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评论在线||白马:读明杰诗集《黑色的最后诱惑》

两副笔墨抒情怀
——读明杰诗集《黑色的最后诱惑》
文/白马
《黑色的诱惑》是明杰的第十二部诗集,也是他写作生涯中第一部现代诗与古体诗合集,显示了这本诗集的独特品性,是明杰诗歌创作笔法的一次总体展示。
两副笔墨抒情怀。作为一个成熟的诗人,我们又看到他迈上新的台阶。与以往的诗集相比(仅我本人阅读到的),这本诗集的创作手法更加成熟,既有现代、先锋、探索的作品,又有歌词、歌诗体、古体诗。所选作品更是蕴含了人生、生活、时代、情感的丰富内涵。在诗集即将出版之际,明杰兄嘱我写“序”,推辞再三,只得从命,这样,我成了这本诗集最早的读者之一。
我与明杰仅一面之缘。2010年9月,诗刊社举行安阳笔会,由于会务组原因,没订到返程机票。讲情义的明杰兄,伸出援手,邀我与同行的储慧乘坐他的车到济南,帮我们买好济南到上海的机票,还陪我们游大明湖,第二天早上还送我们到机场,令人感动难忘。
以诗会友,因诗结缘。朋友因真情而可贵,人生因诗歌而美丽。明杰兄是美男子,长得帅,高个子,清朗的面貌,不俗的仪表,丰富的涵养,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因为诗,使明杰兄外在美与内在美达到统一。说白了,做人与写作的道理是相通的,不就是追求真、善、美么?因为诗,使一个人的内心变得丰富美好。诗对于心灵有着美好的滋养,而创作诗歌又是心灵美的升华。明杰是热爱诗歌,且坚持为诗歌做事、且能做成事的人。我欣赏敬佩这样的人,我也乐于与这样的人为友。
《黑色的诱惑》这本诗集,分两辑。第一辑《现代诗·时光的流转》选诗115首;第二辑《古体诗·深情满怀》,选诗124首;计235首。
第一辑现代诗所选115首,我认为可称为佳作、上品的有5首:《落雪无声》、《乡情》、《白月光》、《独醒者》、《呐喊者》。除此5首外,我喜欢的有25首,分别是:《日出日落》、《一棵树、一座山、一条鱼》、《风,你在向那个方向吹》、《看自己》、《躲猫猫》、《酒》、《送别》、《爱在蓝天》、《房子》、《人在旅途》、《战争》、《五月》、《那一天》、《走出去》、《渴望》、《避暑山庄的阳光》、《一枚落叶》、《在黄河岸边》、《触目惊心》、《远方太远》、《这一刻》、《黑夜比白昼长》、《泪水的本质》、《醉冬》、《忘记我是谁》等。
第二辑古体诗,有很多妙句佳篇,这里不多说,待留下面论及。
阅读一个诗人的作品,就是与诗人的心灵对话。诗人只能靠作品说话。因此,还是回到作品本身。
先说说《第一辑:现代诗·时光流转》。
时光流转,诗情永驻。这是时光流转中的诗情,时光流转中的吟唱。
诗歌要表达生活,面对人生与时代。如果都写些风花雪月。故弄玄虚、无聊之极的诗,就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一些诗歌远离读者,大众也不卖帐,原因在于诗人没有面对生活与时代去表达,没有把诗写到读者心上。读明杰的诗,我欣喜地读到了视野的开阔、题材的丰富、动人的真情、思想的闪光。如:《风,你在向哪个方向吹》、《一个包子,一碗汤》、《乡情》、《人在旅途》、《五月》、《在黄河岸边》、《这一刻》等便是这样的作品。
诗贵真情。如《乡情》,在优美的韵律中,倾吐了诗人的一腔乡思。《食为天》等几首写给母亲的诗,“我的鞋里/一年四季都垫着 娘亲手钠的鞋垫/我读懂了上面的一针一线/如同我钟爱的诗歌”。以鞋垫为视点,写出对母亲的感恩。《石榴花开》:“父亲,咱家的石榴花开了/十年以来/家人对你思念与日俱增”。写出了对父亲的思念。《白月光》以一种回环之美抒写亲情与幸福的感觉。简洁的抒情,优美的诗意,让人陶醉。《在黄河岸边》:“喊一声黄河/我豪情万丈”。这是一首气势雄浑的长歌。
诗歌需要真情,真情的诗才能打动人。
诗要关注现实,观照时代。我读到了诗人明杰对时代的沉思与诘问。这样的诗作,本质上属于经验与智性写作,也就是超越单纯抒情的理性与精神写作。
“有什么办法呢/谁让这个民族的身躯里/装满了善良的基因”、“喂养那些有骨气的子孙/同时,也养育一帮/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混帐东西”(《风,你是在向哪个方向吹》),这样的诗句,显示了诗人忧愤深广的情怀,更显示了作品的深度与厚度。
再如,《一人包子 一碗汤》:“其实干部们吃不吃包子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的干部们能不能为老百姓办事/办真事、办好事、办实事……”,通过反讽手法,抨击官场之弊。
