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兰溪古城

行走兰溪古城

又是一个淅淅沥沥的雨天早晨,这一天,是2015年的7月7日。也正是这一天,在78年前的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日军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县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早晨五点起床,第一件事是先向为民族抗战的先烈默哀三分钟,悼念这些为正义而亡的先烈们。八年抗战,勿忘国耻。中国人民永远记住这耻辱的历史,保家卫国爱家乡,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之后,我带着雨伞和相机,骑着自行车,跨过兰江大桥,来到了兰溪古城。

来到商业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水泥牌坊,上面赫然用篆体写着“兰溪古城”四个大字。

古商业街已经十分热闹,摆早点的已经摆起了摊位,做起了吃食。

首先,我进入的是探花巷。探花巷因明代探花、翰林院修编、广东按察副使赵志皋曾居此巷内,故名探花巷。探花巷全长86米,路面宽1.2米,一般只能容纳2人并排进出。始建时间为明代。

走出探花巷,就到了解放路。我又拐进另一个弄巷,叫曲巷。曲巷在探花巷与彩衣巷之间。巷道弯曲成“S”形,故名曲巷。弄巷全长86米,路面宽1.2米,一般只能容纳2人并排进出。始建时间为清代。

走出曲巷,来到了告天台公园,许多老年人在闻鸡起舞,锻炼身体的劲头十分高涨。

告天台在兰溪市区古城最高处天福山,其南巅有一座面西偏南庙祠,即告天台,又名“望衢亭”,为明代隆庆年间赵氏后裔为纪念其远祖赵抃所建。

赵抃,字阅道,号清献,衡州人,为北宋著名文学家。景祐年间官殿中侍御史,清正刚直,为官清谦,举贤不择布衣,弹劾不畏权贵,人称“铁面御史”,迁参知政事。他每日朝政所做之事,到夜间必定衣冠齐整焚香告之于天。故其后裔在明代做兰溪县主簿时,于天福山兴建庙祠,名为“告天台”。又因其面向衡州方向,故亦谓“望衢亭”。该亭于清咸丰年间被毁,民国九年重修。

告天台高9米,四周用红条石垒砌,三面环廊,44级台阶迂回而上,表石华桥及望柱上有浮雕和镂空花卉纹饰。台上筑三开间大殿一座,面积100平方米,飞檐斗拱,歇山顶,内部递角梁结构,为南方明代典型建筑之一。

出了告天台,我就进了绣衣巷。绣衣巷全长72米,巷面比曲巷宽阔一点,有1.7米。明嘉靖丙辰进士赵士齐曾居此巷,赵士齐得到君王宠爱得绣衣,巷口有为他而立的绣衣坊,巷以坊名。

随后,我又来到忠锡巷。忠锡巷全长72.5米,巷面宽有1.7米。旧时此巷内有万通当铺号忠锡,故巷名忠锡巷。

其间,我也去了聚星巷、大学士巷、彩衣巷、风筝巷。聚星巷为宋宗室赵恭在元初所建聚星楼古地,巷因楼得名。大学士巷因明代东阁大学士吴沉居此,古巷名以大学士名。彩衣巷,明嘉靖举人赵元亨曾居此巷,建彩衣楼娱亲,唐龙有诗记其事,巷因名彩衣。

走完古商业街,尽头是一座新建的城楼,十分巍峨壮观。

纵观兰溪古城,探花巷、彩衣巷、绣衣巷、忠锡巷、风筝(谐音封君)巷及曲巷,其历史渊源深厚,都有其民间的故事和传说。其建筑风格鲜明,大多为明清建筑群。这是兰溪古城特有的风貌和人文景观。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大大兰溪县,小小金华府”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小小兰溪抵上海”的那种繁华景象。

深深地弄巷,灰灰的墙壁,高高的楼房,马头墙、封火墙、坡顶屋,那时的防盗、防火功能,富有古香古色古韵和统一协调的美感。这种美感与临水兰江相呼应,条条弄巷,东西向布局,前临商市,后靠官塘古河道,适应了当时的水运交通,以及经商与日常生活的需要。其间,多为历代名人在这里住宿安家,明代探花、东阁大学士赵志皋,明代象州守赵元亨都有故居在此。

