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阅读|“车马很远、书信很慢”的岁月,镌刻在这栋大楼里

从苏州河水缓缓流过的四川路桥上向北望,看到的第一幢建筑就是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它不仅见证了百年邮政业的历史沧桑,更是中国目前仍在使用的规模最大的邮政大楼。今天我们一起回到车马很远、书信很慢的年代,来阅读这座大楼昔日的故事。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位于北苏州路276号。

大楼由英商思九生洋行设计,余洪记营造厂承建,1922年12月奠基,1924年11月竣工。大楼总建造费用约合银元320万元,建筑面积25294平方米。

▲1924年建成的邮政总局大楼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为欧洲折衷主义建筑形式的代表作。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四层。U型平面,东南转角圆形,为构图中心。两侧均为主立面,有通贯三层的简化科林斯巨柱式列柱。转角处顶部为钟塔,冠17世纪流行的意大利风格的巴洛克式穹顶。钟楼两侧各有一组三人组成的群雕。一组是每人各执交通工具和通讯电缆模型,象征铁路、海运及邮电通信等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另一组居中者为罗马神话中的商神墨丘利(Mercury),在神话中是上帝的信使,体现邮政通信。其左右两侧是爱神,寓意邮政通信为人们沟通情愫。

▲邮政总局大楼内的中庭

▲屋顶钟楼及雕塑

邮政大楼二楼营业大厅面积1200平方米,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素有“远东第一大厅”之称。

▲有“远东第一大厅”之称的营业大厅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是中国目前仍在使用的、规模最大、最早邮政标志性建筑。不仅是中国邮政史的见证,同时也为中国现代邮政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现该处设有邮政博物馆。

▲邮政博物馆一楼展区

▲邮政博物馆二楼展区

1989年9月25日,上海邮政总局大楼被列为上海近代优秀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邮政总局大楼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邮政总局大楼见证了上海近百年沧桑巨变,它本身也蕴藏了许多的时光记忆,在这里发生了许多故事,更给它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情怀,让人回味。

大楼修复后焕新颜

1999年,一场历时两年多的大楼修复工作拉开序幕。邮政大楼改造以求尽量修旧如旧、还原这座恢宏老建筑的原貌。开工前,查阅了上海邮政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留存的大楼图纸、老照片和文字资料;找来了上世纪40年代进入邮政总局工作的员工回忆大楼早期的布局和功能;还请了相关专家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全面“体检”、请美术院系的师生将大楼内原本被刷成白色平面的石膏顶重新恢复剥离出来......

▲恢复原貌的“奶油蛋糕”式石膏吊顶

修复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邮政大楼有地下室,地下室积水造成一部分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如何加固这些钢筋和混凝土?一种是传统的打钢板的方案,类似于给建筑“打补丁”,价格比较便宜;另一种是用碳纤维加固,薄薄一张纸厚度的碳纤维贴上去,就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这在当时是新型材料,价格比前者要贵近10倍。经过多方讨论,最终,昂贵但是更易于维护建筑原貌的碳纤维修复方案被采纳。

另外,“远东第一厅”内大面积的地砖马赛克图案也有所破坏。根据楼内已经保留的老地坪的图案和材质,专门定制了与原来地砖图案一致的地砖。

如今,“远东第一厅”内无论是大面积的花朵及回形花纹马赛克地砖坪,有着铜质麦穗形装饰的营业柜台栏杆,还是天花板上悬挂的铜质吊灯样式,都已与当年档案馆资料中呈现的“远东第一厅”别无二致,呈现出一种端庄典雅的大气之美。

▲根据老照片恢复的柜台栏杆

北苏州路入口处的旋转楼梯上,铜质的雕花和楼梯上的铜质防滑条,则依然是近百年前的旧物。天花板上的多头吊灯除了换掉几个灯泡外,也仍是1924年安装的那一盏。环绕着吊灯的被称为“奶油蛋糕”的粉红粉绿色石膏板吊顶花纹,则是从一层层后来被添加的白色涂料中剥离出来,按照当时颜色重新粉刷。

▲近一个世纪前的楼梯
大楼的故事

大楼建成时,四楼为外籍高级员工及家属住宿区。美国人卓娅,上世纪30年代随当时在上海邮政工作的父亲来沪,在大楼生活了14年。

▲卓娅在大楼生活时的留影

2005年她通过美国洛杉矶报纸得知上海邮政博物馆筹建的消息后,将她收藏多年的老照片、珍贵邮票等捐赠给了博物馆。2006年4月,年近八旬的卓娅应邀重游邮政大楼,回到了她的“邮政老家”,追忆了她美好的青少年时代,并且与儿时的伙伴在时隔60多年后又相聚。

▲2006年,卓娅重游大楼,参观邮政博物馆

大楼打卡点
1741号出租信箱

大楼也见证了上海邮政开展革命、改革、建设的光辉历程。记录了上海邮政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位于大楼天潼路四川北路转角处的地下层原为信箱间,面积很大,有信箱数千只,供商行和个人租用。1938年至1945年,邮局地下党租用1741号邮政信箱,作为秘密通讯之用,用于寄递进步书刊,接受党内文件和苏北根据地寄来的邮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741号邮政信箱仍被继续用来接收由苏北根据地、延安、香港等地寄来的邮件。

