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价值规律的一些基本理解》 《我对价值规律的一些基本理解》 ——马喆朋友圈投资分享稿提纲 作者:...
《我对价值规律的一些基本理解》
——马喆朋友圈投资分享稿提纲
作者:冰冻三尺一
一、前言
各位马喆朋友圈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公元2021年2月5日,我是网友:冰冻三尺一,是一名普通的业余投资爱好者。应马喆马总的邀请跟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投资学习体会。我分享的题目是《我对价值规律的一些基本理解》。
拨开价值投资的迷雾,那种求索之后的通悟感,确实妙不可言哈!在求索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总结提炼,这样就构成完整的投资三板斧:
第一板斧,从定量的角度解读估值标尺,也就是2020年11月6日分享的《我是如何和估值标尺结缘的》。
第二板斧,从定性的角度打造系统认知,也就是2021年1月16日分享的《构建系统认知的重要性》。
第三板斧,从综合功底的角度理解价值规律,也就是这次分享的《我对价值规律的一些基本理解》。

二、价值投资的两个核心要素
价值投资的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价值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利用市场,比如市场先生,人性博弈,定价权等;另一个是企业本质,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就等于将所投企业当成自己家的企业来看待),就是买入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如此而已。
所以,同样两个要素,有些人是学霸模式,侧重于利用价值规律赚钱;而有些人有商业洞见,则喜欢寻找企业本质,忽略部分价值规律,仅依靠企业净利增长赚钱,真正的企业经营者走着走着都会自觉不自觉走到这条路上来了。
1:侧重于利用价值规律赚钱的,主要是那些缺乏商业阅历和商业智慧的投资者,确实需要博弈,因为你的根基是价值规律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利用价值规律赚钱,喜欢价值发现低估企业,容易卖飞伟大企业,本质是套利,优质企业只是套利的道具罢了!
忽略企业本质一味去追求价值规律博弈,殊不知这只是表面现象,虽然企业上市了,一定会按价值规律去波动运行,但价值规律改变不了企业本质,好企业不会因为价值规律变差,差企业也不会因为价值规律变好。这种方法类似低买高卖摆地摊的搞法,赚钱当然很煎熬而且往往赚得是一次性钱。
反观那些只投优质公司,靠优质公司持续创造财富赚钱,类似养猪,猪养肥了不长膘了再卖,赚钱则要简单很多。他们只牢牢抓住优质公司这个本质,也很少去跟市场先生博弈,往往赚得是大钱。
2:侧重于寻找企业本质赚钱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老巴说,在投资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更不是证券分析师。能说出企业最后的买家就是企业本身,这种话好像只有企业家能说出来,类似投资家是无法说出来的哈!
把握企业本质赚钱的,只有牢牢抓住企业创造真实净利这个本质,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只要持有的时间足够长,股价与净利是匹配的,并不会赚市盈率的钱。
但有些人获利的基础是利用利润增长做道具玩市盈率。与巴菲特获利老老实实从利润获得是不同的。这也是买伟大企业很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哈。
3:投资是综合功底,价值规律与企业本质二者都重要。但很多投资者由于阅历、性格、追求极致等原因,表现出很强的单一要素思维属性,比如有的投资者可能侧重于价值规律,整天在那儿从认知到人性惨烈博弈,还有的得益于多年的企业经营经验更侧重于企业本质,有的投资者甚至比真正的企业经营者看得更远更全面更深刻。当然,能把两者都用好,老巴就是个很好的集大成者, 巴菲特说:我是个好投资家,因为我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个好企业家,因为我是一个投资家。
三、价值规律与企业本质
1:价值规律
价格永远围绕价值波动是无法改变的价值规律,但有三个不同步与一个同步:
第一,宏观经济与大盘不同步,
第二,大盘与个股不同步,
第三,基本面与股价不同步,
第四,长期而言,股价与利润增长同步,
第五,短期是复杂系统,长期是简单函数。
以我的理解主要有三大价值规律:从认知博弈到人性博弈、安全边际、定价权。
1)从认知博弈到人性博弈。股票市场表面上是认知博弈,深层次是人性博弈。
一是从认知博弈到人性博弈的过程。
首先是认知博弈。股票市场对公司的系统认知和估值的理解只是生存的基础,只是前哨战。
