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苏记】开封府:聪敏愚直(下)

(0)

相关推荐

  • (启书有益)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全集)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温馨提示,全文十八集,共42880字,阅读大约需要85分钟. 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 一 古人说:人杰地灵.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实,这个成语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因果关系 ...

  • 王安石何以打压苏轼

    苏轼在仕途上的坎坷,首先来自王安石.他的思想.性情与王安石悬隔胡越,故所王氏所恶. 宋神宗在所出策题里问:"生民以来,称至治者必曰唐虞成周之世,诗书所称,其迹可见.以至后世贤明之君,忠智之臣 ...

  • 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风林秀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如何形容苏轼的人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够豪气!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够雅气! 一年好景君须记, ...

  • 本来主张变法的苏轼,为何成为了激烈的反对派?

    原本主张变法的苏轼,在变法初期果然好"故为异论",最终变成了激烈的反对派.旧党中的一员.当年四月,王安石准备科举兴学校,正好是苏轼职责分内,憋了几个月的他总算逮到了机会,在五月上 ...

  • 【觅苏记】开封府:聪敏愚直(上)

    宋至和元年,礼部侍郎张方平出知益州,苏洵来到成都求见张方平,他呈上自己所写的<权书>和<衡论>等文章,张方平读后大为夸赞,立即写状给朝廷,保见苏洵任成都学官.但是朝廷的任状一直 ...

  • 【觅苏记】开封金明池:高处之寒(下)

    另外,董敦逸指责苏轼.苏辙结党营私,拉很多亲朋同乡入朝任职:"臣近具奏,乞减杀川人太盛之势,及乞广为体访等事,已尘圣览,今采众言,有合开陈下项.一.访闻苏轼.苏辙.范百禄辈,各有奏举,及主张 ...

  • 【觅苏记】开封金明池:高处之寒(上)

    元祐七年八月,苏轼在扬州知府任上,他接到了朝廷的诰封,任命他为龙图阁学士.守兵部尚书兼侍读.此时的东坡已57岁,他对一些世事看得很透彻,故他立即给朝廷上书请辞,但未得到朝廷的批准,他在<任命兵部 ...

  • 【觅苏记】眉山三苏祠:异禀多才(上)

    关于眉山苏氏的历史谱系,苏洵在<嘉祐集>卷十三<族谱后录>中说:"苏氏之先,出于高阳."而后他一路讲下来,之后谈到了唐代的苏味道:"其后至唐武后之 ...

  • 【觅苏记】眉山三苏祠:异禀多才(下)

    关于苏轼幼年读书时的情形,他在<众妙堂记>中称:"眉山道士张易简教小学,常百人,予幼时亦与焉.居天庆观北极院,予盖从之三年." 庆历三年,东坡8岁时,其父把他送到天庆观 ...

  • 【觅苏记】许昌小西湖:群贤汇聚

    三苏以及苏轼的儿子苏过都与许昌有一定关系,宋仁宗嘉祐二年四月,苏氏兄弟同中进士,突闻母亲病故的消息,苏氏父子三人返回四川奔丧.到嘉祐四年十一月服丧期满,又一同返京,他们乘船从岷江进入长江,到达湖北江陵 ...

  • 【觅苏记】凤翔东湖:初仕修湖(下)

    关于陈希亮的死因,苏辙在<龙川略志>中载有一篇颇长的故事,此文名<烧金方术不可授人>,文中记载东坡在凤翔开元寺得到了炼金秘方,僧人嘱咐他不可将此方传给他人.此前陈希亮也听闻到僧 ...

  • 【觅苏记】凤翔东湖:初仕修湖(上)

    宋嘉祐六年,东坡被任命为签书凤翔府判官,此职位的全称为:"将士郎.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这年东坡26岁. 签判一职主要是协助正职处理一郡事务,同时整理官署的各类 ...

  • 【觅苏记】广东惠州:合江楼、嘉祐寺:三迁居所(下)

    在正常情况下,被贬之官在贬地尽量少说话,更不会去参与和干涉当地的一些政令,因为言多必失,很可能给自己招来更大的祸,然东坡却不顾自身安危,他利用程之才的关系,为惠州当地解决了不少问题.对此,宋费衮在&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