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和任天堂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要做激光而不是红巨星。
在正式跨入商业领域之前,甚至是更晚,在正式学习商学之前,印象中伟大的公司,或者说强大的公司,其特征都可能是规模巨大、收入巨高,或者是多元发展(无所不能)的。
系统学习商学,尤其是在学习了产业课程之后,才看清楚一个更简单的道理:是否跻身五百强(规模大、收入高)不是衡量一家企业唯一的指标。
我们需要从时间轴上来评估企业:它处于什么样的产业,这个产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这家企业的未来发展如何?
我们也需要从产业的层面看待企业:它处于产业布局的什么位置,产业本身的规模多大,竞争格局如何?
我们更需要从利润率的角度发现企业:很多的时候,高营收、多元化也意味着低效率、低利润率。
从多个维度,我们才可能读懂一家企业的大概。

企业经常要面临的一个陷阱(诱惑):融合效应与多元化发展。
企业一旦做大,就有这个趋势。
索尼公司(Sony)是一家多元化公司的典型。
它曾经在广告上说:“融合:声音、视频和信息科技的理想搭配。”
如果你像索尼那样什么都生产,融合效应似乎可以令人欣慰。
不幸的是,索尼什么都生产,就是不生产利润。
在过去10年,索尼的税后利润仅占收入的0.9%。
有相对的例子。
在消费电子领域,任天堂是一家聚焦型的公司。
任天堂只生产视频游戏和视频游戏机。
其收入仅为索尼收入的1/13,但它在过去10年却比索尼更赚钱。
这是聚焦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发现未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未来,而是企业所关心的未来,其目标,和使命。
只有聚焦,才能指明未来的方向并加以实现。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聚焦就是未来。

聚焦就是营销的目的。
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任何企业都有两个也只有两个基本功能,那就是营销和创新。”
彼得·德鲁克还说:“营销是一项既突出又特别的企业功能,企业销售产品或服务,这使得它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类组织,如教会、军队、学校和国家。任何以销售产品或服务为己任的组织就是企业。任何不从事或偶尔从事营销工作的组织就不是企业,因而也不应该像企业一样经营。”
企业管理经过了几个阶段,其重心是逐渐转移到市场和营销方向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是企业的重心。
管理艺术表现为弗雷德里克·泰勒的工时与动作研究。
那时候,能够在更短时间内以更快速度生产产品的企业,就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企业的重心逐步转向融资。
管理艺术表现为“资产组合”的概念。
能够在买卖公司并构建高收益资产组合方面卓有成效的企业,就能够获得成功。
如今,企业的重心转向营销。
企业管理人员,就是能看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营销人员。
换句话说,企业不但要关心定位与策略,还必须关心盈利情况。
如果赚不到钱,说什么都没用。
利润,才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成败的分水岭。
有这个原则性的指标,我们再来看聚焦的力量。
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经常会面临着一些机会和选择。
比如一家航空公司一般都会面临这样一些选择:客运航线还是货运航线、商务航线还是度假航线、国内航线还是国外航线?……
在这个时候,两种都选的思维方式非常普遍。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曾经想出过一种昏招,在货机里装上座椅,周末飞客运包机航线。
短时间内,这些营销措施确实可以提升收入和利润。
但是经过很长时间,或是在受到精准聚焦企业的竞争时,这种什么都做的策略的劣势就会逐渐显露。
我们才会发现,这种什么都做的策略是错误的。
西南航空就是其中一家脱颖而出的精准聚焦企业。
你会发现它的限制很多:只有商务航线,没有度假航线;只有经济舱,没有头等舱和商务舱;只有国内航线,没有国际航线。
但是,你会发现正是因为精准聚焦,这家貌似自我设限的公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首先,精准聚焦可以显著改善经营。
因为单一经营,西南航空可以只用波音737s一种机型。
而其他如达美航空就有六种机型,还不包括康航和大西洋东南航空等达美子公司的飞机。
对西南航空而言,航班计划和飞机维护都简单多了——如果你的机械师只维护一种机型,他们就能做得更好。
其次,精准聚焦可以明显提升利润。
过去十年,西南航空总收入443亿美元,税后利润达36亿美元,也就是说,销售利润率达到惊人的8.1%。
力量,来自于聚焦。
这个原则在自然界同样适用。
太阳的能量很强大,它没日没夜地将亿万千瓦的能量撒向地球。
但只要戴上帽子并涂上防晒霜,你就可以享受几个小时的日光浴,没有任何不良后果。
激光的能量很微弱,它是将几瓦能量集中起来的相干光束。
但激光却可以在钻石上钻孔或杀死癌细胞。
如果让公司聚焦,也会产生同样效果——你会创造出一种像激光那样强大的、主导市场的能力。
反之,如果公司失去聚焦,就会失去能力。
这就是聚焦的意义。
▼ 不要再逃避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