当铺、银楼、商店、客栈比比皆是。较为著名的商号有探花巷的赓和镇记号颜料行、兰溪邮局、曲巷口的长春花粉局、解放路的天福鞋店、解放路80号的庆安夏布店、忠锡巷的万通当铺等。

古人为节约用地,建筑间距小,巷道狭长,有的地方仅容一个人进出,这里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既有防盗功能,也有防御外敌入侵的功能。防火功能更加完善。为防火灾蔓延和墙体沉降,建筑均设有封火墙,巷两侧用悬空券拱联结,加强了两侧山墙的坚固性。房屋里面设有天井,可取天上之水用于生活。这些都说明了古代兰溪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杰作,探花巷、忠锡巷是其杰出的代表作。

城南古巷,1997年9月公布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告天台,1981年6月公布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黑虎巷北起延安路,西南接东谷巷、后山和云山路。

暑期的一个早上,我自云山路拐进了一条长长的弄巷,这条弄巷的古建筑保存的十分完整,始终留存着古代繁华的迹象。可惜的是原来的鹅卵石路不见了,只是一条现代的水泥路。据说这条路建于清代,1966年改为水泥路。

至于黑虎巷的来历,据有关资料记载:黑虎巷内旧有莲花太祖庙,庙前照壁和神座各画黑虎,故巷名黑虎巷。

在黑虎巷中,有两座古建筑是不能不看的。一座是黑虎巷胡氏民居;一座是广慈医院旧址。

黑虎巷胡氏民居位于黑虎巷24号,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当时咋爱西门开设经营聚丰酱园的富商胡氏住宅,三开间,为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加晾台共计四层楼,月高15米,为旧时兰溪最高的民居建筑。该建筑结构高达坚固,封火墙,门前有门廊,三层望楼,为一碉楼式建筑。门窗格式有西洋风味,楼上厅堂在楼板加铺三合土层,卧室加铺青砖,有侧屋。1997年9月公布为兰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过了长长的一条弄巷,便来到延安路路口。看到一石碑,上面写着: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广慈医院旧址 。

广慈医院旧址建于清末,三开间三进,梁架、额枋、牛腿等雕刻精美。前进天井有青石鱼池。门窗装饰有西洋风格。于1997年9月公布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7月20日早晨,我骑车来到了古城世德路。

首先,来到了延安路小学门口,门口立有一石碑: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城隍庙就在延安路小学里面。

至于城隍庙,古代的人都认为每一座城池上天都会派一个神仙来暗中管理,这个神仙就是城隍。城隍庙就是供他的。这相当于土地爷一样,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土地爷。

据资料记载:兰溪城隍庙位于市区庙前街,创始莫详。该庙历经宋崇宁,明洪武修建,清咸丰被毁。现存为清同治间(1862——1874)重建,五间三进,后有寝殿,用材硕大,气势宏伟,雕刻精工,为古代市区居民活动场所。1927年3月25日,县总工会曾在此召开斗争劣绅黄逸农大会。现存中、后进,1989年重修。城隍庙是旧时一个城市的文明象征,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对研究当地民间贸易和文化娱乐以及民间祭祀活动有一定的价值。1992年12月公布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过了庙前街,转向世德路。映入眼帘的就是状元第巷。在一座古老的房子门前立有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状元第巷唐氏民居的石碑。我想后面这座房子肯定是唐氏民居了。

状元第巷唐氏民居为明吏、刑、兵部尚书唐龙及其子嘉靖状元唐汝楫住宅所在地,其后为唐氏子孙世居。现存建筑承启堂,建于清末,三开间两厢,额枋、牛腿等雕刻精美。有侧屋及花园。于1997年9月公布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走出状元第巷,转个弯,就来到世德巷。在巷口的墙根下,立有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世德巷严氏民居的石碑。

