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Ⅰ级濒危物种|杓兰属中的“巨人”——暖地杓兰


文:花木君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兰花仅仅指兰科(Orchidaceae)、兰属(Cymbidium Sw.)植物中若干种地生兰花的统称,由于该属在我国分布广泛,并且叶姿优美,花色淡雅,花香清幽,沁人心脾,含蓄静美,飘逸高洁,符合国人的传统审美标准,被看成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因而早在春秋时期就被人们栽培观赏,是传统十大名花之一,素有“国兰”美誉。

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世界园艺技术的迅猛发展,原来花色绚烂、娇艳多姿的热带兰以及具有异乡情调的众多兰科植物花卉被开发培育或引进国内,华夏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兰花的品种内涵逐渐被扩大,鉴赏文化也被扩展,因而兰花逐渐成了兰科植物的统称。

专栏
兰花鉴赏与栽培
作者:易花得木
69币
347人已购
查看

兰科是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的第二大科,种类非常繁多,全科约有700余属20000余种,关于下属亚科,而且不同的分类系统划分也不相同,《中国植物志》将其划分为3个亚科,分别为拟兰亚科(Subfam. Apostasioideae)、杓兰亚科(Subfam.Cypripedioideae)、兰亚科(Subfam. Orchidoideae),而有的则分为4个或5个亚科,除了上述3个亚科,还有香荚兰亚科(Subfam. Vanilloideae)和树兰亚科(Subfam. Epidendroideae)。

不管怎么分类,植物学家们对杓兰亚科的定义和分类基本上都予以认可,那是因为该亚科植物的的形态特征和其他亚科有明显区别,因而很好辨识,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花朵的唇瓣大多为深囊状,犹如一把小勺子,又如一只小拖鞋,因而国内形象地命名为“杓兰”就是由此而来。

杓兰亚科下又分为4个属,分别为杓兰属(CypripediumL.)、兜兰属(Paphiopedilum Pfitz.)、南美杓兰属(Selenipedium)和南美兜兰属(Phragmipedium)。前两属多分布在北温带到亚洲热带,植株较小,花色清雅美丽;而后两属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多植株高大,花形奇特,具有明显热带风情。我国则仅分布有杓兰属和兜兰属,并且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资源分布地。

虽然我国没有南美杓兰属和南美兜兰属物种,不过,有一种杓兰,和国内分布的大多杓兰不同,外形和中南美洲的南美杓兰属的物种颇为相似,植株非常高大,可达1.5米,并且花色美丽,是近些年新发现的杓兰属中较为原始的种类,那就是暖地杓兰Cypripedium subtropicum S.C. Chen et K. Y. Lang),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

一、暖地杓兰的形态分布(参考《中国植物志》)

【植株】植株高达1~1.5米,具粗短的根状茎和直径2-3毫米的肉质根。茎直立,直径约1厘米,被短柔毛,基部具数枚鞘,中部以上具9-10枚叶;鞘长2.5-9.5厘米,被短柔毛。叶片椭圆状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1-33厘米,宽7.7-10.5厘米,先端渐尖,上面无毛,背面被短柔毛,边缘多少具缘毛,基部收狭而成长1-2厘米的柄。

【花】花序顶生,总状,具7花;花序柄长约21厘米;花序轴长15厘米,被淡红色毛;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1-2.8厘米,宽1.5-3厘米,多少反折;被淡红色毛;花梗和子房长约4.5厘米,密被腺毛和淡褐色疏柔毛;

花黄色,唇瓣上有紫色斑点;中萼片卵状椭圆形,先端尾状渐尖,背面被淡红色毛;合萼片宽卵状椭圆形,略宽于中萼片,先端2浅裂,背面亦被毛;花瓣近长圆状卵形,长3-3.6厘米,宽9-11毫米,内表面脉上和背面被淡红色毛;唇瓣深囊状,倒卵状椭圆形,长4-4.6厘米,宽约3厘米,囊内基部具毛,囊外无毛;退化雄蕊近舌状,先端钝,略向上弯曲,基部有柄。花期7月。

【分布地】我国特有物种,产西藏东南部(墨脱)和云南靠近越南边境处,生于海拔1400米的桤(qī)木林下。

二、暖地杓兰的发现和鉴赏

暖地杓兰是亚洲热带北缘残留的杓兰属中较为原始的种类,由我国著名的兰科植物分类学家陈心启和郎楷永先生于1986年发表于《植物分类学报》的新种。但此后该物种就再也没有相关报道和野外记录,直到2009年植物工作者们在云南靠近越南边界处、海拔1550米的山地季雨林中又发现了它的踪迹。

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植物学家陈心启先生是我国著名兰科植物专家,中国兰花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兰科植物保育委员会名誉主席,于2021年3月30日去世,享年90岁。在此我们缅怀一下陈先生,感谢其为我国植物学做出的贡献。

(宽口杓兰)

杓兰属下面划分为8个组,暖地杓兰属于狭蕊组(Sect. Subtropica),由于退化雄蕊呈狭舌状,狭于柱头而得名。该组共有2种,都是我国特有物种,另外1种就是前面介绍过的美丽杓兰——宽口杓兰(Cypripedium wardiiRolfe)。

(宽口杓兰)

暖地杓兰是杓兰属中的另类,和其他植株不过二三十厘米的杓兰相比,暖地杓兰堪称“巨人”。其植株高大挺拔,叶片青翠,花色艳丽,唇瓣红褐色长有黄色斑,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虽然株形和南美杓兰属相似,然而在归属上划分为杓兰属。其实在19世纪初,南美杓兰属与杓兰属同归于杓兰属,后来南美杓兰属于1854年就从杓兰属中分出,在显微镜下,南美杓兰属的种子近球形,而杓兰属的种子呈纺锤形。

三、暖地杓兰的保护现状

暖地杓兰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杓兰种,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园艺栽培价值,然而由于分布地狭窄,野生数量稀少,分布地种植按树林及采矿采石,使得栖息地明细退化,再加上人为采掘,使得暖地杓兰的自然生境恶化,生态受到威胁较为严重。

在最新版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讨论稿)名单中,暖地杓兰被列为国家Ⅰ级濒危重点保护。在2019年修订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CITES)中,暖地杓兰被列入附录Ⅱ名单,贸易受到许可证管制。在2019年7月18日更新版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暖地杓兰评级为易危(VU)

专栏
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