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比较复杂的“大家”——苏轼
相关推荐
-
【史海钩沉】司马光和苏轼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由北宋神宗主导.宰相王安石负责推行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这场变法开启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结束于宋神宗去世时的元丰八年( ...
-
【觅苏记】开封府:聪敏愚直(下)
宋英宗治平二年正月,凤翔任期结束后,苏轼又回到东京,朝廷命其转任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皇子时就已闻苏轼之名,所以他想遵循唐朝之令,召苏轼入翰林知制诰.但宰相韩琦不赞同,<宋史·苏轼传>中载有 ...
-
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的恩怨情仇大家知道吗?
大宋文化璀璨,是我国封建王朝以来,为数不多的名人璀璨的时代,当然这有很多原因,与宋朝统治者重文抑武有很大的关系.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的关系.上述五人都是我们现在熟知的. ...
-
苏轼一败再败的时代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当然,古人也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近人谭嗣同临刑前亦有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古往今来,大抵时势胜于个人,如王弼注易经所言:得时,则天下随之矣. 但是,吾国 ...
-
苏轼最经典的16首诗,一首一个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来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在诗词书画方面都有极大的成就,其中诗的成就极为突出.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他喜爱登临游览,写 ...
-
苏轼《望江南暮春》,寥寥几笔,暗写了一个重要的暮春节日
苏轼<望江南暮春>赏读: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春色属芜菁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 ...
-
苏轼最凄美的一首词,全词无一个“悲”字,却悲得荡气回肠
说起悼亡诗词,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吧?还有清代的纳兰悼亡词也有很多人喜欢,大家发现没有,词传递出来的感情比诗更深婉动人.悼亡的本来是诗的主题,最早出现在 ...
-
李白VS苏轼,一个穿越了千年,一个读懂了岁月
听赏诗词 6天前 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句诗,穿越时空,如皎洁明月,照亮你我的人生之路. 失意时,你会想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式洒脱:离别时,你会想起" ...
-
苏轼这首诗《纸帐》看似平淡无奇,只写了一个纸帐,就满满的生活情趣
怕愁领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苏轼的诗中有一类叫咏物诗,总能把事物刻画得曲折细腻,有风致,有情趣.就像那梅花,说梅花开得晚,是因怕愁贪睡,愁是春愁.写得那么耐人寻味. 南见钱塘江 今天我们来看看苏轼 ...
-
苏轼,奔波一生却乐观豁达,一个有趣灵魂的人生轨迹
前言 苏轼的一生,是奔波的一生,他一辈子没在政治上得意过,任途坎坷,屡遭贬谪,曾到各地为官. 在大宋境内,他的足迹踏遍十几个州县,走遍神州大地,而且都不是蜻蜓点水式的,都可算是"深度旅游&q ...
-
苏轼爬山到半山腰悟出一个什么道理?转头就下山
宋代的惠州,人称为"蛮貊之邦""瘴病之地",统治者一向都是把"罪恶"较大的臣子贬谪到岭南去的.苏轼虽然久经磨难,但是突然来到这么一个陌生的地 ...
-
李白VS苏轼 一个穿越了千年 一个读懂了岁月
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句诗,穿越时空,如皎洁明月,照亮你我的人生之路. 失意时,你会想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式洒脱:离别时,你会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 ...
-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浣溪沙》,适合每一个处在人生低谷的人品读
前面有读者反馈说:诗词之前的引入有的内容太长了,没必要介绍,在这里,十二作一点解释.孟子曾经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意思是说:我们吟咏一个人写的诗,读一个人著的书,却不知道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