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在朱元璋的支持下成为中书省丞相,在焦虑慌乱中走入末路
相关推荐
-
胡惟庸案[胡惟庸案]
明初的丞相擅权不行,尸位素餐也不行,放权.抓权均无好下场.朱元璋对于相权的存在实际上已深为反感,他不能容忍相权过大,绝不希望有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权臣存在,废相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胡惟庸的独断专行,使相权 ...
-
傅瓛考略
傅瓛(音huan环,1312?-1376?),湖北松滋下九都人.古下九都者,今街河市也. 瓛天资聪颖,笃学博览,文韬武略,才智过人,少有大志,跟随者众.组织团勇,伺机称雄. 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 ...
-
革旧鼎新,大权独揽!看朱元璋是如何打造一个高度集权的王朝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77,<明朝史话>连载02,欢迎收看. 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战,取得了君临天下的最高权力. 但是,如何保住皇帝的宝座,让朱家子孙世代保有这大好河山呢?这使朱元璋煞 ...
-
胡惟庸深受朱元璋喜爱,但是行为令朱元璋反感
胡惟庸,那可是跟着朱元璋最早的那批开国功臣啊,曾经任职中书省丞相,后来被朱元璋猜忌,最终被处死.可以说在明朝开国功臣中, 胡惟庸是受朱元璋最为赏识的一个人之一.因为胡惟庸不仅精明能干,而且非常具有政治 ...
-
1380年,丞相胡惟庸被朱元璋一日问斩,事情真相却让人毛骨悚然
1380年,丞相胡惟庸被朱元璋一日问斩,事情真相却让人毛骨悚然
-
胡惟庸向朱元璋构陷刘伯温,刘伯温留临终遗言等胡惟庸败了再密奏
胡惟庸向朱元璋构陷刘伯温,刘伯温留临终遗言等胡惟庸败了再密奏
-
朝中无人敢审胡惟庸,朱元璋一出马,胡惟庸立马就慌了
朝中无人敢审胡惟庸,朱元璋一出马,胡惟庸立马就慌了
-
历史故事——胡惟庸朋党案(下)
李善长因病辞官后,朱元璋便以汪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因汪广洋提不出什么建议,时间一久,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但太祖朱元璋内心始终善待汪广洋,又将他召为左御史大夫.洪武十年(1377年),汪广 ...
-
朱元璋为什么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朱元璋忍受的不是胡惟庸,而是存在了数千年的相权,朱元璋不是忍受了七年,而是忍受了十三年.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更像是一场政治斗争的倾轧,而不是一场朝臣发起的叛乱行动. 这 ...
-
胡惟庸:中国最后一个宰相,朱元璋为什么忍了7年才杀了他
最近内卷和躺平成了社会的热门词汇,竞争太激烈了,以至于很多人主动退出了竞争,用最低的生活标准要求自己,躺下来什么也不做. 内卷这种事,对于从古至今的大多数时候,只要你还有一颗上进的心,那就是无法避免的 ...
-
朱元璋杀了胡惟庸后,为何还要给他扣上“勾结日本人”的帽子?
朱元璋杀了胡惟庸后,深感意犹未尽,于是挖空心思,给死去的胡惟庸又扣上了两顶里通外国大帽--通倭通虏,说胡丞相勾结日本人和蒙古人,不仅是我朱元璋的敌人,而且还是民族罪人. 那么这顶帽子扣得准不准,胡惟庸 ...
-
朱元璋为何要编故事把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诛灭九族?
公元1380年即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杀胡党.废掉有着1600年之久的丞相制度,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大事件.设计了胡惟庸的朱元璋,本来是从"结党营私"下手,但杀了胡惟庸后,深感意犹未尽,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