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与胼胝

鸡眼与胼胝
    鸡眼是足部皮肤长期受挤压或摩擦而致的角质增生物,皮损淡黄色或深黄色,根陷
肉里,顶起硬凸,中褐边淡,形似鸡的眼珠,故名。好发于跖部或趾侧,多见于穿着紧
窄鞋靴,长期行路或足部畸形者。
    鸡眼中医又称为肉刺,首见于隋《诸病源候论》,该书在“肉刺候”中记载:“脚趾间
生肉如刺,谓之肉刺。肉刺者,由著靴急,小趾相揩而生也。”唐《外台秘要。肉刺方》
则首先介绍了本病外治方法:“好薄刮之,以黑木耳取贴之自消烂。”然鸡眼之病名则首见
于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生在脚趾,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根陷肉里,
顶起硬凸,疼痛,步履不得.或因缠脚,或著窄鞋远行,皆可生之。”
    胼胝是局部皮肤对长期机械性摩擦和压迫刺激的一种保护性角质增生反应,俗称
“茧子”、“肠子”,多见于铁匠、鞋匠、木工或机械工人手部,或经常行走及站立工作者
的足底部受压处。皮损表现为淡黄色而坚实的角质增生斑块。中央较厚,表面光滑,局
部感觉迟钝,有轻度压痛。
    胼胝中医又有“牛程蹇”、“土栗”、“琉璃疽”之称,病名首见于隋《诸病源候论》,
该书在“手足发胝候”中说:“有手足忽然皮厚涩而圆短如茧者,谓之胼胝。此由行气沉
行,不荣其表,故皮涩而成胝。”明《外科正宗》将远路速行而突发之胝,伴有脓疱者,
称为“牛程蹇”。明《证治准绳》将染毒化脓又延至足旁者,称为“琉璃疽”。清《医宗

金鉴》又称本病为“土栗”。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鸡眼和胼胝是由于局部受压或摩擦而致气血运行不畅,瘀阻日久,皮肤失
养而成。
    [辨病]
    1  临床表现
    1。1。  鸡眼
    1。l。工  好发于跖部或趾侧,多见于穿着紧窄鞋靴、长期行走或站立,或足部畸形者。
    工.1.2  皮损为境界清晰的淡黄色、深黄色圆形、椭圆形角化过度,绿豆至蚕豆大,
平于皮面或略高于皮面,表面光滑有皮纹,质坚实,削去外层则可见到致密的核心向下
楔入真皮,恰似倒置的圆锥。
    1.1。3  局部受压时可弓!起明显的疼痛,甚至呈切割样、顶撞样锐痛.
    1。1.4  发生于两趾间的损害由于汗浸渍,表面变软呈白色,故又称软鸡眼。而发生
在趾背、趾侧的损害表面角化明显的称硬鸡眼。在有骨刺的部位常出现顽固性鸡眼。
    1。2  胼胝
    1.2.]  多见于劳动人民,往往与职业有关,如铁匠、鞋匠、搬运工、机械工等。
    1.2.2  好发于掌、跖易受摩擦或压迫部位,尤以掌跖骨突起处为著。
    1.2.3  皮损为境界不甚清楚的淡黄色、蜡黄色扁乎角质肥厚性斑块,对称分布,中
央略厚。隆起于皮面,边缘较薄,质硬,略透明,皮损处皮纹清晰,有时皮损部可发生
皲裂.
    1.2.4  局部感觉迟钝。汗出减少。可有轻度压痛和不适感。
    1.2.5  病程较长,如除去或排除受压因素后,常能自行消退减轻。
    2  鉴别诊断
    2。1  跖疣  不限于足底受压部位,表面呈乳头状角质增生,皮纹中断常有黑色出血
点,质粉软,挤压痛较明显。
    2.2  掌跖点状角化病  掌跖部多发性孤立的圆锥形角质栓,不楔入皮内,不限于受
摩擦部位。
    [治疗]
    1  鸡眼  本病一般不需内治,可根据情况选用下列方法。
    1.1  针灸疗法
    1.1.1  火针疗法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烧红后直刺鸡眼中心至尖端部,
数天后结痂脱落而愈。如不愈可重复治疗1次.
    1.1。2  艾灸疗法  鸡眼表面涂凡士林或麻油后艾灸,连灸4-.-5壮,一日1次。
    1.1。3  水针疗法  破故纸30g,打烂,置于250ml葡萄糖空瓶中,加入95%酒精
lOOml,用橡皮塞密封,每日振摇几次,静置取上清液。加活性炭工g吸附,用滤纸过滤
2—3次,分装备用,使用时常规消毒,抽药0.2ml,在鸡眼中心垂直进针,获针感后慢
慢推药,注射]次即可。
    1.2  外治法    、
    1。2.1  外洗  陈皮15g,金毛狗脊30g,威灵仙308,地肤于30g,红花loa。煎水,