世德巷严氏民居位于世德巷1—6号,其中1——4号实为一前后三进的三开间两厢的串联,建于清末,为当年经营南货的兰溪富商严氏的住宅,又曾为名医吴士元医室。该建筑尤以中进质量为高,梁架、额枋、金鼓架、牛腿等雕刻大量人物、狮鹿、花鸟等图案,工艺精湛。侧门为砖雕门楼,门内木结构件也装饰大量木雕图案。前进漏窗为双喜字图案。封火墙,三合土地。周围大都为清代民居,连绵成片。其后世德路5—6号建筑风格与之相协调,特别是门楼制作考究,构成一个非常协调统一的空间。于1997年9月公布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我想:这世德路、世德巷以及状元第巷都与唐龙、唐汝楫有关。在三泉村有个世德堂,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查得“世德”的意思,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意思:累世的功德:先世的德行。《诗·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郑玄笺:“以其世世积德,庶为终成其大功。”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及一日有文移发召之警,则又承藉世德,不蒙矢石,备战守驭车仆焉。”清韩程愈《睢阳袁氏(袁可立)世系谱序》:“余少侍先君子(韩自重),于每闻述睢阳袁氏世德及少保公言行事,心窃识之。”清刘大櫆《程氏宗祠碑记》:“以遗绍自肩,谓世德传衍在予。”第二种意思:祖上及本人均有美德的人。《文选·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李善注:“言歌咏世有俊德者之盛业。”不管哪一种,我看兼而有之。都有把世上的功德传承下来的意思。所以,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而取名世德路、世德巷。

1981年1——6月份,当时我们教育系统的第二期师训班就设在今兰三中校园内,当时任教的有成国强、赵炳林等4位老师。我们在5、6月份就派到城区几所小学实习。我被派到当时在南后街的城南小学里,当时为四(2)班,班主任为冯兆骞,冯老师十分消瘦,但十分和蔼可亲,都认真指点着我们如何走上讲台,如何面对学生,一个月下来,我真学到不少东西,而我记得这个班里的小班长是石彪。30多年了,就记得这一些。

暑假,挑起了我对当时城南小学的记忆,也想到那块地方瞧个究竟。2015年7月5日,天下着蒙蒙细雨,早上5时起床,我便拿了自行车卡,到自行车站取车,从溪西的恒舆大厦,骑过横山大桥、南门大桥,一直骑到原来的酒厂旁,把自行车放好。

我便拿着相机,沿着古老的街道走。一路走过去,只觉得这里太像一个古老的村落了。在灰墙、黑瓦、马头墙之间,透出了是道道辛酸,斑驳的墙面透露出的是不再辉煌。在古城边缘地带的那些老房子,也透出了丝丝眼泪、道道痕迹。

到了原城南小学,只见原有的操场变成了杂草丛生的一块似空非空的杂地。校园围墙上依然写着“勤学守纪,文明团结”的校训,透露出这里曾经是一所学校。

南后街,道路依然,好像经过三十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老房子依然是老房子,没有多大的修缮。路还是石板路。而我看到的却那么亲切自然。

来到自由路,发现正在修缮道路,围起了栏杆。我走进去拍照,一位老大娘指着房子对我说:“你拍去,到政府部门反映一下,把我们的老房子好修修了。” 老大娘的话,是有一番怨气,但看看这些老房子,心里觉得,这些大妈也不简单,一辈子守望着这老城的老房子,是多么不易。

由于修路,我转了几个弯,来到了自由路的古栈房。一个老爷爷就坐在门内吃早餐,我想这就是古城的守望者吧!我带着十分敬重的口吻叫了一声:“老爷爷,能让我进去拍一下照吗?”老爷爷说:“好的,我们这里一年有好几趟人来拍照,这古迹大约有二百多年了。”我一边观察,一边拍照。这座古栈房建于清代,为三开间对合层建筑,后进建于山坡之上,前有青石栏杆,梁架、牛腿等雕刻花草、禽兽图案,工艺精湛。据介绍:另一幢在自由路228号,三开间二进,为真神堂,清光绪间建,为基督教浸礼会活动场所,于1997年9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兰城自由路、南后街有着丰厚的历史沉淀,大量古建筑的保存完好,为兰溪古城开发旅游业奠定了基础,做大做强兰溪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是势在必行的。在这里,我想,该谢谢这些天天守护着老城的人们,是他们默默无闻的守护着这座富有历史意义的古城,兰溪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2015年7月13日早晨,一大早,我5点钟起床,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古城兰江边。

