如何有效的寻找、吸引和评估人才?
对管理者和HR来说,招聘人才、组建团队是企业的重中之重,而在人才的选用育留中,招聘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人招对了,业务就顺了;而业务有问题,一般都可以归根到人上。
在涛哥看来,企业在人才招聘中,一般有六大痛点:理不清、找不到、看不准、进不来、用不好、留不住。

这六组词,相信每个管理者和HR都一定会深有感触,大家也一定经历过不少惨痛的招聘故事。
而要解决和消除这些痛点,就需要从人才管理的全流程入手:
深入理清岗位需求、使用有效的招聘渠道、加强人才吸引能力、设计科学的面试方法、关注试用期融入,并给予持续的激励和发展。

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完整的招聘流程,但在以上的每个环节中都不精细,因此招聘团队看起来很忙,用人部门似乎也非常积极配合,但是结果却常常不尽人意。
一、梳理招聘需求
企业用人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关键点,就是梳理招聘需求。
事实上,涛哥认为,区分好的招聘经理与一般的招聘经理,最核心的点就是对职位需求的把控能力:
你能够与业务部门PK,帮助业务部门梳理组织架构、拟定岗位职责、制定清晰合理的人才目标,那么你才是一个懂业务、能融入和帮助业务的HR。
涛哥在讲招聘课时,往往会花很大精力谈如何去梳理职位需求,很多小白不理解,因为多数人只是机械的执行业务部门提出的要求,完全不会去思考需求背后的故事,更不敢跟业务部门做深入探讨。
这就跟容易导致HR对需求理解不充分,无法有效的传递给猎头和候选人,使得招聘进展缓慢;或者面试过程中由于定位不明确,拿不准想要的人,难以决策;或者招进来人了,却发现架构和职责不匹配,人才干的很别扭,很快离职。
因此,像剥洋葱一样,按照5W1H,搞清楚:为什么要招?招什么人合适?这样的人在哪?用什么方式招?打算怎么用?
这才是一个专业、负责的招聘经理或HRBP应该与用人部门去充分探讨的。






二、获取人才的渠道&方法
招聘渠道对HR来说一般都不陌生,常规的无非网络、内推、猎头,但往往大家都知道有哪些渠道,可是不同HR操作的效果却会大相径庭。
以内部推荐为例,很多公司都觉得内推很难做,没太大效果,好像只有腾讯、阿里这样的超知名公司能把内推做好。
但实际上,涛哥曾看着一家中型房企,用三年时间,将内推占比从20%提升至50%,猎头使用大幅下降,员工认同度和人才口碑却不断提升。
究其本质,还是HR团队的专业能力快速提升,对业务有更强的影响力,能够动员业务领导带头推荐人才,甚至给下属团队制定推荐指标。同时HR搭台唱戏,每月发布内推海报,评选内推之星,并且配合企业文化和员工关爱活动,让员工从怀疑、被动,到初尝甜头,到相信、积极主动。
猎头渠道也如此,如何科学的管理猎头?如何有效的向猎头传递公司信息?如何公平公正的处理猎头关系?每一项都是艺术。一个专业的HR,能够吸引一帮猎头为其认真招人,而不靠谱的HR,即使有钱猎头也都避之不及。

三、影响&吸引候选人
很多企业,通过猎头大量的接触外部人才,但最后常常一个都谈不进来,这里面有雇主品牌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往往还是没找到吸引人才的方法和要点。
要吸引优秀人才,首先要理解人性的诉求,而需求理论和双因素理论,是其中最重要的经典模型。

对个体而言,友好的办公环境、工作安全感和符合市场的薪资福利,是最基本的职业诉求,如果不具备,员工一定会走。
这就是为什么国企员工稳定,因为具备以上条件,而民企往往组织架构和人事变动频繁,内部沟通关系复杂,所以即使工资高,也留不住人,好的人也不太敢去。
而从对高端人选的吸引看,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挑战、成长、职责和社会认同等,因此可以总结出说服高端人选的五大切入点:描绘未来,渲染情怀,创造价值,全面管理,充分授权。

四、面试&评估
面试,可以说是一家企业的核心能力。
我见过很多公司,由于上层领导对中层干部的面试能力不放心,所以大量岗位都需要上层领导亲自面试,消耗很大的成本,降低了效率。
而龙湖、旭辉等优秀企业,则会把“能力素质模型+行为面试法”作为重要的培训项目,要求全体中层参加面试官认证,而逐步将面试方法赋能给所有管理者。
评价人,首先要明白的大的维度,从广义上讲人的素质可以分为经验、能力、价值观三大项,其中经验的评价相对容易,而能力与价值观的考察则需要面试官具备一定的功力。

评估能力,首先需要明确岗位所需的核心素质,不同公司的同一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可能会有很大差别,因此素质模型必须根据公司情况个性化定制。
以地产设计师为例,在一家追求高品质的房企,设计师需要具备优秀的审美、良好的市场敏锐度、以及协调内外部的管控能力。而每项能力,都可以对应相关的面试问题及正负向行为。
通过能力素质模型,可以自上而下的统一人才标准,确立相对一致的考察方式,从而尽量将老板的用人要求固化到一线。

面试过程,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涛哥总结了一套“面试四步法”,从面试实操的角度定义了从见面、到提问、到听回答、到评价的核心关注点。
而对于最重要的“问”与“听”,涛哥则总结了一套好记的“Ear原则”,即:在什么情况下,做了哪些事,达成怎样的结果?


在面试之后,更重要的是背景调查,根据涛哥的经验,市场上高达15%-20%的简历存在问题,我也不止一次亲自遇见过简历严重造假,甚至存在司法问题的人员。
因此,是否有严格的背调流程,是评价一家公司招聘体系是否健全的重要条件,不做背调的公司很容易引来害群之马。

有了完善的能力素质模型、科学的面试方法、和严谨的背调流程,能够较有效的将面试转化为组织能力,大幅提升公司的选人质量,从而促动业务的升级和变革。
正如乔布斯在访谈中所说:优秀人才与普通人才的差距可能超过15倍,甚至是100倍,而我的成功得益于发现了很多才华横溢、不甘平庸的人才。
对于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与HR来说,把好招聘面试这道关,其实就是把好了企业发展的命脉。

以上内容,节选自涛哥2年前的一门课程《如何有效的寻找、吸引和评估人才》,这门课我仅在小范围分享过,即使现在看来也绝对经典。
今天,将这门我在2016年底录制,但是并未宣扬的“武功秘籍”推荐给大家,适合以下几类人群学习:
一、企业中层管理者,尤其是面试官。通过本课程了解专业HR的岗位分析、人才吸引及面试方法,帮助你提升团队管理及人才选用的能力;
二、HR团队,尤其招聘经理及HRBP。本课程将帮助你全面梳理招聘工作的逻辑线,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帮助业务,并且通过大量案例让你完成从HR小白到HR经理的进阶;
三、猎头顾问,尤其是地产猎头。两年前涛哥写过系列猎头文章,很多猎头请我开课,虽然本课程是甲方视角,但恰好可以帮助猎头提升格局,了解HR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的提供服务。
本课程为长达66分钟的语音+PPT讲授,完整版内容比本文丰富十倍,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入《涛哥职场讲堂》收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