每日热泡患处30分钟,每Et工一2次,每剂药可浸泡3---4次。
    1.2。2  外搽  乌梅30g,研成细末后加醋250mi浸泡2周,去渣后用药液搽擦患处,
每日3次。
    1。2。3  外敷
    (1)鸡眼膏(水杨酸2g,樟脑0.12g,蔗糖0.12g,普鲁卡因0.08g,95%乙醇适
量)外敷。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先将鸡眼表面角化的硬皮修削少许,后再用橡皮胶布贴
在患部(中央剪一小孔,露出鸡眼),用鸡眼膏外敷其上,加盖塑料软胶片(如可用报废
的手术胶手套,剪成略比鸡眼大少许)再贴上橡皮胶布使其密封不透气,3—5日后揭开
除去药物,可见皮损与正常皮肤分离,用温水浸泡患处后,用刀片将分离部分的皮损刮
去。若皮损未完全除掉,仍按上法处理,直至皮损完全脱落.愈后须用肤疾宁盖贴至表
面与健皮齐平。
    (2)红花3g,地骨皮6g。研成细末,加适量的麻油和少许面粉,调成糊状,用法同上。
    (3)鸭胆子仁捣烂外敷,隔6天换药1次。
    (4)蜂蜡骨碎补膏(用60g蜂蜡加热熬化后加入骨碎补细末30g拌匀成膏),外敷患
处,1周左右鸡眼可脱落,一般重复2次可痊愈。
    1.2.4  手术疗法
    (1)鸡眼挖除术  一般不需麻醉,常规消毒后,用手术刀将鸡眼表面角层削除露出
白色角质栓,分清与正常组织分界的乳白色环,用刀沿此环分离后取出鸡眼栓,并将鸡
眼基底膜剥离干净,以免复发。
    (2)CO。激光手术  常规消毒、局麻后,用CO2激光刀烧割开一侧皮损角质增厚处,
以有钩镊子挟住并沿青线进行烧割(青线即角质增厚与正常皮肤分界线,呈淡青灰色,烧
割时该处吸收激光有强弱之分),逐渐深入,将圆锥形角质栓取出,并将基底部白膜烧灼
干净。此法复发较挖除术少。
    (3)冷冻加剥离术  先削去鸡眼上部的角质层,选用大小合适的冷头,对准病损加
压接触,采用一次冻融法,使局部变成2度冻伤为宜。24小时后用盐水浸泡半小时左右,
再用尖头手术刀沿血泡与正常皮肤分界边缘划开剥离,以有齿镊钳住,将鸡眼完整取出,
清理创面压迫止血后再行包扎,待组织修复后即可。
    2  胼胝  本病一般不须治疗,如能去除病因,多能渐愈。若角质物太厚太硬,行走
有压痛,可定期用热水浸泡使其变软,然后用刀片削去。或以氧化锌胶布(或各种硬膏
胶布)粘贴表面,每2—3天换1次,可显著软化和剥脱角质,减轻疼痛,冬季尤为适用。
亦可外用各种角质剥脱剂,如选用25%水杨酸火棉胶、0.3%维甲酸软膏、或30%尿素
软膏后,再手术削去增厚的角质。
    继发感染者,可用刀或剪刀刺破脓点引流,再按一般溃疡处理。
    [预防与护理]
    1  减少足部的摩擦和挤压。鞋靴宜柔软合脚,鞋内可衬厚软的棉垫或海绵垫。
    2  患者不可自行乱挖或随便用药物腐蚀,以防邪毒感染.
    3  足有畸形者应进行矫治,如有足部外生骨疣应予手术治疗。
    [古籍选粹]    .
    《诸病源候论》  脚趾间生肉如刺,谓之肉刺。肉刺者,由著靴急,小趾相揩而生也。

