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详解 | 2021年CSCO乳腺癌指南更新要点(下) 2024-06-16 07:08:39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一年一度的指南发布已成为肿瘤学界每年4月份的标志性大事件,一系列集“高大上”的最新国内外循证与“接地气”的本土性经验和条件于一体的临床实践纲领已成为肿瘤诊治领域相关学科医务人员翘首期盼和赖以遵循的行为规范。4月9-10日,"2021全国乳腺癌大会暨CSCO乳腺癌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期间,在大会主席、CSCO副理事长、CSCO 乳腺癌(BC)专委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领导下,《2021 CSCO BC诊疗指南》(以下简称“2021版指南”)更新要点由多位专家共同在主题报告中率先发布。本文将根据专家讲解的更新要点,结合相关药物循证医学证据和可及性变化等内容,与读者分享,共同温故知新。上期推送中我们分享了“HER2阳性乳腺癌术前新辅助/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更新解读,本期将继续“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和“三阴性晚期乳腺癌”两大部分的内容。HR阳性晚期乳腺癌篇氟维司群强势回归一线“C位”,三大可及靶向药在“内分泌+”主流CP中明确“登堂入室”更新重点1:氟维司群“抢镜”一线治疗——单药Ⅰ级,联合Ⅱ级未经内分泌治疗者,氟维司群由2020版的Ⅱ级推荐调整为Ⅰ级推荐;且Ⅱ级推荐中新增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2A)。 背后的故事:氟维司群成功进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MONALEESA-3、FLIPPER研究支持联合CDK4/6抑制剂FALCON研究Ⅲ期数据早已确证了氟维司群在HR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中相较于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的优效性,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在2019版指南中就进入了Ⅰ级推荐。但基于指南的可及性原则,氟维司群在2019年底未能成功续约国家医保,因此2020版指南将其调整为Ⅱ级推荐。而在2020年底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更新中,氟维司群再次成功入围,因此新版指南将其重新擢升为Ⅰ级推荐。药物医保覆盖的出入直接牵动着在指南中的地位变迁。MONALEESA-3研究其中一个亚组是未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氟维司群+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6(CDK4/6)抑制剂Ribociclib治疗组PFS达33.6个月,显著生存获益。GEICAM/2014-12(FLIPPER) 研究中,氟维司群+哌柏西利在内分泌治疗敏感、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治疗中也显示了显著的PFS获益。基于此,2021版指南在一线治疗Ⅱ级推荐中新增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2A)。 更新重点2:单药证据类别有所下调他莫昔芬(TAM)治疗失败者,Ⅱ级推荐中AI和氟维司群证据类别均由2020版的1A类调整为2A类。 背后的故事:内分泌联合靶向主流地位日益强化基于北美试验、TARGET试验结果,指南推荐第三代AI用于TAM内分泌治疗失败的绝经后、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0020/0021研究、Global CONFIRM及China CONFIRM研究、FIRST研究均支持氟维司群用于TAM治疗失败的人群。但随着“内分泌+”联合方案中药物的丰富、证据的积累,联合治疗已成主流趋势。因此,2021版指南经专家投票,TAM治疗失败人群的内分泌单药方案证据等级进行了下调。 更新重点3:西达本胺为HDAC抑制剂“代言”TAM治疗失败者,Ⅰ级推荐中原“AI+HDAC抑制剂(1A)”此次明确为“AI+西达本胺(1A)”;非甾体类AI治疗失败者,Ⅰ级推荐中原“甾体类AI+HDAC抑制剂(1A)”此次明确为“甾体类AI+西达本胺(1A)”。 背后的故事:国内获批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当下无双”由江泽飞教授领衔、在全国22家中心开展完成的ACE研究证实了西达本胺+依西美坦(甾体类AI)在TAM和/或非甾体类AI治疗失败的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生存获益。我国原研新药西达本胺也以此成为乳腺癌领域在全球获批的首个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且目前仍是国内唯一获批的HDAC抑制剂,“宠命优渥”,其地位无需多言。此外,由江泽飞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主导的西达本胺+氟维司群/AI用于CDK4/6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治疗失败患者的大型真实世界研究也在2021 CSCO BC年会中公布了阶段性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西达本胺循证地位“锦上添花”。 更新重点4:两大可及的CDK4/6抑制剂差异化推荐非甾体类AI治疗失败者和甾体类AI治疗失败者,Ⅰ级推荐中原“氟维司群+CDK4/6 抑制剂(1A)”此次均细化为“氟维司群+阿贝西利(1A)”和“氟维司群+哌柏西利(2A)”。