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时光虔诚 岁月厚重

图文  似水若烟

其实想去泉州不是因为“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也不是因为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关于造船,关于海运,其实那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泉州的市花刺桐我也并不喜欢,它的别称“温陵”倒是更让人觉得温文尔雅含蓄婉约。

但,那统统都不是我把这三天的时间选择消磨在泉州的理由。

最早听到泉州,是因为潮剧《陈三五娘》也叫《荔镜记》。讲的是潮州第一美人黄五娘于元宵之夜携婢女益春上街看花灯。想那古代女子,除了这个“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的元宵佳节,其他日子想要出门逛街那还真心不容易。然后与来自泉州的陈三相遇。

陈三对五娘一见钟情,后来寻到五娘居住的绣楼,五娘从楼上摘了并蒂荔枝掷下,算是作了回应。陈三以磨镜为由接近黄府,并且故意把镜子摔坏,得以到黄府打工赔偿,后来在婢女益春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压力半夜一起私奔。

忽然想起,我身上与周遭的格格不入大概是因为我的同龄人都不看听潮剧,当大家都热衷流行歌曲的时候,我却依然着迷于长发及腰长袖善舞长歌当泣的潮剧。这大概也是我初中时被人冠以“五娘”外号的原因。我的一举一动不经意间便沾染了一些古代女子的气息。别人觉得我活在与她们不同的时代里,我与周遭也总是隔着光阴的距离。

第一次与泉州人接触,是几年前去桂林。看完《印象刘三姐》出来,小莫开车接我们,因为都要去西街,车子也有空余位子便顺带捎了其他游客,听他们谈话我居然能听得懂,一问才知他们是泉州华侨大学的教授。当时忽然明白,八百年前的陈三五娘能够顺利交流,大概是方言相差不多。一路上交流看《印象刘三姐》的看后感,对于给予他们方便之举,这些老师也是非常感谢还客气道“有机会到华侨大学来做客。”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与潮汕地区相近,大概便是泉州了。同样是寺庙众多,风俗习惯也相近,同样的对神佛的虔诚,说着彼此皆听得懂的方言,应该还有着同样痴迷的工夫茶。我对泉州有种说不清道不明近乎寻乡的情结。

我在想,八百年前的闺中女子黄五娘是如何一步一步跟着陈三从潮州走到泉州的?这爱情的力量实在惊人,别说是以前,就是现在三百多公里的路,福建的高速还很好开,有的地方还一百二的时速,我们一路边走边停,也开了将近四小时。

进了泉州城,把车开进泉州酒店,然后到门口吃了碗面线糊。泉州的面线糊就如潮汕的粿条面一样是早餐夜宵的首选,我们把它当午餐了。面线入口即化,口味与我们相近,就着油条,便解决了一餐。

我们先找了酒店,然后便出发去清源山,泉州唯一一个五A级的景点,去看“老子天下第一”。

去泉州少林寺,没有学到一星半点的功夫哦。

走一走全国十大历史名街之一的中山路,顺便吃了“卤面”。因为实在太渴了,又要了鱼丸汤。但不得不说,卤面是泉州的特色,但鱼丸没有汕头的好吃。汕头的鱼丸是有韧性的,咬下去有弹性。肉丸也是,牛肉丸就更是了。包括后来吃的鱼卷,虽然我们也有叫鱼卷,但完全是两码事。

每到一个地方,我喜欢吃当地的特色小吃,不管好不好吃,都要试一试。

不试一下,等于没有来一趟;不试一下,又如何知道与家乡的区别呢?

至于卫生啊安全啊全不在我的考虑行列,出来走走,不必带着太多的讲究与防备,如果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都无法让你轻松与放下,那便失去出游的意义了。

在清源山看到有卖龙眼的,一问价格一斤才三块,到了市区一斤便是十块了,三块不买买十块的,因为想吃呗。很意外酒店没有工夫茶,幸好我自备了。

第二天推开窗门一看,泉州下雨了。

难怪乎我五行属水,出游总是与雨不期而遇,每每为了日出日落而来,却总是与雨握手言欢。下雨确实诸多不便,拍出的照片也因为没有阳光而暗淡无奇,但今日我们是冲着洛阳桥而去,看一座古石桥,淋一场初秋雨,没有看到潮涨潮落,却平添几份历史的韵味与烟雨的迷离。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许是因为退潮,只剩几艘渔船泊于滩涂上,原该被水淹没的河床露出泥土的本来面目。站在桥上望去,仿如没有边际的红树林在雨里青青的翠着,微微的倾着耳朵倾听雨丝的缠绵交织。