其次是买入并持有的过程。巴菲特说,我用屁股赚的钱比脑袋多。事实上投资人赚的绝大部分财富都来自于持有。
买入并持有优质公司,市场主要有四种逻辑:
第一种:低估买进长期持有的人。他们是成熟的投资人,既可以是强者思维,也可以是弱者之道。真正的强者可能都属于两个极端,一种是必须等到买点,一种是逆风飞扬,用强大的商业智慧去降服。也可以一揽子买入,真正执行弱者之道,最终获取的收益也不会比强者少多少。
第二种:几乎在任何价格持续买进并持有的人。他们在买入环节做得不好,持有环节做得很好。虽然很优秀,但缺东西,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他们更看不见了。他们把用合理的价格买进优质公司股票长期持有获得合理的回报,理解成买进优质公司的股票可以获得暴利。而且这几年也确实是暴利。
第三种:低估买进后忽悠别人高位买进持有的人。这种人有些问题。那些在低位买进等待的人固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最怕忽悠别人的结果是,自己也信了。现在市场聪明人太多了,而且有大钱的聪明人也太多。他们再给别人制造难度的同时,也给自己制造难度,甚至不知不觉的给自己挖了坑。让时间去检测它们的小聪明吧。
第四种:高估买进的人们。他们确实会成为买单者。2020年追在高位的大量资金后几年收益率肯定不乐观。很多本已高估的股票仍然在不断推升中,这源于新进入了很多钱,在高位不断推升股价。而那些在高位推高的资金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盛宴早晚会结束。邱国鹭说,我们总是高估了自己的聪明,低估了市场的愚蠢。市场有时候是非常愚蠢的,而低估别人的愚蠢也是自己的愚蠢。
我们坚持的是用合理的价格买进优质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获得合理回报。我们不会为任何东西付高价。但最近市场的演绎是“用任何价格只要买进优质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均可获得暴利。”短期市场的结果确实如此。
还有持有过程中卖飞的痛悟:比如茅台2020年合理价格1200卖出,但到2021年股价涨到2300,你就损失了赚1100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包括每年内在价值增长的机会成本。而且卖飞会在复利效应下的放大,因为你在1200卖出时由于本金的变大,你卖飞损失的钱可能比你投资3年挣得还多哈!所以好不容易碰上的好公司不要轻易因为价钱可能高了一点点就卖掉了。即使最终你的判断是对的,那么股价迟早会回归内在价值,但市场先生的任性,等再次回到合理价格随着内在价值的不断提升,说不定股价比你卖飞价又涨了好多倍,这就是时间价值成本,这谁又说得清呢?!
再比如,段永平先生2001年1块钱买了200万美金网易,到2011年持有10年开始减持网易买入苹果股票,网易赚了200倍,4亿美金。这很多了吧?但他也很遗憾,如果不卖,到2017年就变成52亿美金了(当然现在市值更大了)。那么52/4=13,卖飞后期赚得钱居然是卖飞价的13倍!段永平在十年前卖飞网易后,现在也进化了,2020年稳稳拿住了苹果,茅台,腾讯哈!投资确实需要一些历练哈[偷笑]
任何优质股票,次优股票都会充分演绎从低估,到严重低估,再到合理甚至高估,最后才是持续高估和泡沫破灭,这个股市最大的周期哈!股市会像潮水一样波动,牛熊会像春夏秋冬一样交替,万事万物皆有周期!
最后是人性博弈。因为市场上实际上是各种各样人的一个行为的合集,所以需要我们去了解,人类的误判心理学这方面的知识,《穷查理宝典》查理先生是非常懂人性的,人性复杂无比,但人性又是恒古不变,他的误判心理学提出了25种心理倾向,非常有智慧,值得我们觉醒和认知。人类为什么会存在这些误判心理,就是因为存在很多过度简化的思维方式,有很多动物本性。人性最终在股票市场上的体现可以简化为贪婪和恐惧,太多的人克服不了人性,在这么残酷的市场就很难生存了。
贪婪,短视,逐利,妒忌,自私,自以为是……,这么多看似不好的词,实际是人类祖先数万年前为了生存优胜劣汰的结果。那些不自私不逐利甚至不短视的人类祖先早就被大自然淘汰了。这些基因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你有我有谁都有。但现代人还学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虚伪。人们常矢口否认自己有这些基因,喜欢把自己说成很高尚。亿万有着这些基因的人们构成了股票市场,甚至整个社会。所以也就有了中国古人讲的“人心难测”。在股票市场战胜这些人性的人和在生活中修炼的人们一样。都是克服了人性的基因变异者。
二是自我控制能力。巴菲特说,我们没有必要比别人更聪明,但是,我们必须比别人更有自制力。自制力,也就是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这一切都要在理性的支配之下,战胜人类自身与生俱来的动物性,非理性以及情绪化!才能真正懂得“滞后满足”!