又如,《五月》:“发现这个星球上的人/从国家元首到普通百姓/说瞎话不脸红的人越来越多……”,对人性的深刻批判。
又如,《渴望》:“多么渴望/变成一棵庄稼/充实于乡亲们/干瘪的粮仓”。写出诗人富于爱心和善良悲悯的心怀。
在《呐喊者》中:“做一个时代的呐喊者”、“哪里有呐喊声/哪里就有先行者”。我听到诗人内心的呐喊。
时下,读到一些诗作,远离生活与时代,写些无聊的东西,也影响了诗的受众。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诗人,从根本上讲,都应是“当代诗人”。一个对当代生活不仅隔膜,而且冷若冰霜,却又宣称为“永恒”而写作的人,是非常可疑的。杜甫的“三吏”、“三别”是那个朝代的“当代抒写”,却成了“史诗”。近日读一篇《新诗,妈叫你回家》这篇文章,说的也是诗要关注生活,贴近现实这个意思。我欣喜地读到明杰众多关注现实的作品,显示了作品的气度。
诗要表达心灵。诗是心灵的艺术,诗是诗人的心声,诗人心灵的自白,更能达到心灵的沟通,也让我们更好地观照诗人的内心。如《看自己》、《躲猫猫》、《举起酒杯》、《一枚落叶》、《远方太远》、《独醒者》、《醉冬》、《忘记我是谁》等等,便是这样的作品。
“也曾满世界寻找自己/其实,自己就夹杂在文字的土壤中/开花结果。”《看自己》这是诗人的自白,诗人的一切,就夹在诗中开花结果。
“我把我藏在一本书里入睡/文字大声叫喊着/这个世界上的诗人都去了哪里?”(《躲猫猫》)。是的,这个世界真正的诗人哪里去了?
“还有多少人纸醉金迷/还有多少人一无所有……”(《举起酒杯》),诗人向这个世界发出了疑问。
一枚落叶飘落下来,诗人“在爱惜之中抚摸”(《一枚落叶》),写出了诗人的敏感多情,诗人是多情的人,花开叶落、月圆月缺,都能牵动情思。真正的诗人是大爱大恨、大喜大悲、大苦大乐的人。
“现在我感受到了/远方太远”(《远方太远》),也许不只是诗人的个人感受,我们又何尝不感到远方太远。人生不能实现全部的理想,而这个世界也不完全是美好。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要更加亲近我/还是要远离我”(《独醒者》),诗人的疑问,也是我们的疑问。
“也许在生活中忘记/是为了在文字里更好的记忆”(忘记我是谁),诗便是诗人永远的记忆,诗有时也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记忆。
“做一个时代的呐喊者”(《呐喊者》),诗人往往也是斗士,为正义、为真理、为自由而奋斗的斗士,如普希金,如拜伦。
对语言的把握是一个诗人才气悟性的体现。明杰嘱我写“序”,我当时有压力,怕万一好诗不多如何评?我这人有个性,朋友归朋友,作品归作品。读了明杰这本诗集,担心是多余的。
“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不深入我的内心/我的眼睛还没有出发/目的地就已经来到面前”,诗句高度凝炼,很有冲击力。
“推杯换盏/将这个冬天一头按进酒杯里”,把冬天按进酒茶,语言有力度与张力。
“雪,一片一片/漫天飞舞的羽毛/给大地这只受伤的鸟”(《孵》),“大地这只受伤的鸟”,幽默中含有反讽,让人深思。
仅举几例,足以说明明杰在意象和语言上的自觉。
明杰注重诗的形式美,如《乡情》、《送别》等,展示了形式、节奏之美。在诗艺与修辞上,许多诗用排比手法,增加了气势。《爱在蓝天》是一首歌词,《送别》是一首歌谣体的诗。其实有时歌词比纯粹的诗难写。歌曲受众当下比新诗多,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个诗人多几副笔墨也是好的。
这里说说诗集中的三首佳作,上品之作。
《落雪无声》是一首雪的赞歌。“雪/其实就是天和地造受的爱的魔方”“儿时的我”,“少年的我”到“青年的我”“与恋人一起踏雪”“中年的我/打开窗户用于接雪”。诗人以雪为切入点,将人生各个阶段融入其中,使作品包含的宽度无比之大,作者所写的,实是对如雪般纯洁心灵的歌唱。
《乡情》是一首形式美与情感美相结合的作品,“乡情/其实就是故乡的月色”、“乡情/其实就是故乡人的目光”……这是一首传统与现代笔法结合的典范之作。无数人写过乡情,敢于在前人重复千万遍的领域写作都是勇者,但这里获得成功出新的只有少数者。艺术创造的天地无涯,古今无数诗才为此努力,就看他们是否提供了新奇独特的艺术实践。
