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试题(5)

贺龙二三事

19.在本节中,斯诺见到了贺龙了吗?是通过谁来写贺龙的?这样的写法叫什么?

在本节中,斯诺没有见到贺龙。是通过一个红军指挥员李长林来展开对贺龙的描写的。这样的写法叫间接描写。

20.“有某种东西使得个人的痛苦或胜利成了大家集体的负担或喜悦,有某种力量消除了个人的差别,使他们真正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这种东西大概是什么呢?

真正的集体主义精神。

21.概括介绍贺龙的事迹。

小的时候,贺龙跟随父亲去一个武官家赴宴,有人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贺龙面不改色;贺龙在省军中时,他本人不抽大烟,但他敬我们大烟,于是我们就在烟坑上谈革命;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他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贺龙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贺龙喜欢马,有一次打仗就为了夺回被敌军俘获的爱马;贺龙行军神出鬼没。

红军旅伴

22.在这支队伍中,斯诺除了“李长林”外,还比较详细地写道了谁?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比较详细地写了四个人:老狗、老表、四川少年和铁老虎。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是无名战士,绰号基本上不算姓名;几乎全体都遭受过人生的悲剧;他们相当快活,几乎整天都唱歌;他们自觉遵守纪律;他们受老百姓爱戴。

23.本节结尾有什么特点?

就是要讲到一个人物时,已经有所揭示,但有突然停住不讲了,留待下节再讲,像卖关子,像设置悬念,也像中国旧小说中常说的那句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我的理解:在一节结束时,你要对下节要讲的内容作一个预告,好让读者有所期待。这在内容连载时或分章节时特别有用。

(本节感触:斯诺的采访对象不仅有高官,也有普通士兵。或者说,斯诺从不忽视对普通民众的采访,这就是深入群众,这就是扎根基层,这就叫接地气。)

(0)

相关推荐

  • 斯诺1937年就有这种预见,不是个简单的记者

    西门吃雪 毁梦者一号1小时前 [本文由"野猪林群英会"推荐,来自<王毅:希望外媒不要用"灰黑滤镜",更多外国记者成为"新时代的斯诺"& ...

  • 【小星星】《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 郑棣繄

    文| 郑棣繄 在看完<昆虫记>之后,我怀着期待的心情看了<红星照耀中国>.看着淡绿色的封面,心中默念着"埃德加·斯诺"的名字,我终于明白,有一种快乐,是追求 ...

  • 《红星照耀中国》1-12章导读练习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前言.第一篇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本书作者是__________,他出生于_________,一九二八年,在中国大革命陷于低潮的时候,他来到了________.在中国 ...

  • 少年说‖亚亚(180):《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不仅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有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国民党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运动,封锁了中国战场关于共产党和红军的大部分消息.对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世界所知甚少,甚至 ...

  • 《红星照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

    一(1.2) 1.例举斯诺去西北想弄白哪些问题?(摘抄十问) ①他们是真正国际主义者吗,还是"不过是莫斯科的工具"呢,抑或主要是为中国独立而斗争的民族主义者 ②他们的领导者是谁呢? ...

  •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 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在陕北根据地发展.彼时蒋介石加紧对红军围剿,东北军张学良和西北军杨虎城等强敌环伺,形势紧张."红区"&qu ...

  • 八年级上册语文《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 统编版语文7-9年级上下册微课堂 知识点+朗读+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 七上 | ☞ 八上 | ☞ 九上 ☞ 七下| ☞ 八下 | ☞ 九下  常见考查点  1.掌握作家.作品.写 ...

  •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 1."埃德加·斯诺"的英文拼写是(  ). Edgar Snow 2.<红星照耀中国>的扉页上印着"TO NYM" ...

  •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3)

    汉代青铜 12.本节题目拟为"汉代青铜",有什么用意吗?遍读本节也没有发现作者并没有写哪一件具体的汉代青铜器,那么,"汉代青铜"指什么呢? 历史是过去的新闻,新 ...

  •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4)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15."疸毛瑟枪"是个什么鬼? 查了百度,语焉不详.存疑. 16."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  )黑色的大胡子.&q ...

  •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6)

    第三篇 在保安 苏维埃掌权人物 24."保安"是现在的哪里? 即现在的"志丹县",为纪念红军领袖刘志丹而改现名.地处延安西北山区中. 25."他是个面 ...

  •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7)

    论抗日战争 32."我们的力量在数量上要比国民党的军队少十倍或二十倍",这句话算不算一个病句? 应该算. 33."答案就是,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已在他们区域内的全体人民中,造 ...

  •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8)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童年 40."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主要是写谁的成长经历? 毛泽东. 41."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从这 ...

  •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9)

    革命的前奏 47.毛泽东说:"可是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二七年我上井冈山为止,我从来没有中断过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日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青年时期养成一种好习 ...

  •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10)

    第五篇 长征 第五次围剿 56.斯诺为什么说"外国人所写的关于华南苏区的一切材料都是第二手材料"? 因为"在华南苏区的全部历史中,竟没有一个'外来的'外国观察家曾经进入红 ...

  •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11)

    大渡河英雄 63.(刘伯承)在彝族的总首领面前同他一起饮了新杀的一只鸡的血,他们两人按照部落传统方式,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64.这两批先锋部队日夜兼程,休息.吃饭顶多不超过十分钟,这时还得听筋疲力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