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躁
相关推荐
-
金寿山医术括要2
3.泻心汤加减变方 组成:黄连3克.黄芩 10克.姜半夏10克.太子参 10至15克.炙甘草3克.干 姜(或炮姜)3至3克. 主治:胆病及胃或上下 交病,气机不畅.寒热错杂之 证,或胃脘痞满,或脘腹时 ...
-
食疗|治悲秋第一方——甘麦大枣汤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特别应景的缓解悲秋第一方--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出自一千多年前的"医生"张仲景之手. 作为千古名方的它却仅仅只有三味--甘草.小麦和大枣,而且每一味都是药食 ...
-
甘麦大枣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个养心...
甘麦大枣汤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个养心安神的千古名方,只有三味药:甘草.小麦和大枣.药食同源,效果却是杠杠滴.组方:甘草三两(9g),小麦一升(15g),大枣十枚. 1,小麦,养心阴, ...
-
妇人藏躁
妇人藏躁见之于<金匮要略>: 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两 小麦一斤 大枣十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
-
十一、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胃)〔肤〕冷,其人烦(燥)〔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令〕病者静,而复时烦……
十一.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胃)[肤]冷,其人烦(燥)[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 ...
-
指甲上的“月牙”,藏着健康的秘密
导读:今天学习谢继增先生总结归纳的"望甲印法". 谢氏新诊法是指"三印"."四触"."一条线". "三印&qu ...
-
治病的关键,有时就藏于小书杂说中
首先练就坚实之基本功,然后处处留心,才可相得益彰:有时,医学经验就藏于小书杂说之中. 俗语云:"事怕有心人".余本此朴素辩证法思想,在学习工作中,多多留心观察.尤其碰到棘手之病症, ...
-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画家戴进的水墨山水代表作局部大图欣赏
明 戴进 <风雨归舟图> 立轴,绢本,淡设色,纵143厘米×横81.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戴进 <风雨归舟图> 局部大图 <风雨归舟图>是明代画家戴进 ...
-
赵孟頫楷书《大元敕藏御服之碑》
赵孟頫<大元敕藏御服之碑> 元延祐二年(1315年)刻立.原散落在祖庵镇北郊田野,1962年移竖于重阳宫后院(今碑厅).此碑螭首龟座,通高523厘米(其中首高140厘米.座高40厘米).宽 ...
-
“百年西泠•金石传薪”西泠印社社藏“时代印记”篆刻作品展欣赏(五)
编者按 西泠印社自创立至今,已有118年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诸多时代浪潮中,印社以其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犹留存着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变革之气息 ...
-
725分高考状元唐楚玥记笔记的“三字”方法,以及里面藏着的学习秘诀
你背不下来的书,总有人能背下来:你做不出来的题,总有人能做出来:你不爱做的笔记,总有人把它做到了极致. 不要小看记笔记,同样是一手漂亮的笔记,效果可能千差万别. 湖北725分高考状元唐楚玥的笔记就做到 ...
-
學員分享《走出躁鬱症》
何其有幸, 能夠見證毛毛蟲變成蝴蝶的一刻. 恭喜你從這個課題中畢業了, 你是個勇敢的靈魂, 我為你感到驕傲. 小 佛 的 話 這幾天通過各種努力,我終於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和翊瑤姐說了這件事後,她鼓勵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