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式的爱情

大多数人都知道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一种精神上的恋爱。柏拉图认为,“爱情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静静的付出,默默的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却仍然执迷不悔,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原因,注定了它悲剧的结局后,也只能是一条在远处守候的平行线,只留下回忆中,美好的片段,当作永恒!” 在柏拉图的世界里,物欲是肮脏的,也是不重要的,只有精神碰撞,心灵的沟通,才是高尚的,才是爱的本质。

柏拉图之所以有这样的爱情观,与其哲学观点以及当时古希腊的同性恋的时尚有很大关系。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古西腊的哲学家,著有《理想国》一书。他将世界分为可视世界和理念世界。可视世界中的一切如花草树木,飞沙走石,包括有欲望的人。而理念世界则是抽象的和不变的永恒存在。在理念世界中,善具有特殊的地位,是理念世界存在的根据,是理念世界的终极目的,是“理念之理念”。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一样也是同性恋的拥趸。苏格拉底虽然已婚,但却有一个同性的情人,而柏拉图则一生未婚。

站在今人的立场,对苏格拉底及柏拉图的同性恋显然是难以苛同的,毕竟师徒同路,用性取向似乎难以取信于人。

如果说当时的古希腊从神到人都以同性之恋为美,为高尚,为自傲之举,也许就可以理解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为何均为同性恋者,而柏拉图则对精神恋爱不吝溢美之词,并创造出了柏拉图式爱情的原因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