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中,千言不用

从怀疑到深信不疑
年轻时坐长途汽车,中途休息的时候,总会看到有人在路边玩牌,三张扑克押大小,旁边还有人装模作样猜中赢钱,也有人感觉可以赢钱,就尝试性小玩,得到甜头后,就大玩,最后几百元输的精光(那是几百元很值钱)。这么低俗的手法为什么居然很多人信呢?当你开始怀疑的时候,你就输了,因为贪婪的魔鬼在怂恿、在动摇你不明智的心,加之周围人的赚钱效应,你怕失去机会,所以开始上钩。从玩牌到网上传销、P2P等,手法没有改变,只是转移了平台而已,他们千方百计激发你的贪婪、引诱上钩,如果多看一眼都说明智商堪忧。更何况很多人从怀疑到深信不疑,然后为骗子站台宣传,这帮人真可笑。
古玩的价格
古玩只有行价,同行同价,比如我们眼力、实力都差不多,判断一件东西价位不会悬殊太大,反之不是一个圈层,价格肯定不同,国宝帮眼中的价格与玩老货的行家眼中的价格肯定永远不同。清代查慎行在《人海记》中讲述一个故事,“明代万历年间,大内牡丹盛开,神庙思以瓷瓶贮之。偶江阴民有一钧州瓶,高数尺许,欲售得十金,或笑之。忽内臣觅进,上喜,问价几何?奏曰:二百金。上谕:先给百金,若未肯,再给五十金”可以看到同一个钧窑瓶,卖家只要十金,而中间人转手就是一百五十金,不同的人不同的市场,所以价格千变万化的。

小气与大方
每个人都有侧重点,在自认为重要的方面总会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反之几乎忽略不计;真正爱好收藏的藏友在生活上都是小气鬼,对自己扣巴巴,节衣缩食,但购买喜欢的东西毫不吝啬。这很正常,因为可支配的钱总是有限的,把钱花在刀刃上,是理智的人理智的行为。现实中,小气与大方总是颠倒,不知轻重,比如收藏,就有极少部分人,不愿意学习,也不虚心,八竿子打不着也见谁问谁,行家都怕,谁愿意贱卖自己啊,你有钱买国宝(大方),却没钱搞懂真假(小气),就是去医院也要挂号费啊,不懂人之常情,怎么精通事理物语呢!

智慧与感觉
智慧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在不可知、看不见的情况下,凭感觉所做的正确选择。大智慧者都是憨憨的、笨笨的,甚至思维一点都不敏捷,但是在大事件中总能做成正确的判断,相信自己的感觉走下去。如果用心思考的东西,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而动摇,比如三人成虎、曾参杀人等,都在告诫人们,理性的思考也会从怀疑到放弃。但智慧就不同,它来自感觉,并坚持感觉,直到结果显现出来,众人才能恍然大悟,做事后的诸葛亮,都能把事情原委分析的头头是道,有的人还鄙视他,认为他猪头猪脑的,能成功是因为走了狗屎运。知识与世俗最容易把人变的平庸,抓住眼前利益的人,在忙忙碌碌中贫穷。

一言不中,千言不用
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一句话说不中,其它白说无用。”中——在北方人常用,这件事中不中,表示可以、满意的意思。古人说察言观色,其实我们说话也像是射击,要击中目标,而不是乱放炮,如果鸡同鸭说、对牛弹琴,那还是不如不说。古玩行常说:你信我,三言两语即可成交;你不信我,把陶瓷史全部给你讲完也没有用,所以才有货卖行家之说。可见中不中的关键点在于信不信,只有在信的情况下才能说真话、讲人话,如果没有诚信,彼此路人,还是沉默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