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俗

(0)

相关推荐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年味/祝其华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年味/祝其华

  • 【总第439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过年下》

    [郭进拴原创]过年下 在我们豫西鳌头一带的乡下,过春节不叫过春节,叫"过年下".春节这词太洋气了,庄稼人不喜欢,不喜欢的词还有很多,比如对一件事表示喜欢,俺鳌头人会说"中 ...

  • 过年,就是要有仪式感

    其实,不是年味淡了,只是因为我们长大了-- 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感受到过年的气氛了吗? 小时候我们渴望过年,因为一年中只有这么几天,我们可以吃好吃的,穿新衣服,有盼头所以年味重. 现在,长大了,离开家 ...

  • 何 刚丨年事过往

    春节临近,记忆就一头扎进家乡浓厚的年味里. 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过年,但一直盼望着过年.每年冬天,到冷得要带烘笼(小火炉子)去上学,冷得清鼻涕长流,冷得一起挤在墙角烤太阳,如果这时有两个村中的大婶挑着 ...

  • 白馒头黑馒头

    月下听花语 文中赏雅音 白馒头黑馒头 作者|姚志顺 朗诵|周小丫 腊月二十四,是送灶神上西天的日子,从这天起至正月十五都算过年,这是我记忆里的.儿时的春节. 那时候,忙年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这天上午 ...

  •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提到过节,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春节.春节是最大的节日,也是最热闹的节日. 我们这里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就拉开了序幕.俗语说"三祭灶四扫屋,五蒸馒头六杀猪,七八噼啪到年下".二十三是小 ...

  • 毕业致辞 | 苏亦工:儒者在朝则美政,在乡则美俗

    2019-07-05 编者按:本文为清华大学苏亦工教授在2019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2019年7月5日)上的致辞,感谢苏老师授权雅理读书首发.若您阅读后有所收获,敬请关注"雅理读书&q ...

  • 周祥林:好的书法作品,核心就三个字,做不到,不是俗,就是丑

    周祥林:好的书法作品,核心就三个字,做不到,不是俗,就是丑

  • 【学生作品】生而热烈,不藏于俗——我想做这样的人

    我不想,不想成为一个整天抱怨的人: 我不想,不想成为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我不想,不想成为一个漫无目的,只会混日子的人: -- 五一假期的一天,初中语文老师发给我一条视频,视频的内容是B站为迎接2021 ...

  • 【榜上诗家】张展||游历催人俗心淡,弃功名亦忘铜钱。

    文学家园 诗词美刊 榜 上 诗 家 诗家简介 张展:黑龙江兰西人.生于1947年11月6日.曾任初高中语文教师二十年,在公安部门工作二十年.退休后迁居伊春.曾任伊春诗词协会理事.游历祖国大好河山,随笔 ...

  • 老广儿时的记忆 门前的黄皮树

    老广儿时的记忆 门前的黄皮树

  • 再问雅与俗,诗歌算是高雅的,但废话体詩和黄诗很流行,算啥呢?

    流行就对啦,什么叫流行?流行就是人们对一种新鲜事物持有的一种短暂的狂热的追求,比如一首歌,一件衣服,一款发型等.它的特点是,短暂而汹涌,汹涌过后便被人们抛诸脑后. 与之相对的,是经典的,永恒的.不管过 ...

  • 儿时的听房趣闻

    本文作者:高喜林 说起听房,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农村人都很熟悉,再往后的年轻人就不一定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其实,听房是古时候就已经有的习俗,也叫听门,起源于汉朝.听房,就是指新婚夫妻洞房花烛之夜,派人蹲在 ...

  • 浦江廿九间里,在浪漫文艺的古宅里重拾儿时记忆

    四方的天井.古老的门墩.高高的马头墙--这是廿(niàn)九间里给我最初的印象,仿佛徽州的西递与宏村般让人痴绝生梦.在烟雨弥漫中,清新的空气交织着古宅经年的味道.沿着斑驳的老墙,踏上百年的青石板,穿过 ...

  • 文徵明雪景山水研究:平淡自然、孤高拔俗

    雪景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比较受欢迎的题材之一.隋唐以来,在王维.李成.郭熙.范宽.马远.夏圭.李唐.黄公望等众多画家的探索和实践下,雪景山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技法.文化意蕴以及精神诉求.雪景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