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牛顿担任了剑桥大学的教授,但是他的从...

虽然牛顿担任了剑桥大学的教授,但是他的从教生涯并不愉快。牛顿给学生授课曲高和寡,能听懂他讲课的学生也凤毛麟角。在剑桥大学从教的日子,他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随着而来的是他与同行,如与胡克、莱布尼茨之间争论,甚至是学术争端。也正因为这些学术争端,后世的传记作家认为牛顿的人品有些问题。在剑桥大学的教学和研究,并没有让牛顿过上富足的生活,他依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他下决心要改变这一生活窘态。很多人帮助牛顿推荐工作。

1696年,牛顿的学生和朋友,哈利发克斯爵士(查尔斯·蒙塔古,家世显赫,是当时英格兰的财政大臣)推荐牛顿当英国皇家造币厂监督。蒙塔古在信中对牛顿说:

“我非常高兴,因为我终于能向您证明我的友谊以及国王对您的功绩的赏识。国王已应允我任命牛顿先生为造币厂监督。这个职位最合适不过了,年俸约为五六百英镑,而事情不多,花销不大......”

牛顿答应了去皇家造币厂的工作,正式弃学从政。1696年牛顿进入英格兰皇家造币厂,成为造币厂的监督(Warden of Royal Mint ),1699年他又被任命为造币厂厂长(Master of Royal Mint)。监督只是国王在造币厂的代表,但是1666年英格兰取消铸币税之后监督的职位实际上已经几乎没有事情可做,纯粹是个闲职,但收入颇高。成为造币厂厂长之后,牛顿的收入更高,是年俸2000英镑。要知道,当年建造格林威治天文台才花了五百英镑多一点。

牛顿在造币厂的工作很负责,他大力打击造假者,有时候还亲自去刑场处观看处决罪犯。成为造币厂厂长之后,牛顿正式参与到政策讨论和决策当中,并作为具体执行者负责实施议会通过的关于整顿货币的法案。

但是,也有人对牛顿在造币厂的工作颇有微辞。美国作家J.伯恩斯坦在其著作《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中写道:“事实上牛顿是----一位狂热的清教徒,似乎至死都没有接触过女性,并且大概也抑制了同性爱的倾向----胸襟狭窄而凶暴,好发狂怒(这一点在他任造币厂厂长期间,是完全可以任性表现出来的。因为那时他对那些交由他审判处理的恶劣的‘伪造货币者以及偷剪银币边缘者’----伪造货币当时在英国要处极刑----握有生死大权)。比起物理学,他至少用同样多或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炼金术和《圣经》编年史上。他看起来几乎是完全肆无忌惮地追逐个人名利,而他的这种个人名利心比起其它一切来,往往同他的社会地位有利害关系。”

也有人认为,牛顿在他的一生中,用于科学研究的时间只是一小部分,倒是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神学和炼金术(alchemy)的研究中。一位日本学者在其《科学史上的九十九个谜》中写道:“十七世纪后半叶,由于科学知识的普及,炼金术逐步丧失了信用。但是,也有像牛顿那样的大科学家,直到晚年还埋头研究炼金术。”事实上,alchemy有三种含义:一、想把廉价金属转换成为贵金属(物质转换的技术);二、追求一种万灵丹;三、当时对于上帝创造世界可能是一种化学的方式的思索。牛顿在1696年最后离开剑桥大学时,曾把大量的关于炼金术的手稿随身携带。并且,他在担任造币厂厂长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关于铸币的论文。但目前我们只能看到他在英国议会所做的货币报告的内容。牛顿对铸币到底有无深刻的研究,还需要后续的研究来证明。

虽然牛顿从事alchemy的研究是否对其后来管理英国造币厂有过帮助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他在铸币史上的地位同样无可替代。从1696年到牛顿去世的1727年,牛顿前后在皇家造币厂工作了三十多年,当了27年的造币厂厂长。正是在这一期间,英国由银本位制转向了事实上的金本位制。

《货币史:从公元800年起》的作者乔恩认为,“在牛顿改革之后,联合王国转向了事实上的金本位制,并且在1816年被正式确定下来”。(直到19世纪后期),“金银兑换率自从牛顿1696年货币重铸以来一直保持相当稳定”。

1705年,由于牛顿的科学成就和在造币厂任职期间的功劳,英国女王授予他贵族称号,牛顿因此被褒奖为伊萨克爵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