过了和平公园,就到了兰江边。路上行人不多,大多为步行锻炼的人,我先拍兰江大桥,大桥巍峨壮丽。高高的城楼在兰江边耸立,看似一幅壮锦。对面的中洲公园,由于前几天的暴雨,浮桥也阻断了。只能是望江兴叹。

到了西门码头,河埠头挤满了在洗衣服的妇女们。在江岸上的路边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兰江古码头”字样。据载:兰江古码头位于兰溪市区兰江边,始创于唐,历经修整。兰溪自古商埠繁华,原有沿江三十二码头,现在尚存西门及柳家码头两处古码头,均为半圆形,以花岗岩及麻砾石砌成台阶,层层升高,坚固耐久。西门码头尚存青石将军柱二根。于1997年9月公布为兰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门码头边,有个西门城楼,在城楼脚,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墙。兰溪古城墙,始建于北宋,宋洪遵《东阳志》记载:“城周二里三百四十五步”。旧有“安政”、“清波”、“明德”“拱宸”四门,于近年重建。沿江一带垒石为陡岸,上筑女儿墙,兼有防洪功能,屡坏于水。历元至正、明正统、清康熙重修,现存沿江路一带,南起南门云山路北至兰江大桥,长约500余米,条石垒砌,部分为近年重修。现有柳家码头、朱家码头、水门三座便门,保存尚完整。1992年12月公布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自行车骑到云山路的交叉口,就看到新建的拦河大坝,这大坝起到防洪抗洪的作用。洪水漫过道路时,可立即启动电动闸门,不致城内进水。这作用可大了。我一直骑到南门大桥。南门大桥分两座桥,一座是新建的用于开汽车、机动车的桥,还有一座是老桥,用于骑自行车及行人,很方便。

到南门大桥,我回转了车头,又回到了和平公园。这时的和平公园,许多妇女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许多老人也在打着太极拳。公园边上有一座房子,那是宁波会馆。我在屋旁找石碑,看到了,就拍了个照。宁波会馆,即四明公所。为清代建筑。是当时在兰溪经商的宁波籍商人集资兴建的。现存三开间三进,八字门楼,规模宏大,梁架、额枋、牛腿等雕刻大量精美的人物、禽兽、花草图案。原有附属用房,已毁。这类建筑为研究兰溪商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看完宁波会馆,我就骑自行车沿江边而下,看到了铁路桥与金角大桥。我就沿着金角大桥回家。

(0)

相关推荐

  • 【乡土兰溪】芝堰综述

                   芝堰综述 芝堰村与建德相邻,距兰溪市区20公里.西北与建德交界,属半山区,千里岗山脉,左右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村东为东山,西面为伏虎山,南面为大片良田,北边为芝堰水库,流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金华兰溪芝堰村建筑群

    金华兰溪芝堰村建筑群位于兰溪市黄店镇芝堰村.距世德堂北11.3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芝堰村古街成于明.清,贯穿南北,两端都有古樟作为标志,全长300余米,宽2.8-3.2米,街道断面一渠 ...

  • 【行走兰溪】 骑行古城兰江边

    骑行古城兰江边                        刘鑫 2015年7月13日早晨,一大早,我5点钟起床,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古城兰江边. 过了和平公园,就到了兰江边.路上行人不多,大多为步行 ...

  • 【乡土兰溪】芝堰古村概述

    芝堰古村概述 兰溪市地处浙江省中西部,属金华市,自古有"三江之汇,七省通衢"的美称.兰溪位于钱塘江的中上游.钱塘江的中游叫富春江.溯江而上,富春江在梅城古镇分为兰江和新安江.著名的 ...

