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之道一以贯之——破解孔子的道
相关推荐
-
十六字中华心法,圣圣相传
中庸其实是一本"高开低走"的书,因为开始的利益和前面的一个自然段,几乎就涵盖了人生的大根大本.后边的都是在支持这个进一步的论述. 中庸 中庸之所以能够在今天大放光芒,实际上是要拜朱 ...
-
公共基础知识:春秋时期(二)
东周开始后,郑国的郑武公.郑庄公父子把持了王朝的大政.他们利用出任王朝卿士的有利条件,常常借王命大肆扩张,使郑国成为春秋初年一个强国,号称小霸.由于郑庄公公朝中的势力太大,而且常常忙于他在郑国的私事, ...
-
周王用10车黍米羞辱郑庄公,庄公稍加改饰,就当尚方宝剑使用
公元前717年,郑国国君郑庄公准备讨伐屡屡进犯其边境的宋国,但宋国毕竟系当年商朝后裔,周武王起兵伐纣后,为显示其宽容,也为了便是自己昔日与商的君臣情分,特意加封宋国为公国,因此宋爵尊国大,历代周王也礼 ...
-
共读《论语》19·16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共读内容] 19·16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导读学者] 刘乐恒:武漢大學國學院副教授 任大援: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共读笔记] (来源:論語滙) 文静: 孔 ...
-
富金壁:《中庸》是关于君王道德修养的讲义
朱熹<中庸章句序>开头便说:"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他把道学的核心称为"道统",并说这就是尧之所以授舜的"允执厥中 ...
-
里仁4.15 | 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如何理解?
[原文]里仁4.15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 ...
-
孔子为何说“吾道一以贯之”?其深意耐人寻味,关乎东方哲学精髓
<论语>通篇以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乍看起来没有丝毫的逻辑,但是孔子又为何说"吾道一以贯之"呢?实际上这就体现出了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区别. 德国哲学家 ...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因为曾子 ...
-
吾道一以贯之:程十发的书法作品赏读
传扬名播四言联 程十发 1990 年 66×21cm×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程十发的绘画艺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下的风格标举背后是对传统笔墨精髓的血脉继承,因此他的书法也达到了 ...
-
吾道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故事 我们穿越回--春秋,鲁国,孔子的家中.我们的故事就要开始了. 这是在孔子的课堂里,孔子的学生在听老师讲课.今天的课程上完了,孔子摸了摸自己有些斑白的头发,瞄了一眼 ...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继续学习<论语·里仁> 原文: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qu ...
-
《德鲁克52周教练指南》第139天:吾道一以贯之
阅读 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任务是让人们能够共同做出成绩,发挥他们的长处,规避他们的短处.这就是组织的全部任务,也是管理成为决定性的关键要素的原因.如今几乎所有的人,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受雇于得 ...
-
蒙化养心堂 安康普古 吾道一以贯之
蒙以养正,圣功也! -- <易经> 安康译文: 用天人合一的思想启蒙教育孩子,使他们养成中正的品性和德行,这是中华古圣先贤的创举和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吾道一以贯之. -- 孔子 安 ...
-
【每日学一句论语·荀卿庠视频】里仁4.15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每日学一句论语·荀卿庠视频]里仁4.15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原文]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