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瓛考略

(0)

相关推荐

  • 朱元璋最倚重的谋臣刘伯温

    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四月,明朝诚意伯刘伯温在青田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十二月,御史中丞涂杰告发胡惟庸毒死刘伯温,还说汪广洋应该知道此事.朱元璋问汪广洋,汪广洋 ...

  • 话说宰相(06)傅瓛:从“陈汉”参知政事到明朝初期的参知政事

    (图片来自网络) 话说宰相(06)傅瓛:从"陈汉"参知政事到明朝初期的参知政事 余大中 傅瓛(1312-1376年),湖广松滋县(今属湖北荆州)人.元朝末年,参加红巾军起义,成为陈 ...

  • 朱元璋假借胡惟庸案,处死丞相李善长

    李善长退休后除了在家养病,还会时不时的教育下年轻后辈,教他们如何去做好一个臣子. 朱元璋内心也是非常过意不去的,毕竟是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大功臣,所以在洪武九年的时候,朱元璋把自己的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 ...

  • 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制?

    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获罪被诛,朱元璋对群臣宣布,废除中书省和中书省的丞相,仿照周朝六卿制度,提升六部的地位,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最高长官尚书全部升为 ...

  • 投降元朝六年后,张士诚再次称王,这是怎么回事?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八月,张士诚在平江(今江苏苏州)自称吴王. 这是张士诚第二次称王,十年前他第一次称王. 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张士诚率领盐民起义,不久,在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 ...

  • 消灭陈友谅后,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称吴王,设立百官,设置中书省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 )八月二十六,陈友谅在鄱阳湖身中流矢而死.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 )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被群臣劝进为吴王. 朱元璋模仿元朝的官制,设立百官,设置中书省,废置带 ...

  • 朱元璋的丞相不好当,三个被杀,只有一个善终!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传奇皇帝,开创明朝几百年的基业,可以说是一个有为之君.但是朱元璋的丞相却不是那么好当的,前前后后总共有四个人担任过丞相一职.这四个人中有三个最终被灭族,只有一个善终,足见这个官 ...

  • 朱元璋是如何一步步架空丞相胡惟庸的?

    刘伯温之死有没有引起朱元璋对胡惟庸的怀疑呢? 当时朱元璋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即便对胡惟庸有所怀疑,除了胡惟庸,朱元璋一时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丞相人选,而且此时朱元璋可能已经有了另外的筹谋--废除丞相 ...

  • 传世颜真卿楷书碑志著录考略(上)

    朱关田 <颜真卿书迹著录考略>凡考得一四七则,其中书迹传世或历代著录明言"正书(楷书)"者为大端.兹以颜真卿楷书碑版墓志之凡见书迹传世者,对旧撰文字略作删订,以书迹著录 ...

  • 《古逸丛书》考略

    <古逸丛书>在中日典籍交流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本丛书所收既有在渊源所自的本土久已失传的佚书,也有多种东邻收藏而国内罕见的隋唐写本与宋元刻本,还有日本剞劂的中国典册和彼邦汉籍.<古逸丛书 ...

  • 中国古代姓名字号考略

    在中国古代,姓.氏.名.号是四个不同的概念.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称号,是某一群人的族号: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名是某人在社会上使用的特称或符号 :号则是某人的别称.此外,古人还有取"字 ...

  • 李建东| 鹤壁窑钧釉瓷考略

    鹤壁窑钧釉瓷始于金代,繁盛于元代.在金元时期鹤壁窑以生产日用钧瓷为主,其品种丰富多样有碗.盘.碟.盏.杯.盒.盆.钵.罐.壶.瓶.尊.缸,还烧造有筷子笼.油漏子.汤壶.蒜臼子.墨斗.器盖.器托.枕,佛 ...

  • 陈希:贵由汗之子禾忽家族史事考略——基于波斯文《五族谱》的考察

    来源:<西域研究>2019年第3期 贵由汗之子禾忽家族史事考略--基于波斯文<五族谱>的考察[1] 内容提要 禾忽是贵由汗幼子,<元史>及<史集>中均有 ...

  • 稿本《长春伪宫残存宋元珍本目录考略》——辽宁省图书馆

    稿本<长春伪宫残存宋元珍本目录考略> 2011-09-03 00:00:00最后更新 稿本<长春伪宫残存宋元珍本目录考略>     稿本<长春伪宫残存宋元珍本目录考略&g ...

  • 於陵故城简史考略

    於陵故城,沧桑荒古,其寿考难以确指,其历史演进众说纷纭.笔者试图拨开扑朔迷离的尘雾遮蔽,透视其漫漫修远的斑驳印痕,还原其历史演进的清晰身影. 远在七八千年以前,在中华大地上,以黄河流域为腹心,繁衍生息 ...

  • 书法文史|东汉西汉时期隶书刻铭书法风格考略

    Jul. 9 文/品录斋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一.西汉刻铭隶书 西汉的刻铭隶书主要有刻石.砖瓦.铜器.漆盘等.到刻石较少,只要一经出土发掘,金石学家都有著录.西汉到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