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江涛 | 走过黄昏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丨散文】黄东速《府南河》(上)
阅读悦读年度选编<悦读时光·我们的2017>选稿开始了 文/黄东速 [作者简介]黄东速,江油作家协会成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听从内心的召唤,在文字的花园里朝花夕拾,煮字疗饥,自娱自乐,把写 ...
-
家乡的桥‖文 / 万光破晓
家乡的桥 ○ 万光破晓 桥作为人类劳动创造的成果到底起于何时,现在已难以考证.在中国的周朝时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开始有了建设梁桥和浮桥的文字记载,这大概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关于桥的最早记 ...
-
孙爱英 || 家乡的洛河大桥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桥是一种风景,也是一种岁月
三江碧波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这是对韶关的真实描述.韶关,地级市粤北小城,周边是群山环绕,城区有三江贯城.所以,桥,无疑是这个城市的主题.六岸相通,桥就是最好的连接线.韶关,就是一个由桥连起来的城市 ...
-
马富海||【散文】白河桥之恋
白河桥之恋 文/马富海 一 北京的天安门城楼:南阳的白河大桥,是刻在我童年记忆里的两大雄伟建筑.它们是站在低洼处的我,能看到的两座隐隐约约的山峰,承载了我对远方.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待和 ...
-
李忠明:邵东洪桥/邵东县作家协会主席唐志平隆重推荐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邵东洪桥 (组诗) 李忠明 一.村庄 一条古道把我拉进湘中的村庄 秋天,清晨的太阳从远方回来 回来了 ...
-
【散文美刊】留送的桥 | 朱绪厚(诵读:苏三郎)
留 送 的 桥 作者/朱绪厚 诵读/ 苏三郎 编辑/紫烟 生活中的桥,影视剧上的桥,见过很多很多,土的洋的,样式各异,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家乡的留送桥. 初识留送桥,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上高中时 ...
-
徒步跨海大桥,你在风景里看桥,桥在海里看你
徒步跨海大桥,来回至少两个小时
-
坐着游艇浪黄河
抑或是在过去的一年,经历了太多的坎坷折磨 ,一入辛丑新年,整个春节假期,金城兰州一直都是春和景明,惠风和畅. 正月初九下午,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派清明 ,我带着小女儿兴冲冲来到黄河边赏玩. 天空湛蓝 ...
-
听歌‖走过黄昏这座桥
作词:静伟 曲/唱:冰城小痞(姜金昌) 走过黄昏这座桥, 如血的夕阳在燃烧. 肩膀上的黑夜和白昼, 劳碌的人们两头挑. 老婆哭,孩子笑, 麻绳难解是一团糟. 装满了爱恨忧愁和烦恼, 装满了苦辣酸甜谁知 ...
-
今天,读首诗吧‖走过黄昏这座桥
夕阳将血斟入大地的杯中 这最后的晚餐近乎残忍 所有盛满阳光的花朵 都将在寒流的夜里香消玉殒 黄昏的天空神情复杂 在黑夜与白昼的夹缝中 无法表明自己的态度 这是不是 也是一种悲剧 是谁幽怨的笛音 吹凉 ...
-
清风徐来:走过黄昏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中州作家】郑江涛:一个“清醒”的作家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07] 一个"清醒"的作家 河南邓州 郑江涛 记得周同宾老师在<皇天后土>序言中说过,他想为农民树碑立传,可又自感没有写小 ...
-
现代诗歌|走过黄昏(外一首)文/刘宝胜
站在岚山之巅,举目四望,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三水六桥,步云飞虹历历在目,远山崎岖连绵直奔八闽百粤,湘水绵水在山下汇为贡江蜿蜒九曲,飘然西去,车水马龙田园村舍,风景如画使人心醉神迷,宠辱皆 ...
-
郑江涛 | 忆杨兄
一个人独处,喜欢摸出一支烟,点着,幽幽地静静地吸.这时,就会蓦的想起杨兄来. 杨兄是我师专的同学,他来自南召,四棵树或者别的什么乡,不记得了,总之是山区.他是定向生,比统招要低十几分,毕业了一定要回去 ...
-
郑江涛 | 毕业季
今天是中招的最后一天,午后上班路上看孩子们纷纷从酒店宾馆出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或涌上公交,或三五成群向考场走去,恍然像看到当年的自己. 哦,又是一年毕业季了. 1988年的夏天,干旱,酷热,一件难忘的 ...
-
郑江涛 | 柳叶茶
河边的早市人潮涌动,生意兴隆,卖什么的都有.如果有空,我每早必去转转,看看热闹,看些新鲜.卖鱼档口的有鲤鱼.鲶鱼.鲫鱼.泥鳅,还有河虾.螃蟹:卖衣服的有四季时装,皮鞋.凉鞋:还有卖西瓜.甜瓜和黄瓜的. ...
-
郑江涛 | 岁月流年
花开了,又谢了 果子熟了,又落了 燕子来了,又去了 季节变换,时间流淌 生长,消亡...... ----题记 夏日的太阳虽已落去,空气依然灼人,狗趴在门口吐着舌头喘息,户外少有人行.唯有小孩子毫不在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