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王三次南征目的是什么,与楚国有何关系,为何连命都丢了
相关推荐
-
【歪读《古文观止》】唇枪舌剑——《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
打仗,可战马长枪,亦可唇枪舌剑.读完<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感叹人的嘴真不是光用来吃的. 01 先跑个题 齐桓公就是当年跟公子纠争抢君位的公子小白.春秋五霸率先崛起的第一霸主.而齐国的崛起离不 ...
-
召陵之盟
风马牛不相及 当时楚国国君是楚成王,他实行仁政,故当时国力较为强盛,独霸南方.楚国虽大,却和中原各国素无往来.八国联军毫无征兆入侵,怎不惊慌失措,于是召集众臣商议. 内中有个大夫屈完道:"大 ...
-
周昭王南征伐楚的结果
昭王南征,指的是周朝中期,周昭王对虎方.荆楚和扬越等地区发动的平乱征伐,同时不断向南扩张华夏疆域.见于文献记载,并得到青铜器铭文的验证,周朝的中南方诸侯曾国.邓国和鄂 ...
-
周昭王:一个点亮湖北人的周天子,是如何度过不平凡的一生的?
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这样介绍湖北人的强悍: "至汉口南北,所谓华中部分,居住有狂躁咒骂而好诈之湖北居民,中国向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之俗谚,盖湖北人精明强悍,颇有 ...
-
《趣话五千年》第20回,成康治周朝呈繁盛 昭王溺帝业渐势微
上文书说到,周成王时期周公摄政长达七年之久,提出了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形成有效地避免了对殷商时期的"九世之乱"的重演,为 ...
-
春秋时期,为何其他诸侯国国君都称公、侯、伯,而楚国却始终称王
西周建立之后,周天子大封天下,其中除周天子称"王"之外,诸侯王分别被封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然而,我们提到当时的诸侯国,便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其他诸 ...
-
周昭王南征“荆楚”一去不返之谜:其子周穆王为何宁做“旅游达人”,也不肯为父报仇?
周昭王姬瑕是著名西周"成康之治"中周康王的太子,康王驾崩,昭王姬瑕即位,这个周昭王与他爷爷成王,父亲康王不一样. 成王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都倚靠他叔父周公姬旦,为他东征西讨,治国安邦, ...
-
屈原为何在《天问》中公开讽刺:周昭王,你的南征到底图个啥?
似乎在御驾亲征的姬瑕率部渡过汉水之时,虎方已然迫于周军强大的攻势,而选择了降服.消息传来,辛苦从征的各方诸侯自是一番弹冠相庆.但姬瑕本人对此却并不满意.毕竟一路走来,身为全军主帅的姬瑕并没有太多表现自 ...
-
【西山十戾·驴】三、“五十万清军”南征缅甸的故事
驴·海兰察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我们见过很多能吹的.比如曹操带领二十多万人南下攻打东吴,诈称八十三万大军.苻坚带领二十余万人攻大东晋,也诈称八十万大军. 这都算是比较能吹的了,但他们跟杨应琚比起来,都 ...
-
647期B || 妥妥读《三国》(五十二)智诸葛南征连战连捷 蛮孟获造反屡战屡败/轩诚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至此,<三国演义>第三部分"攻占西川"结束.这一部分,主要叙述了"赤壁之战&qu ...
-
「未济卦」六三爻辞“未济征凶,利涉大川”解读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一)释字(词) 征 <说文解字·段注>:"征或从彳.引申为征伐.<孟子>曰:'征之为言,正也.'" ...
-
古代打仗叫“东征、西征、南征”,为何向北叫“北伐”?少有人知
引读:在我们的印象中,北伐这个词似乎经常出现,比如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东晋祖逖北伐,南朝陈庆之北伐,宋朝岳飞北伐,明朝朱元璋北伐,以及太平天国和后来的民国北伐等等. 可以看出,北伐作战在中国历史上不仅频 ...
-
李自成丢弃北京后,清军本来要南征,为何突然变成全面进攻陕西?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一片石,四月三十日,李自成放弃北京及刚控制没多久的河北.山东等地,亡奔陕西. 李自成放弃北京及周边地区,给了清军在关内稳固的落脚 ...
-
「升卦」卦辞“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破解
(上接"二.象辞破解") 三.卦辞破解 卦辞曰: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一)释字(词) 南征 "南征"在卦中的意思是南向发展.<升卦> ...
-
南征还是北归 忽必烈的选择
四川的钓鱼城之战咱们说完了,现在咱们来说一下蒙古左路军的事情,蒙哥攻巴蜀,兀良哈台从广西和湖南,塔察儿围攻襄樊,因和兄长蒙哥大汗产生矛盾而被解除兵权的忽必烈,此时正以"患脚疾"为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