注释新增“临床研究已确定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在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地位与作用,但不同类别CDK4/6抑制剂,其作用机制、用法用量、适应证、不良反应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临床中可根据临床研究的纳入人群、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CDK 4/6抑制剂及联合药物”。 背后的故事:“第一个吃螃蟹者”与“后来居上者”PALOMA-3研究和MONARCH2研究分别证实了氟维司群+哌柏西利和氟维司群+阿贝西利为AI治疗失败的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的PFS获益;但两者的总人群总生存期(OS)统计学结果并不一致,前者未达统计学差异,后者获得阳性结果。2020版指南制订时,国内仅有哌柏西利一个CDK4/6抑制剂获批。而2020年底,阿贝西利以MONARCH plus研究数据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联合AI用于绝经后患者的初始内分泌治疗,同时批准联合氟维司群用于既往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由此成为国内第二个上市的CDK4/6抑制剂。因此,鉴于药品可及性的变化,2021版指南基于两者的临床研究分别推荐了证据类别。MONARCH plus研究(NCT02763566)是由江泽飞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牵头的一项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纳入了TAM和AI治疗失败的两组人群,80%的入组患者来自中国。该研究证实了中国人群无论是内分泌治疗敏感还是内分泌治疗耐药人群均能从阿贝西利+非甾体类AI/氟维司群获益,获益趋势与其全球性的Monarch3和Monarch2研究一致。阿贝西利的势头强劲,进展迅速。尽管PALOMA-3研究总人群OS未达统计学差异,但观察到获益趋势,且在既往内分泌治疗敏感亚组中,OS 显著延长。作为乳腺癌领域CDK4/6抑制剂“第一个吃螃蟹者”,哌柏西利PALOMA-3研究价值应被客观解读和看待,包括OS后续干扰因素、与后来的其他同类研究在入组人群特征及研究设计等方面的差异所致的结果影响,其带来的临床获益仍应是积极和肯定的。2021年1月起,哌柏西利进行了大幅降价,降幅超过50%,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我们也殷切期望哌柏西利和阿贝西利这两个优秀药物都能早日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进一步提高可及性,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三阴性晚期乳腺癌篇四大化疗主力证据升级靶向、免疫进驻TNBC阵营更新重点1:四大化疗方案证据类别提升对于蒽环类治疗失败者,Ⅲ级推荐“紫杉醇脂质体”证据类别由2B调整为2A。对于蒽环类和紫杉类治疗失败者,Ⅱ级推荐“艾立布林”、“白蛋白紫杉醇”、“优替德隆+卡培他滨”证据类别均由2B调整为2A。 背后的故事:可及性提高仍是核心驱动力化疗仍是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的中流砥柱,上述几项方案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既往就已明确,其可及性在2020年均发生了积极变化:紫杉醇脂质体和白蛋白紫杉醇均在2020年底被纳入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艾立布林施行了赠药政策,药物效价比有所提高;优替德隆于2021年3月11日获得NMPA批准联合卡培他滨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化疗方案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治疗。 更新重点2:PARP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首次获正式推荐对于蒽环类治疗失败者,Ⅱ级推荐新增“白蛋白紫杉醇+PD-1/PD-L1抑制剂(2A)”,Ⅲ级推荐新增“奥拉帕利(2A)”和“化疗+PD-1抑制剂(2B)”。 背后的故事:与国际接轨,拥抱更多获益机会OlympiAD研究证实了在BRCA1/2胚系突变的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奥拉帕利相较于化疗可显著延长PFS。这是PARP抑制剂在乳腺癌领域的第一项Ⅲ期临床研究。奥拉帕利也在2018年基于该研究数据快速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gBRCA突变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2020版指南注释中已有OlympiAD研究相关描述,2021版指南正式将其写入Ⅲ级推荐中。IMpassion130研究显示了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转移性或不可切除局部晚期TNBC,可显著延长PFS,2020版指南中也有相关注释。比较振奋的是,基于KEYNOTE-355研究结果,美国FDA已于2020年11月批准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用于PD-L1表达(CPS≥10)的不可切除局部复发或转移性TNBC患者治疗。KEYNOTE-355研究也被新增至2021版指南相应注释中。专家组期望通过这些推荐更新,让符合使用条件、有经济条件的患者有机会从靶向和免疫治疗中更多获益。此外,关于晚期TNBC治疗,专家组强调:(1)应遵循整体晚期乳腺癌基本治疗原则;(2)应重视多学科团队(MDT)在全程诊疗中的作用;(3)系统治疗方案需考虑肿瘤负荷、分子特征、复发转移模式、既往治疗、患者体力状态及意愿等因素综合制订;(4)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案建议用至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可耐受;(5)绝大多数晚期TNBC建议接受多线系统治疗,方案制订前提是兼顾获益和风险的平衡。 