《证治准绳》  肉刺者,生于足趾间,与肉相附,隐痛成刺,由靴履急窄相摩而成。
    《疡医大全》  肉刺用乌梅肉、荔枝肉各等分,捣膏,贴之自消。又蜈蚣、硼砂等分
于磁中内杵匀,埋地下七El取出,银簪点上即消。
    《外科大成》  肉刺,俗名鸡眼,用针拨破,以蟾酥五分汤化,调铅粉一钱,涂之裹
之.一以刀修净厚皮,取河豚鱼胆涂纸上贴之,二三次不发。或以胆阴干收用。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肉刺,此证生在脚趾,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根陷
肉里,顶起硬凸,疼痛步履不得。或因缠脚,或著窄鞋远行,皆可生之。治宜贴加味太
乙膏滋润之。或用纸玉簪花根,捣烂贴涂,以油纸盖之。又地骨皮、红花等分研细,香
调敷俱效.
    《诸病源候论》  手足发胼胝,人手足忽然皮厚涩圆短如茧者,谓之胼胝,此由血气
沉行。不荣其表,故皮厚而成胝.
    《外科正宗。牛程蹇》  牛程蹇,程途奔急,热脚下水见风,以致气滞血枯,结成顽
硬,皮肉荣卫不滋,渐生肿痛;肿高突起,支脚难行,久则破裂,脓水相流。每日温汤
净洗,搽牛角散。又有内脓攻注,皮顽难破者,以大线针胝头挑破,出脓乃宽,破皮敲
破者,剪而去之;肉不生者,玉红膏长之;肉满不生皮者,珍珠散搽上,生皮乃愈。
    《证治准绳》  或问足跟之旁生疽何如,日此名琉璃疽,属太阳经,其色黄肿,如琉
璃。多由行路崎岖,肭伤筋骨脉而成。
    《外科大成》  土栗,生足跟之旁,黄肿如琉璃,无脓,由行路崎岖,肭伤筋骨所致,
宜活命饮,脓熟针之。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牛程蹇,此证生于足跟,及足掌皮内,顽硬肿起,高
埂色黄,疼痛不能行履.由脚热着冷水。或遇寒风袭于血脉,令气滞血凝而成。法宜用
盆一个,内安新砖,砖上安鸽粪,粪上合罩篱,以脚踏罩篱上,次以滚水从旁冲入,蒸
之,浸渍之,冷则易之.或用新砖烧红,韭菜汁泼之,将病足踏于其上烫之。早治或有
消者,久则破裂,脓水津流,每日米泔水洗净,搽牛角散。四围顽皮浮起剪之,换搽生
肌玉红膏、月白珍珠散,生肌敛口自愈。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土栗,此证又名琉璃疽,生在足跟之旁,形如枣栗,亮
而色黄,肿如琉璃,由行崎岖之路,劳伤筋骨血脉而成。急服五香汤及仙方活命饮,宣
通壅滞;脓熟针之,脓少而多水者,以陀僧膏贴之。
  (现代研究}
  顾廷全用冰蜈膏(蜈蚣、骨碎补各lOg,糯米粉12g,冰片2g,研细,加冰醋酸适量,
充分混匀成膏装瓶备用)治疗鸡眼工39例、胼胝33例、跖疣42例,合计214例,用时
先常规消毒皮肤,用刀片削去表面角化增厚的皮肤,用胶布保护周围皮肤,于患处涂适
量冰蜈膏,表面覆盖胶布,有明显痛感时弃除药物,隔日换药工次.治疗结果:痊愈147
例,显效67例,近期有效率100%,对75例进行1—2年随访,69例未复发。远期有效
率92%。杨向东以蒜葱椒糊剂(大蒜1头,葱10cm,花椒3,--.5粒,捣烂如泥)外敷治
疗152例共192个鸡眼,外敷药物后24小时除去,3日后鸡眼开始变黑、脱落,最多半
月即完全脱落。一般外敷1次可愈,最多2次即愈。所有病例192个鸡眼全部治愈。李
适坤等报告以蓖麻子仁外敷治疗鸡眼疗效满意,方法是:蓖麻子1枚去外壳,灰火内埋
烧,以爆胀为度,患处以热水泡洗,刮去外皮,蓖麻子用手捏软,乘热敷患处。3—5日

换药1次。作者以此方法治疗鸡眼160个,1次治愈94个,2次治愈52个,3次以上治
愈14个。

(0)

相关推荐

  • 走路硌的脚疼,你的脚底可能长了这些东西.........

