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Ⅰ级濒危物种|花瓣似玉、唇如点翠的广东石斛


文:花木君

石斛属(Dcndrobium)是兰科植物中大属之一,全世界约有1000种(一说160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至大洋洲。我国分布有74种和2变种,看起来数量不多,不过却是世界观赏石斛杂交和育种的重要亲本来源,其原因是很多石斛都是我国特有和独有的品种,花色艳丽,分外妖娆,极富观赏性。

我国石斛分布在秦岭以南省份,其中以云南最多,约有40余种,其次是贵州和广东,大致有28种。在广东分布的石斛种类里面,有十余种为我国特有种或仅分布于广东。这些石斛在命名上各有特色,不过有一种石斛,虽然分布在几个省份,却是以广东省命名,这就是广东石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一、广东石斛的形态分布

广东石斛(Dendrobium wilsonii Rolfe),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石斛组(Sect. Dendrobium)多年生附生草本。

【植株】茎直立或斜立,细圆柱形,通常长10-30厘米,粗4-6毫米,不分枝,具少数至多数节,节间长1.5-2.5厘米,干后淡黄色带污黑色。叶革质,二列、数枚,互生于茎的上部,狭长圆形,长3-5厘米,宽6-12毫米,先端钝并且稍不等侧2裂,基部具抱茎的鞘;叶鞘革质,老时呈污黑色,干后鞘口常呈杯状张开。

【花】总状花序1-4个,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1-2朵花;花序柄基部被3-4枚宽卵形的膜质鞘;花苞片干膜质,浅白色,中部或先端栗色,先端渐尖;花梗和子房白色,长2-3厘米;花大,乳白色,有时带淡红色,开展;中萼片长圆状披针形;侧萼片三角状披针形,与中萼片等长,基部歪斜而较宽;萼囊半球形;

花瓣近椭圆形,长2.5-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锐尖,具5-6条主脉和许多支脉;唇瓣卵状披针形,比萼片稍短而宽得多,3裂或不明显3裂,基部楔形,其中央具1个胼胝体;侧裂片直立,半圆形;中裂片卵形,先端急尖;唇盘中央具1个黄绿色的斑块,密布短毛;蕊柱内面常具淡紫色斑点;药帽近半球形,密布细乳突。花期5月。

【分布地】广东石斛分布在福建东南部(德化)、湖北西南部至西部(咸丰、巴东、利川、鹤峰)、湖南北部(桑植、安化、石门)、广东西南部至北部(乐昌、阳山、信宜)、广西南部至东部(金秀、武鸣)、四川南部(峨眉山、雷坡、洪雅)、贵州西北部至东北部(习水、遵义、梵净山)、云南南部(思茅)。生于海拔1000-1300米的山地阔叶林中树干上或林下岩石上。

二、广东石斛的名字来历

广东石斛最早被命名是1906年,是由英国植物学者厄纳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Henry Wilson)发现并命名的,威尔逊我们以前介绍过,是世界著名植物猎人,上世纪初多次前来我国采集植物标本和种子,数量竟然有4700种植物和65000多份植物标本,而广东石斛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没有确切记载,不过笔者猜测是在湖北地区发现的。

威尔逊发现后命名为D. wilsonii Rolfe,因而也应该叫威尔逊石斛,不过当时由于信息闭塞,在1933年植物学家在广东又发现此石斛,认为是新物种,因而以发现地命名,拉丁文为D. kwangtungense C. L. Tso,后来经过对比才发现早在20多年前就被威尔逊发现并命名了,不过现在我国植物学者都用广东石斛作为该石斛的中文名称,这就是广东石斛名字的来历。

三、广东石斛的鉴赏

广东石斛植株不高,纤细挺拔,叶片青翠,花朵舒展大方,硕大靓丽,整体洁白,有时略带粉红色花晕,犹如白衣仙子,凌波微步,翩翩起舞,其唇瓣中央的黄绿色斑块是其明显特征,青翠碧绿,在白色花瓣萼片衬托下,犹如翡翠点缀,姿态优雅,温润可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艺价值。

专栏
石斛的鉴赏与栽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