  • 【兰溪行踪】 野狐山庄白鹭飞

    野狐山庄白鹭飞 兰溪市野狐山庄距离游埠镇1公里的刁家村的野狐山上,里面面积虽不大,却有着和别处山庄不同的风格. 我到过山庄可以说多次,这次是受老朋友邵伟荣和诸葛镇文化干部何寿松之邀,约请我兰溪市白露山 ...

  • 【乡土兰溪】桐山后金村

     桐山后金村简介   桐山后金村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北7500米.村民委员会驻桐山后金得名.据<光绪兰溪县志>记载,金氏村民五代时(922年)由衢州桐山峡口迁来鸡鸣山脚,北宋天圣十年 ...

  • 【行走兰溪】行走兰溪古城

    (三) 2015年7月20日早晨,我骑车来到了古城世德路. 首先,来到了延安路小学门口,门口立有一石碑: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城隍庙就在延安路小学里面. 至于城隍庙,古代的人都认为每一座城池上天都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金华兰溪余庆堂

    金华兰溪余庆堂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女埠街道渡渎村渡一行政村.距寺平村乡土建筑北39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溪余庆堂建于明洪武年间,面西向,平面布局为三进一穿堂,堂前尚存一对明代石狮,建 ...

  • 【大美兰溪】名人辈出三泉村

    名人辈出三泉村 三泉村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南2800米.因其地有赤泉.白泉.清泉三眼喷泉而得名三泉.白泉在柱竿山下的学校附近,青泉在唐广书家门口,红泉在将仕厅中堂内,传说喝了赤泉的水,人就要起武 ...

  • 【兰溪文化】拜谒金履祥墓

    拜谒金履祥墓 我曾多次去黄店镇桐山后金村去拜谒金履祥墓,也曾多次带着学校的党员去桐山后金村城关仁山书院.我也曾与金士龙一起合作编撰了<金仁山文集>,也为桐山后金村申报浙江省传统村落.中国传 ...

  • 【兰溪美食】兰溪香醋

    兰溪香醋   我国是世界上谷物酿醋最早的国家,也是应用食醋最早的国家,随着时代变迁,制醋工艺不断发展演变.由于生产香醋的工艺复杂,时间周期较长,且利润较低,在兰溪,做香醋的企业只剩下了1987年成立的 ...

  • 兰溪古城老街

    去年的11月下旬,与苏州朋友相约,一行四人,前往浙江金华辖内的兰溪市(县级)三日自助游,主要是准备游玩诸葛八卦村及其它景点.我们购买了苏州汽车北站的长途班车(正常为一天两班),前往兰溪.出发当日,遇到 ...

  • 【乡土兰溪】 走进下金村:金角大桥好美的桥

     走进下金村:金角大桥好美的桥 下金村兰溪市兰江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偏西南面1300米.村民委员会驻下金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属平原,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有耕地1051.48亩.辖下金 .何家.新店 ...

  • 【唐氏古建】兰溪唐氏古建筑

    兰溪唐氏古建筑 1.唐壬森故居 唐壬森故居位于兰溪市区桃花坞51号,现存三开间两厢一厅及一轿厅及厨屋,正厅及轿厅梁架.额枋.牛腿等雕刻大量人物.禽兽及花草等,为清代士大夫住宅之典型.唐壬森,兰溪人,清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金华兰溪世德堂

    金华兰溪世德堂又称"将士厅"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黄店镇三泉村.距兰溪余庆堂西9.3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溪世德堂始建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现存三进,面阔皆三间, ...

  • 【家风家训】 走进毕家村:《璧峰毕氏宗谱》有族规

    走进毕家村:<璧峰毕氏宗谱>有族规 毕家村位于兰江西岸,距兰溪市区5公里,属兰江街道管辖,属富春江库区,与女埠街道接壤.地属丘陵,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1.5亩,人口95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