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清诗新解(16)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清诗新解(16)

己亥杂诗(六)

[清]龚自珍

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

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

关于“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

刘逸生先生《龚自珍己亥杂诗注》:“我任内阁中书时,常到乾清门外军机处领事,早晨入朝,衣上染有露水。现在弃官归去,要把衣服洗干净,总觉得有点可惜。……乾清门:在北京紫禁城保和殿北,清帝常在这里御门听政。门西有军机处。”(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页)

按:这里的“露”,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露水,还双关着皇上的“恩泽”。须知这不是一般的露水,而是“乾清门外”的露水呵!

古诗文中,以雨露比皇恩的例证不可胜数。

如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罗隐《淮南送李司空朝觐》诗:“圣君宵旰望时雍。丹诏西来雨露浓。”

宋苏舜钦《览含元殿基因想昔时朝会之盛且感其兴废》诗:“皇威瞻斗极,曙色辨崔嵬……熊罴驱禁卫,雨露覆兰台。”

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诗:“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金李献能《丹阳观竹宫中移赐》诗:“福地根茎蒙化育,中天雨露借恩荣。”

元汪泽民《送耿左丞赴中台侍御》诗:“黄封雨露来天上,白笔风霜近日边。”

明王恭《宫人入道》诗:“雨露恩宁薄,烟霞思独迷。”

康太和《仲秋国学陪祀》诗:“吾道宫墙在,清秋雨露多。”

清严沆《怀季天中辽左》诗:“柳条渐识阳和近,未必君恩雨露疏。”

查慎行《洪武御碑歌》诗:“百年雨露在山泽,惟有松柏参天枝。”皆是,可以参看。

此诗首句“亦曾橐笔侍銮坡”,是说自己也曾以文笔为皇上效力于内阁。

次句“午夜天风伴玉珂”,是说自己在内阁值夜班时能够听到皇宫里风吹珠帘发出的声音。

二句有虽然自己官小,但总算离皇上不远的意思。

现在辞官南归,将告别京城,远离皇上,临行回首,不免有所眷念。三四两句就表达了这样的心情。这也是封建时代士大夫文人的常情。

己亥杂诗(七)

[清]龚自珍

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

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

关于“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

刘逸生先生《龚自珍己亥杂诗注》:“[廉锷句]自己的言论文章之所以词锋棱利,不同寻常,并不是天生得来的。廉锷:原指刀剑的锋棱,引申为词锋锐利。……[百年句]经过百年的反复磨炼才显耀光芒。……‘百年淬厉’指家学渊源。”(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页)

按:注者对这首诗底蕴的理解和抉发,可称精辟。遗憾的是忽略了对其表层,亦即字面义的铨释。

这首诗好就好在通篇都以“剑”为喻,艺术形象既鲜明,又浑然一体。

“廉锷”,指剑锋。

“淬厉”,《艺文类聚》卷六〇《军器部·剑》引《典论》:“魏太子曹丕造百辟宝剑,长四尺二寸,淬以清漳,厉以礛诸。”

又引晋张协《太阿剑铭》:“太阿之剑,世载其美。淬以清波,砺以越砥。”(按,“厉”“砺”同。)

“淬”谓在锻铸宝剑的过程中,淬火以增其刚性;“厉”谓磨砺剑锋,使之锐利。

“电光开”,晋张协《七命》:“楚之阳剑,欧冶所营……光如散电,质如耀雪。”

又《艺文类聚·军器部·剑》引(南朝宋)雷次宗《豫章记》:“吴未亡,恒有紫气见牛斗之间。张华闻雷孔章妙达纬象,乃要宿,问天文。孔章曰:‘惟牛、斗之间有异气,是宝物也。精在豫章丰城。’张华遂以孔章为丰城令。至县,掘深二丈,得玉匣,长八尺。开之,得二剑。其夕斗、牛气不复见。孔章乃留其一,匣而进之。剑至,光曜炜晔,焕若电发。”

“龙泉”,宝剑名。注者已注出,不赘。

己亥杂诗(十七)

[清]龚自珍

金门缥缈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鳞。

终古汉家狂执戟,谁疑臣朔是星辰。

关于“终古汉家狂执戟,谁疑臣朔是星辰”

