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绝学:“人迎寸口脉法”,秘而不宣!

导读:

脉诊一直被很多人视为中医里面难掌握的部分,若是拿捏不准,指下难明,临证势必有尴尬。但中医脉学就是神秘又富有玄机,三指下的微妙,几人能言明?秘而不宣的“人迎寸口脉法”,也是个性鲜明的脉法之一,今天就和您一起来学习下“人迎寸口脉法”,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所有的人,都祝你快乐 广告

临床遇到双手亢越脉,可以根据主症的不同来选择治疗方法,但在主症不突出或者太过复杂的时候,就必须依靠具体脉象的不同来选择治疗方法了。

到底应该怎样根据具体脉象的不同来判断选择方子呢?

展开剩余85%

脉诊历来是中医里面最难掌握的一个内容。一者是小小的寸关尺之处,包含了太多的信息;二来是脉象只能通过自己的手指来感知,无法形象地直接看到,我们学过的有关脉学的理论,大都是作者自己的理解,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时候根本难辨谁是谁非;三是每个人手指的敏感性不一样,每个人对每种脉的感知都不一样;四是每个人的中医理论修养不一样,对摸出来的脉理解也就不一样。所以,曾经有人专门做过试验,找来十个水平很高的老中医,给同一个病人摸脉,结果几乎每个人对脉的看法都不一样,但是开出方子来后,理法又大致都相同。他们虽然对脉的描述不同,但是都能正确地把自己摸到的脉和自己的理论以及经验结合起来,指导临床。可见,脉诊是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每个人脉诊的特点都有可能不一样。

简单易学的人迎寸口脉法

怎样才能使得脉诊简单化和普遍化,以便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呢?

来自山东日照的陈国锋老师过来任之堂交流学习,同时给我们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人迎寸口脉法。

其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气血,必相称也。是谓平人……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厥阴。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病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病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为溢阴,溢阴为内关。人迎与脉口俱四盛以上,名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根据这一理论,用人迎脉(喉结外侧颈动脉搏动处)和寸口脉(手寸关尺三部脉中,取其最大者)的大小对比来指导临床:人迎和寸口脉大小相一致的,说明阴阳平调。人迎大于寸口一倍的,说明少阳之气太过,从少阳论治。人迎大于寸口两倍的,说明太阳之气太过,从太阳论治。人迎大于寸口三倍的,说明阳明之气太过,从阳明论治。

老师跟我们说:“人迎寸口脉对比其实就是阴阳对比,体现了中医阴阳平衡的理念。人迎脉在上,为天为阳,寸口脉在下,为地为阴。”据此,老师借鉴了人迎寸口脉诊法,发明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到底是什么方法呢?

老师告诉我们,既然是上下阴阳的对比,那我们用三部脉中的寸脉和尺脉来对比也是一样的。因为寸脉在上为阳,尺脉在下为阴。老师用这个思路来指导亢越脉的临床用药。在上越脉中,寸脉大于尺脉一倍,则从少阳论治。寸脉大于尺脉两倍,则从太阳论治。寸脉大于尺脉三倍,则从阳明论治。临床效果不错。

道法自然理解人迎寸口脉法

理论指导临床要用得好,就不能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问老师:“这种脉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老师解释说:“寸脉比尺脉越大,说明气机亢越就越厉害。我们可以取象于自然来理解这个理论。”

“人体一身的阳气(温热之气和宣发之气)都来自于阳光。自然也一样。阳光照射大地,赋予大自然阳气。大自然通过树木、水和土能把这阳气保存起来利用。”

“而树木、水和土之中,封存阳气能力最弱的是树木,因为树木本身就以舒发阳气为特点。阳气在肝木之中,必须得到舒发,否则就会郁而化火。日常生活中,树木也是一烧就会着火。所以这肝木是最经不起火撩的。其次是水。人们平时都说水火不相容,其实是比较片面的。水火永远一体,就像阴阳互根一样。只是,我们中医所讲的'火’,指的是温热之气和宣发之气,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火焰是不完全一样的。而中医所讲的'水’,指的是'火’的对立面,而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水。这一点,我们学中医的人要搞清楚。水涵养阳气的能力相当强。我们都知道,冬天寒风凛冽,但是井里的水相对于外面都还是暖的,可知,水里含有大量的阳气,是阳气主要的储存体。而土能伏火,能克制火的宣发之性。我们都知道土能克水,但是很多人都对土克水理解得不够透彻。要知道,土克水,指的是五行之水,也就是肾。土克水,不但能制约肾中水气,同时还能制约肾中阳气,不令其上亢。所以我们看到,平素脾胃好的人,吃辛辣的东西也不会上火,就是因为土能伏一身之火。从这个角度来说,土降伏阳气的能力比水还强。所以,以前人们冬天都是睡在热土炕上取暖,从未见有泡在热水里取暖的,就是因为土比水更能控制热力的散发。”

