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的回忆之十四
第一次挨揍
王秀英
我的母亲勤劳、善良,脾气也极好,事事格外容忍,待人温和仁慈,从不说伤人的话。母亲和睦邻里,心疼晚辈,在街坊间口碑极好。母亲教育孩子也总是以表扬、鼓励为主,很少打骂。但我小时候却挨过母亲的一次揍,也是唯一的一次,以至于印象很深刻。那是在我八岁时,夏季里的一天,天气很热,四周仿佛要下火,一点风丝儿都没有,树叶连动都不动一下。小狗趴在地上张大嘴巴,伸出舌头“哈哈”地喘着粗气。大人们热得坐在墙根下摇着大蒲扇,孩子们在阴凉处玩着游戏。
我每天必做的事情是早上和下午跟母亲去地里各打一次草,把草晒干了可以卖钱贴补家用。记得那天,到了下午三四点钟了,火辣辣的太阳还在烘烤着地面,母亲收拾好小推车、草筐、镰刀,一边喊着我,一边准备出发了。因为怕热,懒得下地,母亲怎么哄,我也不去,最后竟然蹲在地上哭了起来。母亲气急了,朝着我劈头盖脸地一顿狠揍,然后,推着小推车和我的玩伴马兰下地打草去了。马兰只比我大一岁,自己推着辆小车儿,跟在我母亲身后,临走,还冲我笑了笑。我生气地瞪了她一眼:那是我娘还是你娘?我一个人委屈地哭了好一阵,声音也由大变小,最后只剩“哼哼”了,一直到连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了才停住哭声。我闷闷不乐地坐在墙根下,直到傍晚,母亲打草回来,我都没动那个地方,看我有多犟吧!母亲看到我,像什么事儿也没发生一样,照常喊我卸车子、堆干草,然后,烧火做饭,锅底下仍然给我煮了一个鸡蛋。
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把我揽在怀里,抚摸着我的头说,不该打我,打在儿身,疼在娘心。听母亲这么一说,我又“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其实在那个年代,家家孩子都好几个,当娘的打骂不听话的孩子是常有的事,我就是忒没挨过打了,才觉得受不了。现在想想,当时的我是多么任性,挨打是活该的!那是我仅有的一次挨打的经历,以后,不论我多让母亲生气,母亲再没有动手打过我。
淘气的孩子在挨打时,常怨恨自己的母亲,羡慕别人的母亲,其实,如果用心去体会,你就会感受到不管是慈爱还是严厉,都是母爱的表达,最纯洁、最真挚的爱莫过于此,感谢母亲的“打”,让我以后做错事不再执拗。往事历历如昨,如今,别说孝顺母亲,就是想再挨母亲的“一顿揍”都成了奢望,我只有在梦里重温母爱……
亲情,人间至情;母爱,人间至爱。充满母爱的日子给了我无尽的感动。母爱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深深地浸润在每一份思念,每一份叮咛,甚至是每一声嗔怪中。母爱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报答的恩情。母爱是滴落的泪,是甜甜的吻,是醉人的春风,是润物的细雨。母爱是相伴你一生的盈盈笑语,是你漂泊天涯的不舍的思念……
王秀英:笔名含英咀华,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退休前任教于黄骅二中。黄骅作协会员,湖州作协会员。《望月文学》特约作家,获2018年度十佳作家称号。现为骅东老年大学书法班、国画班学员。喜欢散文、诗词,偶见诸报刊。人生信条:路虽远,行必至;事虽难,做必成。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