赞 (0) 相关推荐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选择! 作者简介 邱立新,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要从事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研究.创办了肿瘤科普公众号"邱立新医生(qiulixinyisheng)&quo ... 胡夕春教授:MONARCH plus研究——Abemaciclib给中国HR /HER2 2019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报道了MONARCH plus研究的期中分析结果,证实选择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6)抑制剂Abemaciclib联合内分泌治疗,无论是联合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1 导读 最是一年春好处,2021年4月9-10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年会在京召开,乳腺癌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齐聚首都,讨论和分享近一年来世界范围内关于乳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交流科研成果,转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这 4 个关键问题必须掌握! 中国约 60% 左右的乳腺癌患者为激素受体阳性.无论给予怎样的治疗,都难以避免复发转移.内分泌治疗在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结合最新版指南及临床研究,就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规范与 ... 乳腺癌国际最新治疗方案有哪些?新药与你咫尺之间 乳腺癌分为三阴乳腺癌.HR+乳腺癌和HER2+乳腺癌,治疗方案各有不同.近期的国际大会相继公布最新的.不错的治疗方案,类似的临床试验同时正在开展,广大患者可以积极考虑,新药的距离不在遥不可及. 一 三 ... 2021版CSCO胃癌指南更新要点解读,速看! 2021年4月23-24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在CSCO指南大会上数十位专家学者分别对2021版不同癌种的CSCO指南更新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在消化道肿瘤专场, ... CSCO乳腺癌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自2017年颁布以来,已经完成了4版的更新,发行近30万册,获得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可.2021版指南在既往的基础上,继续秉承基于证据.兼顾可及.结合专家意见的原则进行了更新 ... 满满干货!2021版CSCO乳腺癌指南8大更新要点 HER2阳性乳腺癌 HER2阳性乳腺癌近些年来新药不断,给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长生存的希望,本次CSCO会议中将部分药物的使用级别进行了调整,对于患者后续治疗指导有重要意义. 1.新增HER ... 2021版CSCO乳腺癌指南:HER2 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更新要点解读丨2021 CSCO BC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HER2+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更新详细解读~ 2021年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年会于4月9-10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针对& ... 早读 | 一文详解: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要点 一 定义 指四肢因外伤或受压后导致骨筋膜内的肌肉及神经缺血而发生肌肉挛缩,甚至肌肉坏死及神经缺血所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称. 是四肢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发病急,进展快,不及时诊治,可产生严重肢体功能 ... 2019十大CSCO肿瘤指南更新要点一览(上篇)(肺、肝、乳腺) 4月26-27日,2019年CSCO新版肿瘤指南正式发布.会上公布了各大癌种的指南新加推荐方案及用法.CSCO指南指定除了考虑临床疗效,更顾及了国内药物的可及性及价格,综合考虑各个推荐方案的证据级别及 ... 2019十大CSCO肿瘤指南更新要点一览(下篇)(结直肠、食管、卵巢癌、胃、胰腺、肾、头颈) 4月26-27日,2019年CSCO新版肿瘤指南正式发布.会上公布了各大癌种的指南新加推荐方案及用法.CSCO指南指定除了考虑临床疗效,更顾及了国内药物的可及性及价格,综合考虑各个推荐方案的证据级别及 ... 【碳企研究】一文详解日本东丽公司2021年最新版碳纤维产品规格、性能及主要应用领域 摘 要 东丽株式会社成立于 1926 年,其前身是东洋人造丝公司,1970 年 1 月,东丽从公司名称中去掉"人造丝"一词,更名为"东丽株式会社",是世界著名的 ... 一文详解:三阴乳腺癌的未来及曙光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而三阴性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20%,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极差,可谓乳腺癌中最"毒"的一种亚型,目前治疗上存在诸多难点. 何为三阴性 ...