“总的来说,自然中阳气主要是由水来保存,由木来舒发,由土来降伏的。人体也一样。心为火,为离卦,肾为水,为坎卦,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所以火是藏在水中的。肝为木,能将肾中阳气调动起来,燃烧为生命之火。胃气能降下气机,制约阳气的宣发,使得上下阴阳能够循环。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凡是气机上亢,都是先由肝气舒发太过开始的。就像一年四季是从春天开始一样,如果春天少阳之气舒发太过的话,木生火太过,则寸脉变大,肝木将肾水向上调动太多,则尺脉变小。这就是为什么说'寸脉大尺脉一倍,治从少阳’的道理。如果气机上亢进一步加重的话,水涵不住火了,肾气则会从足太阳膀胱经上越。就像如果夏天太阳太猛烈,则河里的水就会不断化为水蒸气向上走散一样。这个时候寸脉大于尺脉两倍,治从太阳。而气机上亢再继续加重,那么则连土也盖不住逆气了。就像秋天来了,气温没有下降变凉爽,反而还不断上升,土地都会变干裂,连土里的水都会被抽干。这个时候寸脉大于尺脉三倍,治疗从阳明论治。”

“当然,这里说的寸脉大于尺脉多少倍,并不是绝对,只是一个程度的表达。至于怎么判断属于哪一种程度,就要靠临床经验的积累了。”老师补充道。

“话虽如此,那么治从少阳、太阳、阳明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我问老师。

“一盛少阳之气太过,少阳胆火扰心,就会出现失眠多梦,这时候就可以用黄连温胆汤降胆火。二盛膀胱之气太过,气机逆于膀胱经,就会出现腰背、肩膀、脖子不舒服,这时候可以用桂附地黄丸或者济生肾气丸降逆补肾,使得肾气充盛,行其封藏之职,则膀胱逆气可平。三盛胃气不降,中焦不转,就会出现胃胀、胃痛、打嗝反酸等症状,这时候可以用半夏泻心汤来运转中焦,使得胃气能下降,逆气能平。”

(0)

相关推荐

  •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临床诊治之纲

    中医是一门实用的学问,其理论基础是中国的古典哲学,如<道德经><周易>及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形成的阴阳五行理论. 中医学认为:疾病由寒转热,热转寒,表及里,里出表,实转虚,因虚致 ...

  • ​号脉的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号脉的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最新回答 1条回答 匿名用户 医生和病人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诊病人的左手.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 ...

  • 中医网 趺阳少阴脉论

    上集    趺阳少阴脉论 寸口脉为一身营卫之主.设非胃气.何以上输津液而分布营卫.趺阳者.正阳也.居中土为五行之母.是持脉必以胃气为本.少阴属肾.肾为水脏.与三焦合为一气.人身之真水真火.根蒂于此.水 ...

  • 五行生克规律与相生相克的涵义

    (一)五行生克的一般概念与规律 生是相生,克是相克.相生有相互资生和促进之意,相克有相互制约和克胜之意.事物的生长.发展.变化.衰已,其过程不是孤立和不相关的,而是事物之间既有相互资生和促进作用,又有 ...

  • 脉诊绝学:“人迎寸口脉法”

    导读:脉诊一直被很多人视为中医里面难掌握的部分,若是拿捏不准,指下难明,临证势必有尴尬.但中医脉学就是神秘又富有玄机,三指下的微妙,几人能言明?秘而不宣的"人迎寸口脉法",也是个性 ...

  • 【脉诊】简单有效的人迎寸口脉法 | 中医学习笔记

    [脉诊]简单有效的人迎寸口脉法 2019/06/21 望闻问切 81,373 views 怎样才能使得脉诊简单化和普遍化,以便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呢?山东日照的陈国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人迎 ...

  • 简单有效的人迎寸口脉法

    怎样才能使得脉诊简单化和普遍化,以便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呢?山东日照的陈国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人迎寸口脉法. 其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始终>: 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 ...

  • 黄帝密码|人迎寸口脉法

    昨天 (四)人迎寸口脉法 <出窍系列32>.水墨.本然绘 人迎寸口脉法见于<素问>中只在<六节藏象论篇>中篇尾出现了一次,原文为: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 ...

  • 聚医康-中医脉诊肝胆疾病脉法变相

    聚医康-中医脉诊肝胆疾病脉法变相

  • 聚医康-中医脉诊胃疾病脉法

    聚医康-中医脉诊胃疾病脉法

  • 流传千年却秘而不宣?亦是失传已久? 人迎、寸口脉法探秘

    导言: 在码这篇文章的时候,脑袋里一直有这么一句话:"假的传千里,真的没人理",号称是80后注明作家韩寒的格言,不知读完此文,各位是不是也这么想. 今天本想接着讲讲上次那篇黄帝内经 ...

  • 脉法大礼:中医脉法四言真诀(附:十二部简易诊脉法)脉诊

    中医四言诀之辨脉提纲 调停自气,呼吸定息,四至五至,平和之则. 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数,数即热证. 转迟转冷,转数转热.迟数既明,浮沉当别, 浮沉迟数,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 天有阴阳, ...

  • 秘而不宣的脉诊

    中医绝技:秘而不宣的脉诊,能预知疾病的脉象!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 2021.05.02  土豆微信 导读:脉诊,中医之绝技,也是中医诊病的一大特色,放眼整个医学界,她都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珍宝,仅凭三部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