投资中决定你胜负的,其实我倒觉得性格其实是很重要的,有些人的性格天然不适合做投资,但是有些人确实天然适合。一个人能不能在股票市场赚到钱,就其根本而言是性格决定。比如,有些人表面客观理性,但只要自己感觉不合适就暴跳如雷。因为朋友好心提醒自己持仓或者做事的缺点,马上把曾经的朋友看成不共戴天的仇敌。这都是有太大的性格缺陷。严格意义讲,很难在金融市场取得成功。
为什么企业家不能在投资中规律性的成功,因为企业家的成功决定于事功,是做事的能力,而投资的成功决定于理功,是讲理的能力,投资者需要时时刻刻较真,而这种性格往往和企业家不兼容,企业家善于变通。
其实买入任何公司股票,都会面临上涨,持平,下跌3种状况,你只有买入时做好下跌50%的准备你才能保持平常心。每个人都是真正的知行合一者,所有的动作都是内心那时那刻的真正想法和动作,之所以动作变形,还是缺乏纠错能力,或未曾真知啊!
三是投资的信仰。记得马克思说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买股票花的是价格,买的是价值。价值投资的财富本质是公司创造的,我们希望从企业的利润而不是市盈率的提升去获取财富。让我们再重复一下沃伦.巴菲特对投资的定义,投资就是今天投入一笔钱,明天拿回更多的钱。而拿回的钱是从企业利润而不是别人的口袋里获得。我们信奉的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赚钱。”我们没有暴富的心理期待,慢慢的变得富有已经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了!
2)安全边际。
一是早期安全边际概念,就是用4毛钱买一块钱的东西。这是格老的静态安全边际。
二是安全边际的进化,就是用合理价格买优质公司。从格老的静态安全边际转移到了的公司理解度和商业智慧这一层动态安全边际,也就是说,安全边际依然在,只不过它也跟随市场变化发生转移了。
3)定价权。
一是定价权掌握在谁手里?多少年前,某财经大V说过:“中国股市的顶是公募基金买出来的,底是公募基金砸出来的。”
事实确实如此。这也揭示了一个现实,中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权掌握在谁手里?一定在主流机构的手里。他们认为该涨了,不管合理不合理,也就该涨了。当他们大多数人情绪低落时,就又该跌了。主流机构除了有能力为股票市场做顶和筑底,还有能力把很多股票玩惨。
中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权掌握在大型主流机构手中,就好比美股定价权掌握在华尔街手中一样。主流机构的买股票常常是比投机者更注重基本面,比真正的投资者更看重趋势。他们常常在一支股票50元时疯狂买进,但20元时疯狂卖出。似乎有时候不太在意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是30元。
二是定价权与市场预期、市场共识的关系。定价权只有与市场预期和市场共识形成共振,才会产生作用,否则抱团也只是庞氏骗局,最终会被市场吞没哈!
所谓市场预期,就是一个股票的想象空间,而达成市场共识,就是形成预期的一致性。以万科,平安为例,是真有机构抱团,真有专业人士看好,但连散户都认为地产没有发展前途,平安投资能力不行等,所以没有达成市场共识的定价权是没用的,你一个机构看好,我千万个机构砸盘,你一个专业人士看好,我小散都可以把你的逻辑当笑话,那你只有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每天只能从认知到人性反复博弈哈!
三是定价权的进化。那些拥有定价权,也就是市场共识的定价权拥有者,当然要什么有什么。因为,股价上涨的动力源于内在价值的增加,但最终还是要靠资金外力来推动,从而实现财富增值和共赢。
以茅台为例,明星基金经理张坤一定是2020年茅台1000——2000,甚至是未来的2800,每一个价位的净买入者,当然还有其他买进的资金,大部分也是专业人士买进的,估值他也懂,股票投资他也知道,而且很多人都说自己是价值投资。同理,如果茅台股价停滞上涨,或3、5年不涨,那么茅台内在价值1500,把股价砸到1200甚至900的每一个下行价位的卖单,也是这些明星基金经理,因为只有他们手里有货卖。
所以,拥有定价权的主流机构从过去既不看基本面也不看估值炒普通股,现在进化到只看基本面不看估值炒优质股,最终会进化到既看基本面又看估值的慢牛走势。市场正在演绎从废纸泡沫到赛道泡沫的进化。
去年马总的估值标尺失效了!今年价值规律也失效了!但我们相信主流机构长期还是理性的,我们也相信市场做为一个整体会慢慢恢复理性,进而相信股票市场长期是有逻辑的。我们在市场里是没有定价权的。当我们的节奏比主流机构快1个月时,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我们的想法比主流机构提前了2—3年时,等待我们的一定是一段艰难的时间。但所有的困难都将被我们战胜,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坚韧的性格有信心。但如果市场非理性长期存在,股价高低由炒家决定,我们会坚决退出市场。
