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乡试硃卷

(0)

相关推荐

  • 屡试不第吕秀才,子曾经曰过:你真的了解科举吗?

    一提到酸秀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武林外传>里的吕轻侯吕秀才,他屡试不第,贫困潦倒,落魄到随便一个人都能讥讽的地步,是一个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酸秀才,是彻彻底底的明朝科举的失败者.当代人提起 ...

  • 学者宗之——罗星年谱

    注释:搬螃蟹 司马迁笔下,"学者宗之",唯孔子也(详见附一). 綦江历史上,不愧"学者宗之"的,怕只有道光元年辛巳(1821年)恩科举人罗星(详见附二). 綦走 ...

  • 【大美黄梅】商宏志:黄梅清代进士名录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意即贡举的人才,始见于<礼记·王制>.公元605年,隋朝首开进士科,被视为我国科举的开端.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当时凡 ...

  • 清代的科举

    "科举制度虽然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但只有到了清朝才达到了一个最鼎盛最高峰最完备的阶段,并由此盛极而衰."(潘剑冰<疯狂的科举>)科举指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 ...

  • 【史海钩沉】清代科举路上的艰辛

    清代科举考试之残酷,与今天的高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拿会试来说,一是科次少,常科三年一科,加上恩科.加科,平均两年多才考一次.二是每科录取人数少,多则400人左右,少则不足百人.因此,对于绝大多数 ...

  • 籍贯绍兴府的范姓科举人物

    古代想要做官,大多有两种途径:荐辟和科举考试.荐辟,是指地方推荐和朝廷征召.而主要途径则是科举考试,即朝廷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科举考试又分为文科举与武科举两大科.科举制使为应考之人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为 ...

  • 清代举人的封赏待遇

    乡试作为抡才大典的第一级考试,其中式之举人例称一榜或乙榜,而再经考试取中之进士则称两榜或甲榜,以示等级之区别.举人无论会试取中与否,无须再应乡试,可以按科无限期应会试,亦可授官. 科举中式例赐出身,乡 ...

  • 《清代硃卷集成》李氏人物摘要之一

    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历代李姓名人2251名,占总名人数的4.95%,排 ...

  • 宋京举人余恪承乡试朱卷

    宋京举人余恪承乡试朱卷 好友卫星收藏有清乾隆丁酉科浙江乡试六十二名余恪承朱卷.据卷首履历及民国<松林萝蔓余氏宗谱>,余恪承为汾口镇宋京村人.查台北成文出版社<清代朱卷集成>,未 ...

  • 中洲徐家徐国矩乡试、拔贡朱卷

    中洲徐家徐国矩乡试.拔贡朱卷 台北成文出版社<清代朱卷集成>二百六十卷收录同治癸酉科徐国矩乡试朱卷,三百九十七卷收录徐国矩本科拔贡朱卷.徐国矩以拔贡第一名参加乡试,中式第八十名. 徐国矩, ...

  • “卷尾骨”的前世今生, 瑜伽体位练习中骨盆的正位怎么找?

    欢迎大家关注和公众号配套的视频号 -:尽管刚刚开号发视频内容尚且单薄,但是未来我会把所有的精选视频发在这个平台上,也会陆续整理以前曾经在公众号上发过的视频并在这里重新上线.请看Laruga老师诠释阿汤 ...

  • 普通学,内卷年轻人的喘息

    ' 当年轻人意识到自己并非天才,人生命题就这么诞生了--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如何度过普普通通的一生.他们需要一门学问,来指导从"天才"到"普通人"身份的软着陆. ...

  • 历代传世山水画明代卷第三辑高清90幅

    历代传世山水画明代卷第三辑高清90幅  

  • 报料:又有钢卷掉落路上,国道有大件物掉落

    今天上午,网友称,太和庄环岛往沙口方向(本田4S店对开)的入弯位处,有钢卷从车上掉落路面,现场有吊车和工作人员在处理,幸好钢卷掉落时没有其他车辆经过. 另外,国道大正红绿灯附近,一拖挂车上掉落几件体积 ...

  • 携书寻村野,诗卷可入茶

    作者:盈昃,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日头渐长,年岁增大,我愈发喜爱回乡.去那熟悉又不熟悉的地方寻找儿时的记忆,看着破旧的老屋染上清霜,望着昔日的故人白发苍苍,是过往也是更迭.儿时的 ...

  • 单位“后宫”内卷:宠妻狂魔绷不住了

    人前人后,有口皆碑的好老公,单位里德高望重的好领导,将单位变为后宫,将女下属发展为三宫六院,多年相安无事.   不料,有一天竟然后宫内斗,风云突变,情商最高的男人栽了,究竟发生了什么?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