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一一论“笔法”(二)


李可染 《看山图》

中国画线描的规律要求很严、很多。任何艺术越高、传统越多,规律也越多,因为反对公式化而否定规律,那是错误的。当然,真正的规律要自在运用。规律对人有约束,不能怕它,规律是反映自然的,不能回避它。规律使用得久了,就变成自然的了。自在的规律是最高的。艺术家开始必须从严格的规律入手,渐渐地适应自然。石涛讲“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本意为“至高之法,类似无法”,自在的运用应是最高的规律。

石涛 《策杖图》

齐白石高龄之时,常常神志不清,但适应规律已成本能,下笔皆合于自然,变化而又统一,表现得美极了。孔子说:“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在艺术上是高度的境界与自然的规律合而为一。

齐白石 《祖国万岁》

现在讲几个最根本的规律:
一、平:线条最根本的规律要求。力量基本上要匀,不能忽轻忽重,应该基本上是平的。古人讲,好的线条“如锥画沙”,力量基本上均匀,处处有力。黄宾虹幼年学字,有一次一位书家走访黄的父亲,黄宾虹向他请教写字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那位书家叫他写个“大”字,由于笔力不匀,书家说他写的不是“大”字,背面只留下五个点。
跳跃的线,古人叫做系马桩,是用笔大忌。线的好坏,基本上要力量平均,古人说书法中用笔最忌的是“坠”与“漂”。“坠”是笔没提住,“飘”是没捺住。当然,力量均匀的同时,还应有变化。邓石如的字极为饱满,董其昌也说字要捂住两端看中间。

黄宾虹 《书法对联》

二、圆:线条要圆,要善于画有弹性的曲线。宇宙间的形象是“十曲五直”,树无寸直,人亦无寸直,从直线开始是对的,但最后应当以曲线表达。古人讲好的线,如折钗股,要充满弹性。笔画要圆,笔也要圆。

李可染 《高士图》

三、留:中国画线条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留。它是中国画的三昧境界。
留就是收得住。古人讲“如屋漏痕”,其解释很多,黄宾虹讲得最好。唐代怀素学习草书极勤,积成笔冢。后来他走访颜真卿,颜真卿对他的字极为赞赏,说他的线如折钗股。怀素说:“折钗股何如屋漏痕!”
好的线条要完完全全能控制住,不能控制的笔是败笔。“屋漏痕”的意思就是线条要控制到每一点,完全是主动的。齐白石的线条就处处控制。用笔不能像溜冰,一滑而过。音乐家也是如此,唱的每一分秒,声音都控制,有高低、摇曳的变化。余叔岩唱《鱼藏剑》,快板,声音细微极了,每一个细微的点都有丰富的内容。

齐白石 《荷花鸳鸯》

古人讲“行外皆留”,笔画运行中有很多的控制。不好的线条前后是两个疙瘩,齐白石画的荷梗,断处没有疙瘩,积点成线,就像脚踏车,随时准备刹车。黄宾虹说齐白石很有功夫,是“硬断”,说断就断,戛然而止。大提琴家的琴声中有无限波动起伏,不是“啊”的一声就完了。
“写字先求站住脚”,控制毛笔非常重要,要使笔成为艺术家的神经末梢一样,要做得笔主。

黄宾虹 《湖山欲雨》

四、重:中国人用笔以峻劲为主,表现事物要求有力,有些画很轻飘,轻飘与浓淡无关。中国人讲究笔如高山坠石,不是飘飘的。如果几个人在我背上写字,我可以感觉出哪个人写得好,中国大画家的作品无不厚重,要稳、准、狠。
黄宾虹、齐白石的笔都很重。黄宾虹用紫毫作画,落笔有声,他说用笔要重,“笔落春蚕食叶声”(唐人)。平是基础,也要圆、留、重。

李可染 《爱晚亭图》

五、变:平、圆、留、重是根本。在此基础上求变化,线要有顿挫轻重,但必须在平的基础上求变化,笔要有轻重、提顿、方圆。
篆书、《瘗鹤铭》、《郑文公》等是圆笔,多提,中含、方笔多顿、外拓。但是,一定要在平的基础上求变化。
平、圆、留、重之中产生很多变化。
(0)

相关推荐

  • 山水画以“熟中带生,乱中有序”为胜,若一味求工求细,则败矣

    导言:山水画的创作是有境界层次高低的,欣赏者也分水平高低的.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那些精工细描的山水画,在他们的眼里就是最高水平的作品了.其实,真正的高水平的山水画作品,往往具有"熟中带生,乱 ...

  • 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李可染  黄山胜景 什么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我们一辈子都在追求,那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中国古代的画论中把画分为神.逸.妙.能四品,古人认为神品和逸品才算是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这里说的"从心 ...

  • 李可染一一论“笔法”(一)

    中国画的笔法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中很重要.过去十年来我跟随齐白石.黄宾虹二老学画,学了许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心得之一是笔法. 早在唐.宋时期,评画就以笔墨权衡,笔法是中国青年画家中最缺乏的一点. 黄宾虹 ...

  • 李可染一一论“笔法”(四)

    李可染 <河山如画图> 力:艺术一定要讲求力,中国人讲"笔尚峻劲",六法论中讲骨法用笔,王羲之的字人称"笔力惊艳"."气势雄强" ...

  • 李可染一一论“笔法”(三)

    李可染 <澄怀> 十八描基本上只有两描:铁丝描.兰叶描. 练字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间架,即轮廓.形象.一是线的形象.古人讲笔有刚柔肥瘦,结字有宽窄长短,如颜字方.赵佶字长.魏碑字扁,首先 ...

  • 李可染一一谈艺术实践中的苦功(二)

    我常把我们现在的美术创作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等和我们前辈或古人相比.我们现在的美术工作在党的大力关怀和培养下,无论在思想锻炼方面.深入生活方面及学习传统方面,种种条件都比以前任何时代来得优越.十 ...

  • 李可染一一中国画的特点(二)

    中国画讲"以大观小",好像对象很小,什么都看得很清楚,很全面.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原料和起点.生活是艺术的母亲.土地.但生活不等于艺术.生活像矿石,艺术像钢.生活不经加工无论如何不 ...

  • 王羲之“翻折”笔法二种

    王羲之对于横折笔法的创新之处,即"翻折"的大量运用. 孙过庭言:"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者乎?加以趁变适时,行书为要."兹他将"转折"视为同 ...

  • 董氏奇穴:一一部位、二二部位、三三部位、四四部位

    ★制污3穴:大拇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变异性心绞痛,指间节距离中点为一穴点,此穴点与上下指节的平分线再各取一点,计三穴点. 主治:恶生肿瘤.久年恶疮.瘫疤.或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污不止,不收口不结痂者.以三棱 ...

  • 李可染——漫谈山水画(二)

    编者按 这篇文章是根据李可染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讲课笔记整理的.李可染先生认为,山水画意境问题很重要,这次讲课只是一般地谈谈.整理稿在文句上可能有出入,限于时间,未及很好地斟酌修改.补充,更深入 ...

  • 李可染一一谈艺术实践中的苦功(一)

    在我年轻的时候,有个时期想学拉胡琴.一位同乡带我去见胡琴圣手孙佐臣老先生.我恭恭敬敬向他求教,老人家说:"学艺第一要路正,第二要能用苦功:话极平常,可是世上学艺的人成千上万,能有几人真正把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