2:企业本质
国内巨大的,多层次的市场经济环境,给了那些有基因长青基因的伟大企业、创业者巨大的成长空间,同时也带动了一批扒上伟大公司股票列车,占好座位,并千方百计增加座位的投资者,以巨大的投资际遇和财富。他们紧紧抓住特许经营、垄断型企业,抓住能抵御竞争的成长型龙头公司,抓住这个时代最赚钱的互联网垄断平台公司,与之同行。
由此,我们天生聪明、勤奋,喜欢把自我认知优势发挥到极致,A股经过长达20多年的价值投资实践,这样就产生了一批中国巴菲特。其实以我的理解,所谓的中国巴菲特,只不过是把企业本质这个投资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各显神通发挥到极致的一帮深度投资者而已,甚至有的本身就是极其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往往凭借过人的商业阅历和商业智慧,对企业本质有着极其深刻的洞见。
比如,段永平的“想想十年后”,“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未来自由现金流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两方面来判断和筛选,其中好的商业模式就是能够长期获得很好利润的商业模式,一般都是通过提供很好的产品或服务而来的。投资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并确定其是伟大公司,找到一个伟大公司非常难,不要为一点点差价就卖掉了。不懂不做,搞懂一个公司非常不容易,需要大量的学习,中间会犯很多错误,最好还有经营企业的经验。
还有林园的买垄断买嘴巴股。如果是长远的投资,你就要买有垄断有护城河有定价权的公司,买一个它的产品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扩大的公司,而不要买一些资产消耗类的公司。即使一个公司现在还赚钱,但是这个行业已经衰败,行业前景不好,那么,这种投资最好不要去碰,最后它会把你所有的资产都消耗掉。既然买了,那就平常心。
但有些中巴们固然非常聪明,聪明的像市场的精灵。但他们与巴菲特的区别在于,他们离不开市盈率,离不开这个市场的出价。他们更善于利于市场的情绪炒高出价去获利。而巴菲特从来不会那么做。我想,中巴们如果在愚钝些,他们可能更能赢得我们的尊重。
真正决定我们财富命运的就是我们持有的企业本质,而价值规律只是持有过程中的内在基本功,包括人性关,波动关,经历几轮牛熊过一次关就够了。我们投资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在我们自己能理解的范围内找长期回报较高的公司去持有。如果有时间和机会能找到我们觉得回报更好的公司,我们当然会换过去的。企业分析能力是投资人立足之本。在本质上说,我们都是认知逻辑的求索者,大道就在那里,等待着我们用学习和通悟去抵达。
四、价值投资的江湖
现在价值投资再也不是当年养在深闺人未识,改变命运的独门绝技!价值投资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与进化,分化也很大,赚到大钱的瞧不起赚小钱的,赚小钱的瞧不起没赚钱的。少了当年共同求索的低调谦逊,多了财富增值带来的自我膨胀。说得再多不如赚得多,赚得多不如赚钱的数量大,这就是价值投资这个江湖最简单最粗暴的判定哈![偷笑]
人总是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马总对我投资影响比较深刻的话,一是坚持用净利覆盖股价,用生意的思维看待股票,要利润不要市盈率。二是股价该值多少就多少,内在价值和股价差距越小,这样对买家和卖家都最公平。三是在投资中,我们信奉的是老老实实赚钱的价值观,信奉的是保守主义,信奉的是诚实,我们相信真正的投资者应该是善良的。
最后说一下我们对财富的态度。马总说,社会上不摆弄股票的人是这样看包括我在内炒股的人的,当我们熊市亏钱时,人们会认为炒股的人是活该,这是不务正业的必然结果。当我们牛市时,人们除了羡慕嫉妒恨,还有一样,就是还是看不起炒股赚钱的人。
这里面确实有整个社会的偏见,但我们自身是不是也有问题呢?因为股票市场最不缺的就是自大狂和妄想症。
只有素质不够,驾驭不了财富的暴发户才看不起自己曾经的阶层。没钱的人最怕别人知道自己没钱,哪怕他有钱后,心理也是如此。从来不缺钱的贵族阶层根本就不知道钱是什么,所以也不会想到用钱去炫耀。
一个人缺什么才会补什么,有钱的穷人家孩子最容易看不起穷人。真正不缺钱的上流社会精英是不可能看不起穷苦人的。
君子赚钱,取之有道。我们尊重一切老老实实赚钱的人们。从华为的任正非,到千千万万的小企业主,从富士康的打工妹,到股票市场的真正投资人。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