洛阳桥又叫万安桥,是当时泉州郡守宋代大书法家蔡襄倡导兴建的,桥头还立着蔡公的雕塑,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

千年的石桥,千年的风雨沧桑,潮涨潮落

多少离合悲欢,多少日出日落,它默默地守护,静静地承受。

多少光阴的侵蚀,多少岁月的重压,再厚重的石块也有了不深不浅的印痕。

多少柔情的抚摸,多少留恋的回眸,再坚硬的石块也变得温润与婉约。

清晨,尚早,先生为我撑着伞,我拿相机缓缓走上桥去。以为我们是今天最早的游客了,没想到同来的还另一辆车,他们走在桥上拍照,为了拍照扔掉手上的雨伞,只为了不被雨伞挡住光线,只为了与石桥更好的融为一体,我猜,那位老人家,定是回来寻根的。

或许,她小的时候是爷爷牵着她的手从此岸走到彼岸

或许,她年轻的时候曾经与心上人黄昏相约于桥上

或许,她曾于每一个黄昏等待归来的船只是否有她的阿爸

或许,她曾在月亮又圆又亮的时候与好友一起看潮落潮涨

或许,她在人生茫然失措的时候曾经在万安桥上徘徊,而石桥见证了她的青春惆怅

或许,她在生活的十字路口难以抉择的时候石桥曾经给予她稳稳的力量与勇敢

或许,离家多年,午夜梦回思乡情切的时候是石桥一直在那里默默地回应她的思念长长

只要洛阳桥依旧,便会一世万安。

目送着他们一行人渐行渐远,我与先生并肩站于桥上看停泊的船只,看船行的水路,看一望无际的红树林一直静静的守护这一座石桥一片大海一方人家。

雨伞的水珠在我面前滑落,我突发念想,以红树林为背景,拍一下这一刻的雨珠。然后先生一手抖落着雨伞,只为了方便我抓住恰好的镜头。见我拍了半天也没有喊停的意思,他忍不住道:“我衣服都淋湿了。”我回身一看,原来为了效果,他把雨伞前倾遮住我之外,他是一直在淋雨的。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地说了他一声“傻瓜”。

历史的厚重,石桥的稳重以及这个初秋的早晨下着凉凉的雨所带来的薄意,都被我们这么一笑给打发了。空气里除了有雨的清新泥土的腥味与海的味道,还多了一份轻松与惬意。

岁月不曾回头,就算海潮退去,也阻止不了涨潮的速度。该来的总会来,该有的都会有,就如你无法阻止潮来潮往的脚步,再怎么努力你也回不到昨日。站在桥上,看人事过往,听雨声脚步,这一刻,桥在,山河在,你在,我在,就已经足够美好。

从洛阳桥下来,走进附近一个村子,看一条小溪清澈,村子里的房子古旧而稳固,一位老人家坐在门前择菜,房子的大门前还在溪边建了个照壁,可见村民很是讲究风水学,一如我们潮汕。房子大概都有三层,每一层的阳台窗户都种着花木,我这才喃喃自语般,这样才是我心里泉州的模样。

小溪弯而绵长,我不知道它通向何方,我也不知它叫什么名字,今日之前,我未曾见过它,今日之后,它可能也不会再见到我。它亲切自然的一直在这里,我理所当然地好像就应该来看看,没有任何相约又是那样的本该如此。

我们站在小石桥上看远处有小船缓缓而来,烟雨,小溪,小舟,石桥,人家,这真的很江南,不,是以前的岭南,啊不对,我现在在闽南。

先生站在我身边,随口叹道:“你生来就是属于这里的。”

我眼睛只顾着镜头,可这话却犹如柠檬加蜜让人酸酸的甜甜的还有些沁人脾的感人肺腑。

小桥,流水,人家。并不是只在江南。

或者闽南,岭南

又或者在每一处隐世而不避世平凡却不平常的村庄里。

就如,有的人选择在终南山修行,或者寻一处隐秘所在修篱筑菊。拍一组遗世独立的照片标榜着过上世外桃源的日子。

上微博,出书,成名。

总觉得,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修行。

标新立异,特立独行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随遇而安,安之若素亦是你对自我的肯定

身在深山,眼望尘世是成名的一种方式

红尘打拼,肩负责任是成人该负起的责任

那些过上一年半载的深山修行便唯恐天下不知的隐世高人

与那些在一个小山村里过着清茶淡饭偶尔聊聊向往中的万丈红尘的寻常村民

哪一个是出世哪一个又是入世呢?