刘逸生先生《龚自珍己亥杂诗注》:“如果我一直像东方朔那样做一员执戟郎,谁会怀疑我是天上的星辰下凡呢?终古:一直不改变。……狂执戟:汉武帝时,东方朔曾做执戟郎。……星辰:《太平广记》卷六引《东方朔别传》:‘朔卒后,武帝诏太王公问之曰:“尔知东方朔乎?”公曰:“不知。”“公何所能?”曰:“颇善星历。”帝问:“诸星具在否?”曰:“具在;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耳。”帝叹曰:“东方朔在朕旁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 惨然不乐。’作者拿东方朔自比。”又曰:“诗意颇悔自己提出变法革新的主张,以致招惹大地主顽固派的嫉忌和打击,以为像东方朔那样佯狂玩世,便没有人看出自己的真面目。不过作者所谓追悔,也不是内心的真实感情,我们毋宁认为作者隐隐有自负之意。”(中华书1980年版,第18—19页)

按:这首诗所用的典故,刘先生都已了然并注出。但他对诗意的把握,对章法的认知,似乎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

笔者以为,前两句,作者是说自己在朝中做了二十年官,悔不该提出变法革新的主张,像神龙那样露了一下鳞爪,以致遭到顽固派当政者的嫉恨与打击,不得不离开京城。

后两句,笔锋陡然一转,由“悔”突变为“不悔”:但如果我就一直这么默默地在皇帝身边的低级职位上做下去,又有谁会知道,我其实是个有大见识、大才能的人物!(汉代的东方朔,在汉武帝身边十八年,可直到死后,武帝才晓得他是岁星下凡!如果一直活着做他的执戟郎,又有谁知道他本是天上的星宿呢?)可见,作者真正的态度还是宁鸣而黜,不默而存。

短短二十八字的一首绝句,却能做到像杜诗那样“沉郁顿挫”,十分耐读,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人格与笔力!

作者/钟振振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听雨诗刊】2020年(10-12)月目录
首届【人间要好诗】诗词有奖活动完美结束(朗诵视频纪念版)
“人间要好诗”第二届诗词大赛结果公示
今日关注|第三届【人间要好诗】大赛获奖作品
“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获奖作品
《小楼听雨诗刊》四周年|庚子之夏
钟振振:清诗新解(15)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0)

相关推荐

  • 【钟振振 宋诗新解】第十一集

    云帆诗友会 作 者 简 介 钟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 ...

  • 古诗词日历 | 龚自珍《漫感》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边疆从军的计策,未能实现:东南形势紧张,深藏心中的怨恨注满诗行. 吹箫抒怀与仗剑抗敌为平生意愿:十五年过去了,却白白辜负"狂士"声名. ...

  • 【钟振振 宋诗新解】第二集

    [钟振振  宋诗新解]第二集 钟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 ...

  • 钟振振:清诗新解(12)

    黎峨道中(二首其二) [清]查慎行 青红颜色裹头妆.尺布缝裙称膝长. 仡佬打牙初嫁女,花苗跳月便随郎. 关于"尺布缝裙称膝长" 黄寿祺先生等<清诗选>:"缝裙 ...

  • 钟振振:清诗新解(11)

    钟振振博士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 ...

  • 钟振振:清诗新解(10)

    钟振振博士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 ...

  • 钟振振:清诗新解(6)

    钟振振博士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 ...

  • 钟振振:清诗新解(5)

    钟振振博士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 ...

  • 钟振振:清诗新解(24)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钟振振:清诗新解(4)

    和阮亭秋柳诗原韵 [清]冒襄 南浦西风合断魂,数枝清影立朱门. 可知春去浑无迹,忽地霜来渐有痕. 家世凄凉灵武殿,腰肢憔悴莫愁村. 曲中旧侣如相忆,急管哀筝与细论. 关于"曲中旧侣如相忆&q ...

  • 钟振振:清诗新解(三)

    秋 径 [清]傅山 夥涉真高兴,留侯太有情. 篇章想不死,蜩蟪定长生. 剑求一人敌,杯中万虑冥. 悠然篱菊老,可不咏荆卿. 关于"剑求一人敌,杯中万虑冥.悠然篱菊老,可不咏荆卿" ...

  • 钟振振:清诗新解(一)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