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苏记】开封金明池:高处之寒(下)

(0)

相关推荐

  • 当了九年“透明人”的皇帝,亲政第一件事,就是砸烂司马光的墓碑

    "垂帘听政"是我国古代王朝发展的一大特色.由于新继位的皇帝尚且年幼,于是由皇后或者太后等皇室权威来把持朝政.历史上著名的垂帘听政有秦国的宣太后.唐朝的武则天.清朝的慈禧太后. 宣太 ...

  • 共读《宋徽宗》第一章,宋代皇帝接班人始终是个问题

    文 / 樗栎居主人   "天下一人"宋徽宗--<宋徽宗>领读开篇词 9月,我们共读<宋徽宗>.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十月初十,宋徽宗赵佶出生在东京开封 ...

  • 宋大诏令集卷第十七

    皇太妃 尊立 尊太妃制元丰八年三月庚子 朕蒙休先帝.锡羡我家.钦闻凭几之音.付畀承祧之托.眷言邦媛.久侍宸闱.俾序进于宠名.敢忽忘于大卞.德妃朱氏.发祥庆系.协德后庭.祇顺两宫.不违于盥馈.帅循四德. ...

  • 康震解读苏轼:作为哲宗皇帝的老师,苏轼晚年为何被一贬再贬?

    康震解读苏轼:作为哲宗皇帝的老师,苏轼晚年为何被一贬再贬?

  • 共读《宋徽宗》第二章,我本不想当皇帝

    文 / 樗栎居主人   <宋徽宗>领读开篇词 <宋徽宗>第一章 9月,我们共读<宋徽宗>. 01 暗藏杀机的继位之争 有这样一个统计数据,唐代享国289 年中,有 ...

  • 【觅苏记】开封金明池:高处之寒(上)

    元祐七年八月,苏轼在扬州知府任上,他接到了朝廷的诰封,任命他为龙图阁学士.守兵部尚书兼侍读.此时的东坡已57岁,他对一些世事看得很透彻,故他立即给朝廷上书请辞,但未得到朝廷的批准,他在<任命兵部 ...

  • 【觅苏记】开封府:聪敏愚直(下)

    宋英宗治平二年正月,凤翔任期结束后,苏轼又回到东京,朝廷命其转任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皇子时就已闻苏轼之名,所以他想遵循唐朝之令,召苏轼入翰林知制诰.但宰相韩琦不赞同,<宋史·苏轼传>中载有 ...

  • 【觅苏记】开封府:聪敏愚直(上)

    宋至和元年,礼部侍郎张方平出知益州,苏洵来到成都求见张方平,他呈上自己所写的<权书>和<衡论>等文章,张方平读后大为夸赞,立即写状给朝廷,保见苏洵任成都学官.但是朝廷的任状一直 ...

  • 【觅苏记】眉山三苏祠:异禀多才(上)

    关于眉山苏氏的历史谱系,苏洵在<嘉祐集>卷十三<族谱后录>中说:"苏氏之先,出于高阳."而后他一路讲下来,之后谈到了唐代的苏味道:"其后至唐武后之 ...

  • 【觅苏记】眉山三苏祠:异禀多才(下)

    关于苏轼幼年读书时的情形,他在<众妙堂记>中称:"眉山道士张易简教小学,常百人,予幼时亦与焉.居天庆观北极院,予盖从之三年." 庆历三年,东坡8岁时,其父把他送到天庆观 ...

  • 【觅苏记】许昌小西湖:群贤汇聚

    三苏以及苏轼的儿子苏过都与许昌有一定关系,宋仁宗嘉祐二年四月,苏氏兄弟同中进士,突闻母亲病故的消息,苏氏父子三人返回四川奔丧.到嘉祐四年十一月服丧期满,又一同返京,他们乘船从岷江进入长江,到达湖北江陵 ...

  • 【觅苏记】凤翔东湖:初仕修湖(下)

    关于陈希亮的死因,苏辙在<龙川略志>中载有一篇颇长的故事,此文名<烧金方术不可授人>,文中记载东坡在凤翔开元寺得到了炼金秘方,僧人嘱咐他不可将此方传给他人.此前陈希亮也听闻到僧 ...

  • 【觅苏记】凤翔东湖:初仕修湖(上)

    宋嘉祐六年,东坡被任命为签书凤翔府判官,此职位的全称为:"将士郎.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这年东坡26岁. 签判一职主要是协助正职处理一郡事务,同时整理官署的各类 ...

  • 【觅苏记】广东惠州:合江楼、嘉祐寺:三迁居所(下)

    在正常情况下,被贬之官在贬地尽量少说话,更不会去参与和干涉当地的一些政令,因为言多必失,很可能给自己招来更大的祸,然东坡却不顾自身安危,他利用程之才的关系,为惠州当地解决了不少问题.对此,宋费衮在&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