《白月光》是一首绝妙之作。“妻子牵着我的手/我牵着女儿的手/女儿牵着风儿的手/风儿牵着星星的手/星星牵着月光的手……”。读《白月光》使我联想一首外国民歌:“原野上开满了鲜花/鲜花哪里去了/姑娘采去了/姑娘哪里去了/大兵带去了/大兵哪里去了/大兵走进了坟墓/坟墓在哪里/在原野上,原野上又开满了鲜花”。《白月光》与此民歌一样,有着同样的回环之美。看似不经意而作,其实是一首精心构思的佳作。而优秀的作品都是情动于衷,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我想说,诗要有诗情、诗眼,才更能打动人。站在传统与现代之 间,站在中国与西方之间,无数创造中国新诗的诗人内心充满了矛盾,中国新诗在不断折磨与诗人自我折磨,高手者在两者之间方能找到出路。
两副笔墨抒情怀。既有现代诗,又有古体诗,是这本诗集的特点。第二辑所选古体诗124首。让人看到明杰的另一副笔墨。收到诗稿后,我因对古体诗的格律平仄研究不深,专门请教了行家,所选古体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古体诗。我本人极爱古代诗词,捧读不倦,并从中吸取创作新诗的营养。古人把复杂的人生宇宙情怀,用几行诗就搞定,我们现在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有时写了上百行,看不出在写什么。古人作诗讲炼字炼句,讲诗眼佳句,这对我们创作新诗应仍有启发的。
现在有的诗人提出反传统、割裂传统,我不敢苟同。什么是传统,传统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吃了她的奶,长大了不吃她的奶了,但永远叫她母亲。面对传统,就看你能否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又用最大功力打出来。如许世友少林寺学武,打出山门,就看看如何打出来、化为自己的东西。中国有很丰富的诗歌传统,中国古典文学是一个宏阔的文化背景,融入了无数诗人的心灵。胡适提倡写白话新诗,在朋友间唱和也写旧体诗。郭沫若既写新诗也写古体诗。朦胧诗代表诗人之一顾城写新诗的同时,也写古体诗。至于古体诗是否一定要严格的格律平仄,一直也有争论。台湾蓝海文就提倡自由的新古典主义。以上说到这些,我想说,我欣喜地看到明杰对传统诗歌的继承与实践,这对于新诗创作是有益的。
第二辑古体诗中,佳篇与妙句随处可见,且题材相当开阔丰富,我看到了明杰的另一种笔法。
“真卿故里英才多,中华巨龙正腾飞”“东西南北传友情,诗书放歌好还乡”(点化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博览群书底气足”,是诗人的直接抒怀。
诗人写给父、母、妻子、女儿的诗皆见真情。写给妻子:“育女养家多操劳”,写给父亲“时常梦里与父见,围炉对酒声号啕”。
诗中也有劝世之语:“权势一失如山倒”。
“半生最爱诗为上”,写出了诗人的心声。
“十年苍茫如一梦”,写出了对岁月的感叹。
“心中有禅自得道,铜臭万贯书香化”,写出了一种襟怀。
“沂蒙山水本有源,故土情深多眷恋”,写出了一种浓浓乡情。
“为民请命不畏难”,是对正义的呼唤。
“淡定看人生”,一种哲人之思。
古人言,诗可以兴、观、群怨也。明杰的诗也有“兴、观、群、怨”。
最后说说书名,《黑色的最后诱惑》可能有明杰自己的深意,但看起来更像小说的书名。其实《独醒者》、《黑夜比白昼长》、《远方太远》等,如用作书名,更有意蕴。
现在是子夜,读完明杰诗集,我读到了一种热爱,一种勤奋、一种悟性、一种激情。一个诗人需要有一种热爱,一种悟性、一种勤奋,更需要一种激情。保持常新的激情是一个诗人创作生命力的体现。明杰14岁开始写诗,出了10多本诗集,且一直坚持创作。我不得不说,明杰是一个诗之子,一个诗歌的守望者。
守望诗歌,便是守望精神高地。一个社会无论物质怎样丰富,不能代替精神、情感、思想的丰富。生命因诗歌而美丽。诗歌创作没有题材手法高下之分,只有好不好、美不美之分。无论现代还是传统笔法都能写出好诗。
守望诗意的心灵。对于明杰来讲,不写诗照样生活得好好的,他坚持诗歌写作,为了什么?为了守望诗意的心灵。写诗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生活更充实,心灵更丰富,人生更美好。
让我们共同守望诗意的心灵,努力创作优秀诗篇。
作者简介:白马,男,浙江台州三门人,1964年生 ,  曾在海军部队服役18年,2002年转业。现居舟山群岛。业余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出版诗集多部,散文集《守望真情》等3部,评论集1部。与人合著《海之韵》等5部,长篇传记《柳永传》。策划主编、责编各类图书40多本。主编《诗岛》(中国海洋诗歌民刊)、主编《望潮》文艺杂志、执行责编《瀛洲涛声》(舟山市诗词学会会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