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命令嫂子辞职照顾婆婆,被哥哥痛批:尽孝之事,不能道德绑架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从常规意义上来讲,做人不能被别人的观念所左右,也不该用自己的观念去左右别人。

但结合现实来说,这种问题需要分多种情况去看待:你自己没有错,可以不去纠正与你无关的人所犯的错误,但就有必要去纠正与你有关的人所犯的错误,同时,不该被别人的错误观念所左右;但如果你自己有错,就不该去左右别人的生活,不该拒绝别人给你的善意提醒。

就拿尽孝这种事来说,如果你的规划很合理,就没必要听别人瞎说,你的家人盲目要求你尽孝的时候,你也有必要纠正他们的观念。而如果你的规划不合理,就不该盲目要求其他人尽孝,更不该拒绝别人给你的建议。

就像朋友莎莎所说:“人生很多事,都应该用一种合理的原则去约束,让一切趋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该发力的时候再发力,关键时刻显身手,才有意义。如果没有原则,总是因为别人的胡言乱语而让自己动摇,不仅始终无法让别人满意,而且会搅乱自己的生活。”

02

莎莎所说的需要有原则的事,具体指的就是“尽孝之事”。她和她老公阿峥在规划婚姻的时候就多次聊过这方面的问题,最终确定的方向是:趁着双方父母的年纪都还不是太大,先不管他们,先经营好自己的生活,等到他们年纪大了,各方面的条件都成熟了,再行尽孝之事也不迟。

这不仅是他们夫妻俩的约定,而且他们跟双方父母沟通过相关问题,当时他们的父母很认可他们的规划:“你们先忙你们的,不要因为我们而拖了你们的后腿!”

之后,莎莎父母那边没出问题,但婆家那边出问题了。问题不在于公婆,而在于小姑子。

莎莎的小姑子,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自己有错的人,她在尽孝方面的觉悟远不如哥嫂,但是她却自认为自己没错,自认为自己比哥嫂孝顺,自认为哥嫂远在外地照顾不到父母就是不孝,于是就开始作妖。

莎莎的婆婆,本来认可儿子儿媳的规划,但是,小姑子整日在她面前说哥嫂的坏话,总是拿他们跟别人比较,说别人有多孝顺,说如果不要求他们尽孝,之后很难指望他们。

婆婆的思想动摇了,就给了小姑子继续作妖的勇气,她直接命令嫂子莎莎辞职回家照顾婆婆,说尽道德绑架之词,结果却惹恼了哥哥阿峥,被阿峥痛批:“尽孝之事,不能道德绑架,不能跟别人盲目比较,不能你认为怎样就应该怎样。你想怎么尽孝是你的事,但你不该盲目要求我们按你的方式尽孝。如果我跟你嫂子在这方面没有规划,你提醒我们是合理的。问题是,我们有自己的规划,不可能因为你而毁了我们的规划!”

即便被阿峥训斥了,小姑子之后依然纠缠不清,知道婆婆生病的时候真的需要被照顾了,才有了“谁才是真正孝顺”的结论。

小姑子平日里自我标榜是个很孝顺的人,结果婆婆需要有人照顾了,她却躲远了,平时不说自己忙,这时候却各种不负责任,还临时起意说要出去打工,总之就是不想尽孝。

莎莎在这时候辞职回家照顾婆婆,让婆婆大为感动,她也终于认清谁才是真的孝顺,自那以后,就再也不听任何人的谗言了,小姑子也因此销声匿迹,不敢露面了。

莎莎说时间证明了他们夫妻俩坚守的观念没有错,他们对生活的规划也很合理:“反正我们能确定自己没有错,即便没能得到婆婆的认可,我们也能做到问心无愧!”

03

阿峥说:“一个人秉承合理的原则,对生活有合理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就该按照自己的原则和规划去生活,对待任何不怀好意的人,都应该薄情一点,这样才能做到问心无愧,才能让生活顺心。否则,你明知道别人不怀好意,你还按他们的要求去做,你的生活被搅乱了,受苦的只会是自己!”

他说得没错,尤其是对于已经结婚的中年人来说,本身生活中就有各种压力,你好不容易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好,此时就不该因为任何人而搅乱自己的生活。如果新遇到的问题必须由你出面解决,你可以把它规划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但如果新遇到的问题没必要理会,就应该薄情一点。

希望其他人不要成为阿峥的妹妹那种人,首要工作是管好自己,而不是总想搅乱别人的生活,你自己有错却不自知,还向别人灌输自己的错误思想,还想让别人按你的错误方式去做,这样只会闹矛盾,只会让人看不起你。

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也要懂得远离阿峥的妹妹那种人,她没有帮过你,还妄图破坏你的生活,你不对她薄情一点,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对这样的人言听计从,并不能因此让她满意,她会仗着你好说话提出更多无理要求,到头来只会苦了你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