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让白居易晚节不保的诗,感动到了唐宣宗,产生出一段杨柳情分
相关推荐
-
白居易晚年因小蛮写首诗,唐宣宗很欣赏这首诗,成白居易铁杆粉丝
前言: 人间自有痴情种,此恨不关风与月,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 唐朝是个诗的时代,说起唐朝的诗人,很多人会想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正如清朝的赵翼所说的"李杜诗篇万口传", ...
-
《不能忘情吟序》
原文 序 乐天既老,又病风,乃录家事.会经费.去长物.妓有樊素者,年二十馀,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洛下.籍在经费中,将放之.马有骆者,驵壮骏稳,乘之亦有年.籍在经物中,将鬻之 ...
-
新耀州:春风柳上归
一年复始倏忽至,时光总是把人抛.翻开日历,仔细一看,时序已进入"五九",民谚云,"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又是赏柳的好时节,大好春光即将到来,心中欢喜自不必说. ...
-
春风杨柳万千条,诗词里的杨柳,是杨树还是柳树
人们欢呼春天,赞美春天,春天东风浩荡,山明水秀,花红柳绿.人们把杨柳青青与姹紫嫣红的花朵相提并论,可见杨柳依依也是这美丽春光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诗词里都有不少写杨柳的名篇佳作,一代伟 ...
-
李增昀:柳
柳 李增昀 初知你的名字,在小学课本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时不识实物,只能望文生义(那时生产队的小河边.池塘边只种桃树.梨树等结 ...
-
刘禹锡一首很有哲理的诗,短短14字道出人间至理
说到哲理诗,我们首先会想到宋诗,毕竟,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点.其实在唐代,也有一些诗很有哲理意味,刘禹锡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在感叹历史兴亡时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抒 ...
-
这首诗感动国人一千多年,作者却遭唾骂,遗臭万年
原 提到唐朝诗人李绅,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不知是哪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诗人. 但他的<悯农>,在中国可谓是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能倒背如流的流传度,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然而,李绅本人却与 ...
-
18岁写“病诗”,一生写300首,白居易为啥比别人活得都长?
久为劳生事,不学摄生道. 年少已多病,此身岂堪老. 这是白居易18岁时写的<病中诗>. 在中国诗歌史上,白居易可能是最喜欢写病的诗人.据学者吕国喜<论白居易闲适诗中的"病& ...
-
和尚出家六根不净:一个举动温暖了母亲,一首诗感动了世人!
出家人六根不净:一个举动温暖了母亲,一首诗感动了世人! 出家人的情感 在人们的印象中,出家人都是六根清净.不问世事的寡情之辈,其实,这是对出家人的一种误解.说穿了,出家人(僧人)也是人,当然也会有人的 ...
-
白居易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诗,道尽离别的滋味,令人感伤不已
离别是伤感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下一首经典流传的诗歌,字字句句发自肺腑,读来令人动容,将离别时的这份难以名状的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也会经历离别,读这首诗或感同身受,或感慨诗词文化,或勾起旧时回忆, ...
-
元稹去世后,白居易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悼亡诗,他们的友情比海深
公元803年,31岁的白居易如愿通过考试当上了秘书省校书郎,他收获的不仅是仕途,还有一份让他终生念念不忘的友情. 比他小7岁的元稹和他一起参加考试,一起被录取,成为了同事.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 ...
-
白居易晚年写诗怀念初恋湘灵,可谓是一往情深,感动了无数读者
初恋最让人难以忘怀,少年时代的爱情也最令人感动,没有物质上的要求,彼此都很单纯,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始终会怀念初恋的原因.虽然初恋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的初恋,最终都没有结果,不过那一份美好,却是会伴 ...
-
周邦彦这首经典的咏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但是写得很有韵味
周邦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和词人,其词清新脱俗自成一派,除了沿用旧词牌,还独创了很多新的词牌,是北宋时期不可多得的才子.周邦彦由于词写得好,深得宋徽宗赏识,并且其中有很多的作品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
-
《一首能治愈鱼的诗》课堂实录
执教 蒋军晶 早晨,下了雨. 我在翻大泽在昌的书,读到了一句话: 当作家就像杯里的水--读书量越来越多,最后才会溢出来,才有写作的热情. 读到这句话,我就想到了蒋老师. 他就是那种,读了很多儿童文学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