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牌接连被罚,这次是欧莱雅!

▏屡犯屡罚,屡罚屡还犯。
近日,雅诗兰黛、香奈儿、乔治阿玛尼、LV等国际大牌以及著名国际化妆品零售商丝芙兰先后分别因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发布虚假广告等问题而被行政处罚。
其中,美妆巨头欧莱雅也因排污超标而“登上榜单”。
据信用中国网站显示,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因超标或超总量排污、违反限期治理制度,在2021年3月16日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处罚19万元。


▲截自信用中国网站
而据了解,涉事区域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欧莱雅(中国)表示已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对现有的废水排放和处理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和评估、优化。
实际上,这不是欧莱雅第一次被罚。
2016年,欧莱雅(中国)因利用网站对商品的性能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而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万元;
2019年,因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以及发布虚假广告,欧莱雅(中国)先后被重庆市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
2020年,欧莱雅(中国)则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八条第一款中规定,对商品的成分表示不准确、不清楚、不明白,而被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罚款4万元。
作为全球第一的美妆公司,欧莱雅近年来在中国的表现一直很亮眼。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欧莱雅中国市场销售额有机增长37.9%。欧莱雅集团表示中国已成长为该集团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除了欧莱雅,其他国际名牌近年来在中国也同样获得了不俗表现。有数据表示,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场销售额下跌23%,但中国内陆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却从11%上升至20%,预估到2025年,中国境内市场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然而,这些国际大牌、奢侈品牌一边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一边却又屡屡犯规。
就国际品牌自身来说,屡次违反中国市场法规,一方面,有品牌方相关人员工作的失误,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国际品牌们争夺中国市场节奏加快,但却并未充分了解我国近年来化妆品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状况而导致。
据欧睿国际和CEIC等联合发布的研报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市场,预计到2025年,中国人均化妆品支出将达到约100美元。庞大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国际大牌加快挺进国内市场。
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消费者对国际品牌产品信息、时尚信息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认知越来越越充分,消费也越来越理智。
与此同时,在法规和监管方面,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实施了新《广告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严格规范市场环境,保障消费者权益。
尤其是今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等法规的实施,对化妆品行业经营、功效的宣称等有着更加严格规范的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对此也有着空前的监管力度。
可以说,国内市场环境、消费者意识、广告环境、监管状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国际品牌们却依然以“旧眼光”看“新市场”,这自然是不可行的。
就惩罚力度来说,综合观察近些年对国际品牌相关的处罚可以看到,实际的处罚金额相对来说并不高。以欧莱雅排污被罚事件为例,在该事件的新闻下,不少网友发表了惩罚力度太小、该多罚一些等等言论。

▲截自微博
与国际大品牌们动辄千亿的销售额相比,虚假宣传、投机取巧等违法行为所产生的低成本或许没有太大震慑作用,因而也就造成了屡犯屡罚、屡罚屡还犯的现象。
大牌的接连被罚,是规范市场的需要,也是对国际品牌以及国内品牌的一系列警示。对于化妆品企业和品牌来说,不仅要保证良好的产品品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管理运营细节,更要遵守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及法律法规。
摒弃侥幸心理,踏实诚信守法,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持续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