背后的故事:氟维司群成功进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MONALEESA-3、FLIPPER研究支持联合CDK4/6抑制剂FALCON研究Ⅲ期数据早已确证了氟维司群在HR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中相较于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的优效性,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在2019版指南中就进入了Ⅰ级推荐。但基于指南的可及性原则,氟维司群在2019年底未能成功续约国家医保,因此2020版指南将其调整为Ⅱ级推荐。而在2020年底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更新中,氟维司群再次成功入围,因此新版指南将其重新擢升为Ⅰ级推荐。药物医保覆盖的出入直接牵动着在指南中的地位变迁。MONALEESA-3研究其中一个亚组是未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氟维司群+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6(CDK4/6)抑制剂Ribociclib治疗组PFS达33.6个月,显著生存获益。GEICAM/2014-12(FLIPPER) 研究中,氟维司群+哌柏西利在内分泌治疗敏感、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治疗中也显示了显著的PFS获益。基于此,2021版指南在一线治疗Ⅱ级推荐中新增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2A)。
背后的故事:内分泌联合靶向主流地位日益强化基于北美试验、TARGET试验结果,指南推荐第三代AI用于TAM内分泌治疗失败的绝经后、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0020/0021研究、Global CONFIRM及China CONFIRM研究、FIRST研究均支持氟维司群用于TAM治疗失败的人群。但随着“内分泌+”联合方案中药物的丰富、证据的积累,联合治疗已成主流趋势。因此,2021版指南经专家投票,TAM治疗失败人群的内分泌单药方案证据等级进行了下调。
背后的故事:国内获批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当下无双”由江泽飞教授领衔、在全国22家中心开展完成的ACE研究证实了西达本胺+依西美坦(甾体类AI)在TAM和/或非甾体类AI治疗失败的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生存获益。我国原研新药西达本胺也以此成为乳腺癌领域在全球获批的首个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且目前仍是国内唯一获批的HDAC抑制剂,“宠命优渥”,其地位无需多言。此外,由江泽飞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主导的西达本胺+氟维司群/AI用于CDK4/6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治疗失败患者的大型真实世界研究也在2021 CSCO BC年会中公布了阶段性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西达本胺循证地位“锦上添花”。
背后的故事:“第一个吃螃蟹者”与“后来居上者”PALOMA-3研究和MONARCH2研究分别证实了氟维司群+哌柏西利和氟维司群+阿贝西利为AI治疗失败的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的PFS获益;但两者的总人群总生存期(OS)统计学结果并不一致,前者未达统计学差异,后者获得阳性结果。2020版指南制订时,国内仅有哌柏西利一个CDK4/6抑制剂获批。而2020年底,阿贝西利以MONARCH plus研究数据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联合AI用于绝经后患者的初始内分泌治疗,同时批准联合氟维司群用于既往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由此成为国内第二个上市的CDK4/6抑制剂。因此,鉴于药品可及性的变化,2021版指南基于两者的临床研究分别推荐了证据类别。MONARCH plus研究(NCT02763566)是由江泽飞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牵头的一项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纳入了TAM和AI治疗失败的两组人群,80%的入组患者来自中国。该研究证实了中国人群无论是内分泌治疗敏感还是内分泌治疗耐药人群均能从阿贝西利+非甾体类AI/氟维司群获益,获益趋势与其全球性的Monarch3和Monarch2研究一致。阿贝西利的势头强劲,进展迅速。尽管PALOMA-3研究总人群OS未达统计学差异,但观察到获益趋势,且在既往内分泌治疗敏感亚组中,OS 显著延长。作为乳腺癌领域CDK4/6抑制剂“第一个吃螃蟹者”,哌柏西利PALOMA-3研究价值应被客观解读和看待,包括OS后续干扰因素、与后来的其他同类研究在入组人群特征及研究设计等方面的差异所致的结果影响,其带来的临床获益仍应是积极和肯定的。2021年1月起,哌柏西利进行了大幅降价,降幅超过50%,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我们也殷切期望哌柏西利和阿贝西利这两个优秀药物都能早日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进一步提高可及性,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背后的故事:可及性提高仍是核心驱动力化疗仍是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的中流砥柱,上述几项方案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既往就已明确,其可及性在2020年均发生了积极变化:紫杉醇脂质体和白蛋白紫杉醇均在2020年底被纳入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艾立布林施行了赠药政策,药物效价比有所提高;优替德隆于2021年3月11日获得NMPA批准联合卡培他滨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化疗方案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治疗。
背后的故事:与国际接轨,拥抱更多获益机会OlympiAD研究证实了在BRCA1/2胚系突变的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奥拉帕利相较于化疗可显著延长PFS。这是PARP抑制剂在乳腺癌领域的第一项Ⅲ期临床研究。奥拉帕利也在2018年基于该研究数据快速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gBRCA突变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2020版指南注释中已有OlympiAD研究相关描述,2021版指南正式将其写入Ⅲ级推荐中。IMpassion130研究显示了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转移性或不可切除局部晚期TNBC,可显著延长PFS,2020版指南中也有相关注释。比较振奋的是,基于KEYNOTE-355研究结果,美国FDA已于2020年11月批准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用于PD-L1表达(CPS≥10)的不可切除局部复发或转移性TNBC患者治疗。KEYNOTE-355研究也被新增至2021版指南相应注释中。专家组期望通过这些推荐更新,让符合使用条件、有经济条件的患者有机会从靶向和免疫治疗中更多获益。此外,关于晚期TNBC治疗,专家组强调:(1)应遵循整体晚期乳腺癌基本治疗原则;(2)应重视多学科团队(MDT)在全程诊疗中的作用;(3)系统治疗方案需考虑肿瘤负荷、分子特征、复发转移模式、既往治疗、患者体力状态及意愿等因素综合制订;(4)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案建议用至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可耐受;(5)绝大多数晚期TNBC建议接受多线系统治疗,方案制订前提是兼顾获益和风险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