其实,泉州的经济是福建省排名第一的,但心里就是笃定它会保留着以前的样子。发展与传统一直都是对立的,可泉州却神奇般的得到了统一。许多地方保留着红砖楼,许多古迹依旧还是当年的样子,许多村庄还保留着原来的特色,过着简朴清静的小日子。

泉州,我看到了旧时光里你的样子。

欣慰,与想象中相差无几

我来之前,不看你的现在不读你的历史

我不愿意从数字或者攻略里去了解你

你就是你,我曾经印象中的你

于潮剧,于零星片断,于偶尔听到的一知半解处

去想象,温润与猜想

至于,我看到的与听到的是否是真的你

至于,我了解的猜测的是否有偏差

我觉得这没有关系

你说我蛮横也好一厢情愿也罢

反正,你就是你

岁月厚重,时光虔诚

而我,还是我

有点固执存一片真

还会再来吗?先生问。

我想了想,歪头,笑笑不语。

清源山 天目湖

洛阳桥

蔡襄

洛阳桥附近村落

泉州少林寺

(0)

相关推荐

  • 走过洛阳桥,探访泉州人千年的跫音

    到达洛阳桥,已经是暮云四起华灯初上的时分.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在洛阳江口,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桥长834米,宽7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 ...

  • 【西散原创】许建军作品 | 走出泉州看潮州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火红的五一,难得休息的医务工作者终于盼 ...

  • 天下无桥长此桥,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安平桥”

    距离厦门仅55公里.前往晋江的路上,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安平桥". 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桥长约5华里,故又名五里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泉州洛江蔡襄祠

    泉州洛江蔡襄祠亦名"蔡忠惠公祠",坐落于有"海内第一桥"美誉的洛阳桥南侧.泉州市洛江区万安街道桥南社区内.祀洛阳桥建造者泉州郡守蔡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 ...

  • 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名为洛阳却在福建,900多年全靠牡蛎固定

    在泉州,有一座古桥常被人忽略,它不在老城区,而远在北边的洛江,没有熙熙攘攘的车马人群,没有来来往往的好奇游客,却又是中国桥梁史上的珍宝,它就是洛阳桥.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听到这个名字,你 ...

  • 泉州杂谈 016:洛阳桥八景各是什么?

    据载,洛阳桥古有:一石.一坊.一阁,二镇风,三城,四介士,五井,六朝,七亭,八景,九塔,十三进万安桥院,二十八兽(宿),四十六墩,八十一菩萨,三百六十丈,五百栏杆--至明代,桥两翼曾增加两座镇风塔. ...

  • 古代第一长桥——晋江安平桥

    天下第一长桥安平桥 安平桥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西侧,是横跨安海湾通往南安市水头镇的一座梁式石桥.该桥建于宋代,全长2公里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座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 ...

  • No.1521 泉州洛阳桥,最值得去的地方

    泉州洛阳桥,对我来说,是这次自驾游,最值得去的地方! 这么说吧,想去十个地方,如果非得省略其中的九个,剩下的一定是洛阳桥. 还可以这么说,去了十个地方,最值得回味与怀古感今的依然还是洛阳桥. 洛阳桥, ...

  • 名胜|福建·泉州洛阳桥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跨海飞梁叠石成,晓风十里渡瑶琼"-- 说起福建泉州洛阳桥,多少文人墨客题诗作词,颂赞这座全国首座跨海梁式石桥.泉州民 ...

  • 屹立千年的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居然是靠牡蛎建起来的?

    记得今年去看大热的<无名之辈>,里面有一段对话印象十分深刻. "你说为什么会有桥啊?" "因为路,走到头了." 桥作为一种连接,连接了走到尽头的路和 ...

  • 泉州杂谈 015:洛阳桥在近千年中都经历了什么?

    洛阳江自宋初泉州人李宠甃石作沉桥(浮桥),至皇祐间泉州人王实等人,创首兴造石桥,嗣由郡守蔡襄协力助成之后,千年以来,风摧雨剥.潮荡浪击.屡修屡坏.屡坏屡修,其间重修兴筑之数,难以枚举.真所谓创业艰.守 ...

  • 听,那是闽南人的千年跫音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建于北宋末年,位于泉州城外的洛阳江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它与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潮州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石桥.  4月第一周  这一周周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