该信箱目前在邮政博物馆二楼展厅内展出。
332室窗户玻璃上的枪眼

如果大家看过《战上海》这部电影,那一定会对邮政总局大楼留下深刻印象。1949年春,在上海迎接黎明的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解放上海的战役。邮政大楼是扼守苏州河的战略要地,为了保护大楼和邮局机关免遭破坏,中共上海邮局地下党总支领导邮工主要采用劝降战略,经过方方面面工作,终于取得了护局斗争的胜利,最终除留下了一两处弹孔外,上海邮政大楼几乎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没有丢失一件邮件、损坏一件设备和遗失一份档案。如今走进邮政总局大楼的332室,还能看见窗户玻璃上的一个枪眼。

▲大楼332室玻璃上留下的枪眼
上海邮政博物馆

开放时间:周三、周四、周六、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国定长假另行公告)

博物馆入口:周三、周四请走北苏州路250号;周六、周日及节假日请走天潼路395号

博物馆开放区域:周三、周四开放二楼展区;周六、周日及节假日开放二楼展区和一楼中庭展区

门票:免费

(0)

相关推荐

  • 1934年上海老照片,那时的“苏州河”就已经很繁忙,一起来看看吧

    跟着小编的文章一起旅行吧!这么有特色的旅游方式你尝试过吗? 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的是一组上海的老照片,这些老照片拍摄于1934年,通过这些照片可以让大家看到一个与现在大为不同"上海滩" ...

  • 上海一座百年老楼,藏着老上海最慢的时光,成网红拍照点

    很多人都习惯称上海叫做"魔都",一部分人觉得这里的"魔"指的就是上海的黄浦江一代在夜色中最为闪耀的摩天大楼,比如上海金融中心.上海的世贸大厦.以及上海东方明珠电 ...

  • 从旧日的风情摇曳到今时的繁华喧嚣,在上海外滩,我们畅阅古今

    以黄浦江为界,上海被划分为东西两块. 西边的外滩林立着万国建筑群,52座风格迥异的古典西式大楼,悠悠地投影出上海的过去:这里曾是霓虹闪烁,觥筹交错的十里洋场. 90年代的上海外滩 隔江相望,陆家嘴金融 ...

  • 看展回顾 ‖ 第9期:虹口徒步看展

    合影 本次看展活动共有36名朋友报名参与. 行程安排 上海总商会旧址 此处原是天后宫和清政府出使行辕旧址,1912年上海总商会在这里建造议事厅和办公楼,建筑由通和洋行设计,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古典主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虹口邮政总局大楼

    上海虹口邮政总局大楼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北苏州路276号.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邮政总局大楼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24年竣工,雄伟庄重典雅,当时为"上海市十大建筑",营业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 邮政总局

    上海邮政总局位于上海虹口区北苏州路276号 建成于民国十三年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外白渡桥,沿苏州河向西,可以看到一座顶部建有钟楼的高大欧式建筑,那就是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到邮政总局时,天色变 ...

  • 建筑可阅读:“车马很远、书信很慢”的岁月,镌刻在这栋大楼里

    从苏州河水缓缓流过的四川路桥上向北望,看到的第一幢建筑就是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它不仅见证了百年邮政业的历史沧桑,更是中国目前仍在使用的规模最大的邮政大楼.今天我们一起回到车马很远.书信很慢的年代,来阅读 ...

  • 【记忆】建筑可阅读:“车马很远、书信很慢”的岁月,镌刻在这栋大楼里

    从苏州河水缓缓流过的四川路桥上向北望,看到的第一幢建筑就是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它不仅见证了百年邮政业的历史沧桑,更是中国目前仍在使用的规模最大的邮政大楼.今天我们一起回到车马很远.书信很慢的年代,来阅读 ...

  •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家书>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 ...

  • 水兵 | 星光很远也很近

    星光很远也很近 文|水兵 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南阳盆地处于亚热带与北温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但夏天特别热,冬天特别冷. 小时候家里没有空调,连电扇也没有,只有几把大蒲扇.盛夏不好过,总觉得太阳像个大火球 ...

  • 校园雕塑:很远又很近的雕塑

    或许很多人会以为雕塑艺术离自己太远,但是说到丹麦,映入脑海的很可能是"海的女儿":提及比利时,或会想起"撒尿男童":谈到美国纽约,便是自由女神像. 其实,雕塑早 ...

  • 很远又很近的脑机接口|AI的朋友<六>

    前些日子,一则在北京地铁里丢失人工耳蜗的消息刷遍了朋友圈.因为寻物启事中说,如果找不到耳蜗需要重新做开颅手术,这样的描述引发了不少争议. 因为客观来说,在植入人工耳蜗确实需求手术,但是更换外接耳蜗设备 ...

  • 现实很近又很冷,梦想很远又很暖

    转眼已经到了11月份,天气也慢慢变冷了,在持续几波的加班高峰后,最近的生活又归于平淡,连身体也垮下来了,感冒好多天还没有完全好起来,咳嗽,流鼻涕,喉咙还特别的痛,应该不是传说中的什么病毒吧. 最近有人 ...

  •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

    从前车马很慢, 书信很远. ▼ 快与慢 也许是种幻觉 山静似太古 日长如小年 远与近 如果一厢情愿 顾城看人时很远 看云时很近 与心仪的人儿并肩走 多少痴情男女 糊里糊涂地 故意把路走长 从前车马很慢 ...

  • 诗词丨从前的车马很远,书信也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从前慢> 生活在现代,节奏越来越快,"慢"逐渐成为了一种奢侈. 而古代的人们,与天地花鸟为邻:与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