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闹矛盾,父亲飞踹男童:“我的孩子凭什么吃亏?”

进化妈:长大后经常吃亏的人,大部分都是小时候没有吃过亏。
作者:白魔女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福建福州9岁的小志,被邻居叔叔打了,嘴里缝了6针,孩子疼的嘴都张不开。
事情的起因是这位打人叔叔的女儿,小志和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小女孩走过来骂小志丑八怪,还骂他的朋友哑巴。
小志有些气不过,上去轻捏了一下女孩的脖子,推开了她,女孩瞬间泪如雨下,这时女孩父亲刚好路过,上去就是朝着小志脸部一脚。

记者采访女孩的母亲,母亲绝口不提自己女儿的过错,只说小志动手打了女儿。
小志却向记者表示,自己是有些冲动了,愿意赔礼道歉,也希望这位打人的叔叔能够道歉。
小孩之间有摩擦实属正常,如果涉及到孩子的安全,可以参与制止,但是小女孩的父亲的做法,却是最差的示范。
不了解事实的全部真相,只想到女儿受了委屈,就用暴力殴打解决纠纷。
在这其中,隐藏着父母的一种心理:我的孩子不能吃亏。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在外面不占据上风,就会处处受到别人的压制,可能会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
不得不说吃亏被父母污名化了,孩子在这个世界不可能每次都占便宜,而且吃亏不是只有坏处,孩子在这其中会学到处事哲学,他会对自己的方式做出调整。
这比说教有用的多。


吃亏是孩子的学习方式
在教育专家孙瑞雪写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中,乐乐喜欢每天上学的时候,用食物和玩具塞满书包。
他把这些“宝贝”,拿到学校去和同学互换,或者送人,乐乐的妈妈看着家里的“汽车大世界”,被不断的搬空,所剩无几,心里有些心疼。
而儿子乐此不疲,他换回来的不是破纸片,就是破玩具,还开心的不得了。
有一次,乐乐拿回来一点大大卷,正在切割,妈妈问儿子从哪来的,乐乐回答用自己的迪奥遥控车换的。
妈妈还是忍住了,不断的告诫自己,这些是儿子的东西,他有处置的自由,儿子会慢慢成长的。
过了一段日子,乐乐坚定的对妈妈说:“妈妈,我以后带上东西再也不跟昊昊交换了。”
妈妈问儿子为什么,乐乐回答:“昊昊拿了我的遥控车,说第二天给我带麻辣条,到现在都没带来。”
这事发生在半年前,乐乐依然清楚记得,他在吃亏中学会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懂得分辨和处理人际关系。
有20年教育经验的季胜敏说:“每个孩子的交往方式不一样,家长不应以成人的眼光对待和干预,而且在语言对抗或其他较量中,不论谁输谁赢,孩子都会总结反思,这又会帮助他们成长。”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这些吃过的亏,都会提醒孩子优化和他人交往的方式。
害怕孩子吃亏,就强行干预,或者完全阻断孩子的交际,只会是“闭关锁国”,孩子逐渐丧失能力,无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成为人人间孤岛。


小时候不吃亏,长大后吃大亏
韩剧《梨泰院class》中的张根元,出生在财阀之家,父亲张大熙白手起家,创办了著名的连锁饭店。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成长背景,张大熙认为孩子从小就要教他弱肉强食,于是张根元总是欺负班里那些没权势的孩子。
指使同学买牛奶,买的不是他喜欢的牌子,就倒在别人的头上羞辱,谁知遇到新转来的朴世路,他身怀正义感,立志做一名铲奸除恶的警察。

他出手制止了张根元,张根元根本不听这一套,世路只能出手打了张根元。
事情传到会长的耳朵里,在他的眼里,他的孩子就应该是人上人,怎么能受这种委屈,于是要求世路下跪认错。
世路宁愿退学,也坚持自己的想法,会长和他的儿子吃了闭门羹,这也激怒了张根元。
张根元出于报复,他开车撞死了世路的父亲,世路也被陷害入狱。
看似好像会长父子赢了,可是等世路出狱后,开办了自己的餐厅,因为他为人正直善良,周围总有朋友帮助他脱险,而张根元为人跋扈,没一个真心朋友,甚至亲弟弟也不喜欢他。
最后终究是纸包不住火,张根元撞死人的事件被揭发,迫于舆论的压力,被判入狱。
李玫瑾教授曾说:“长大后经常吃亏的人,大部分都是小时候没有吃过亏。”
父母把孩子放进“真空的玻璃罩”中,帮他们处理人际中的摩擦,甚至干脆让孩子不要与同伴来往,无疑是扼杀孩子的潜能。
孩子只有在冲突中,才会学会处理冲突,才会在内心中达到一种稳定——在他人和自我的需求中,找到平衡点。
而不是得不到,就怒火中烧的要毁灭,这只会让孩子形成人格自恋,引发更多的人生问题。


父母面对吃亏的智慧,藏着孩子的社交能力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自从世界出现人类以来,相互交往就一直存在。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在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并不是可有可无,我们没有例外,都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和协作,交际能力弱的人,甚至无法很好的完成学习和工作。
心理学家莱金·菲利普斯说:“许多人不能与他人正常的交往、和谐相处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儿童时期没有学会基本的社会交往的技能。”
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中,难免会遇到吃亏,如何处理,决定了孩子社交能力的高低。
1、静待花开,每个孩子都有维护自我权益的本能
就如上文中提到的乐乐妈妈一样,如果不是威胁到孩子的生命健康安全,我们需要按捺住管教的冲动,让孩子体会其中的得失,从而学会拒绝,维护自身的权益。
2、合理的解释风格,引导孩子从吃亏中学习
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写道:
“对厄运的解释习惯和你的解释风格,不仅仅是你在失败时嘴里说出来的话。它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曾经教过一位学生,父母总是怕孩子吃亏,小朋友之间互借东西,其他小朋友忘记还,母亲就告诉这个孩子:
“你看,那个小朋友就是爱占便宜,以后不要给他借东西。”
时间久了,这个孩子不敢帮助任何人,就怕别人拿了不还,慢慢的她周围朋友越来越少,孩子是看好了物品,却也丢失了学习如何合理维护自身权益的机会。
如果只告诉孩子不要吃亏,那么孩子就会摒弃和别人互动,我们要教会的是孩子该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既能维持友谊,又不会只是讨好。
面对吃亏,我们应该从中提醒孩子,总结经验教训,否则就真的只是吃亏。
马德在《一个父母的箴言》中写道:“一个人要赢得另一个人很容易,那就是学会吃亏。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爱占便宜的人,但所有人都喜欢爱吃亏的人。
你想着吃亏的时候,就会赢得别人;那个懂得以更大的吃亏方式来回报你的人,是你赢得的朋友。”
不懂得吃亏的孩子,学不到真正的社交能力,不懂得吃亏智慧的孩子,也无法在世间行走的游刃有余。
吃亏并不是贬义词,关键是父母如何理解和使用。
作者简介:白魔女,富书专栏作者,富书亲子营第8期基础班学员,喜欢心理学的教师,育人更是育己,读懂自己内心,抚慰他人心灵,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