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待宾之乱(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九)

(0)

相关推荐

  • 安史之乱爆发的众多原因,大唐王朝早已危机四伏

    唐朝的安史之乱,是华夏中古时期一场重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其爆发的根本因素有三条: 1.武则天时代,残酷内斗与清洗,导致后突厥复国,契丹之乱,大批原来边疆羁縻的胡人南下,唐朝把这些胡人集中在幽州,招募为 ...

  • 古代邢台这5位谋士水平如何

    谋士,指设谋献计的人.在春秋战国时谋士这个职业很是兴旺,秦汉三国之时,谋士地位超然.汉唐时期谋士职业有了细分,从政的称之为丞相.宰相:从军的就称之为军师. 历史上,我们经常会联想到的谋士郭嘉.贾诩.范 ...

  • C29杜甫五律《送灵州李判官》读记

    杜甫五律<送灵州李判官>读记 (小河西) 送灵州李判官 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良.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该诗写于至德二载(757).时杜 ...

  • 新唐书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海宾,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海宾,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开元二年,吐蕃寇陇右,诏陇右防御使薛讷率杜宾客.郭知运.王晙.安思顺御之.以海宾为先锋,战武阶,追北至壕口,杀其众.进战长城堡,诸将媢其功,按兵顾望, ...

  • 乱箭射中了主帅,他却砍掉箭身,谈笑风生继续指挥

    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唐高宗头痛的突厥人又叛乱了.这次是十姓突厥的车薄反抗朝廷,不过让唐高宗稍稍安心的是,他还有王牌裴行俭.突厥人三番两次的叛乱,都是由这位老将平定,他奇谋诡计频出,又能征善战,突 ...

  • 从奴隶到皇帝:石勒逆袭史(上)

    公元274年,风云际会的三国时代即将落幕.11年前,曹魏大将邓艾偷渡阴平,袭破成都,蜀汉灭亡:8年前,晋王司马炎篡权夺位,魏国易主,西晋建立:如今,偏居江东的吴国也岌岌可危,统一大势已无可避免. 就在 ...

  • 是叛军攻克长安的主谋,郭子仪这两个部下为啥怎么混都不死?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李从嘉 郭子仪在唐朝就是人生赢家的代名词,他能力挽狂澜,还能明哲保身,最后还在荣华富贵中安然去世.郭子仪的经历很强,他的两个部下经历也不差,说起来也是吓死人不偿命的主. 比如安禄山 ...

  • 宋璟轶事三则(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一)

    其一:宋璟离开广州调任京官后,广州的官吏百姓为他修建了一座遗爱碑,以纪念他在任内的功绩.宋璟得到消息后向玄宗皇帝进言道:"臣任广州都督期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现在由于臣地位显耀,才造成那些 ...

  • 杂事三则(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二)

    其一:天兵军使张嘉贞入朝参见玄宗皇帝.有人向玄宗皇帝告发张嘉贞在军中有奢侈僭越及贪污受贿的情况,后来朝廷派人调查之后发现纯属捏造.玄宗打算将诬告之人反坐治罪,张嘉贞向玄宗上奏道:"如果陛下将 ...

  • 玄宗朝论礼(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三)

    唐玄宗开元七年夏四月壬午(二十四日),开府仪同三司祈公王仁皎去世,其子驸马都尉王守一请求援用窦孝谌的先例,为其父修筑五丈二尺高的坟墓,玄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宋璟.苏颋对此坚决反对,他们认为:" ...

  • 玄宗兄弟(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四)

    开元七年九月甲寅,唐玄宗将宋王李宪改封为宁王.有一次,唐玄宗在楼阁之间的天桥上发现一名卫士将吃剩的饭菜倒在坑穴之中,他感到非常生气,就准备要将这个卫士打死.玄宗盛怒之下,身边的人没有敢劝阻的.这时李宪 ...

  • 宋璟处选举三事(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五)

    开元七年十一月壬申(十八日),唐玄宗未经与朝臣商议,便直接用墨敕将岐山县县令.曾是玄宗藩王时故吏的王仁琛擢升为五品官.宋璟向玄宗上奏道,陛下对亲朋故旧所能给予的私情和恩惠,也应有一些基本的规矩,授官的 ...

  • 但取来情,不追往咎(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七)

    唐玄宗开元七年十一月辛未(二十三日),突阙进犯甘.凉诸州,击败了唐河西节度使杨敬述,大肆掳掠了契苾部之后就撤退了. 在此之前,唐朔方道大总管王晙奏请西调拔悉密部落兵马,东发奚.契丹等部兵马,约定在这一 ...

  •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八)

    蒲州刺史陆象先为政崇尚宽厚简约,属下官吏百姓有罪时,大多当面用好言劝诫,然后就放他们走了.陆象先手下的录事对他说:"明公不用刑杖,怎么能显示官府的威严呢!(明公不施棰挞,何以示威!)&quo ...

  • 玄宗处置朝臣三事(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十)

    开元十年秋八月癸卯(初四),武强县县令裴景仙贪赃五千匹,事发后,裴景仙弃官逃走.唐玄宗大怒,下令召集人众,要将其斩首.大理寺卿李朝隐向玄宗上奏,认为裴景仙所有赃物均是乞取而得,依律罪不至死:此外,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