    走路时硌的脚疼,以为鞋里进了沙子,脱了鞋后却发现脚底长了个东西.这到底是啥呢,是瘊子(跖疣)?鸡眼?还是其他的什么..........需要治疗吗? 至于是什么?请看下图(密集恐惧症者慎看) 这就是皮肤 ...

  • 老中医坐堂 皮肤科病诊治绝招64 鸡眼与胼胝

    鸡眼与胼胝     鸡眼与胼胝是由于长期摩擦和受压迫引起的角质蹭生性损害,好发于手掌与足趾.鸡眼的发生多是因鞋靴紧窄.足骨畸形,使足部受到过度的挤压和摩擦,久而角质逐渐增生,向内发展,成为尖端向内的圆 ...

  • 鸡眼,瘊子,胼胝,跖疣,试试灰米膏。

    哎呦!脚底不知长了什么东西,走路好痛!你是否也曾有这种感觉,就像小石头跑进鞋子,脚踏地时会有一股尖锐的疼痛感,事实上,这不是石头跑进鞋子,有可能是长鸡眼了! 对从未长过鸡眼的人来说,或许很难了解个中痛 ...

  • 灰米膏治疗鸡眼、瘊子、蹠疣、胼胝的经验介绍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应当努力发掘, 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 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 医风纯朴, 其真实性. 实用性. 可靠性均很高. ----- ...

  • 鸡眼,瘊子,胼胝,跖疣,试试灰米膏

    鸡眼,瘊子,胼胝,跖疣,试试灰米膏. 原创 针灸老韩 承真传医 今天 收录于话题 #原创文章 162个 哎呦!脚底不知长了什么东西,走路好痛!你是否也曾有这种感觉,就像小石头跑进鞋子,脚踏地时会有一股 ...

  • “鸡眼”、“跖疣”、“胼胝”你能分清吗?治疗有窍门!

    鸡眼:是一种长期摩擦和受压引起的倒圆锥状角质增生物,尖嵌入皮内,如黄豆大小,表面光滑,与皮面平等或稍隆起,基地露于表面,因似鸡眼而得名,本病好发于成人,女性多见,常累及足趾前中部.小趾外侧也可以见于趾 ...

  • 一位乡村医生治疗鸡眼

    脚鸡眼想必每一位乡村医生都不陌生,大家的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今天我分享一下我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作用! 现将药物配制和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药物配制:取风化石灰或生石灰粉1g与大碱(碳酸钠)1g ...

  • 用这种方法:扁平疣、鸡眼、瘊子、灰指甲、脂肪瘤,病去如把抓!

    将象和,您专业的,靠谱的艾灸指导老师! 2019年3月,我父亲上眼脸上一个扁平疣,我用麦粒灸给灸掉了.可能是镜头拉近了的关系,小艾炷显得大,实际上只有绿豆的5分之1大. 具体方法点下面视频 本来想像去 ...

  • 鸡眼是鞋挤坏的吗?

    许多人患了鸡眼和脚垫以后,总是把病因归结为鞋子不合适.鸡眼和脚垫是鞋子挤坏的吗?是不是换双鞋就能改善症状呢?足踝专科医生经过临床研究证实:一旦有了鸡眼和脚垫,表明局部骨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像鸡眼一般由 ...

  • 『皮肤性病』不用动刀治鸡眼

    鸡眼是由长期摩擦和受压引起的圆锥形角质层增厚,有角质中心核,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于外面.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足底及足趾,如果鸡眼尖端压迫神经末梢,则行走时感觉疼痛. [治法] [1]鲜茄子捣汁涂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