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可以这样读2】烈日下的麦客

烈日下的麦客

文/冰莲花

诗人白居易不愧为“平民诗人”。

烈日下,他把目光聚集在田野里劳作的人们,并且能够由彼推及到自己,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自从冰河解冻,柳枝初绿,农家就开始忙碌了。一夜南风刮过,地里的麦子,迅速黄熟。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其中“少闲月”、“人倍忙”,如实叙述了农家的生活状态。

而麦子一夜黄熟,则更是让农家忧喜参半。

喜的是终于劳有所获了——麦子如期成熟。

忧的是要跟成熟的麦子赛跑——在它们成熟后,还没有脱离植株,掉落剥离之前,一粒不剩地收割回家。但,人手不够呀!

于是,全家男女老少齐聚在烈日下的麦地,成了麦客。

媳妇,婆婆,烧着灶火,忙着做饭。饭做好了,用竹篮盛着,肩挑着送往地里,她们是优秀的后勤部长,她们保证了在田里割麦的男人们在劳作肚饿时及时补充能量,好加快收麦的步伐。这些女人们呀,汗都顾不上擦一把,就赶往麦地了。

她们还善于调教孩子。要孩子提着装有汤水的壶一起前往,给劳作的人送汤送水好解暑热。

这一幕,白居易用了20个字描写:“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把镜头对准这些烈日下的割麦青壮年男子吧。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蒸”“灼”,即可见他们是在一种什么情形下劳作了。天气极热,他们的肌肤都被晒成古铜色,他们的汗水早已经浸透了身上的短褂。有的则干脆打着赤膊,脊背的皮肤晒得发红,起皱,裂开,暴起。

在“蒸”“灼”中,他们顾不得叫苦喊累,口里心里只念着:这晴好的夏日,多几天吧。多几天,我们就颗粒归仓啦!

想想看,地里黄熟的麦子没有收完,晴空丽日忽然躲起来,阴雨当道,眼看到手的麦子,或者掉到地里,或者湿透再发芽,麦客们可要急得哭啊!

诗人白居易,将心比心,将农事当自己的事,才有那“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样隽永深沉的句子!

诗人眼睛很敏锐,他还捕捉到那个抱孩子的女子,一手抱着孩子,挂着筐子,一手捡拾地里遗落的麦穗的情形。

还这女子交谈,诗人得知,她是一个失去土地的贫困之人,只靠捡拾一点别人田里遗落的麦穗充充饥肠。

写到这里,诗人忍不住了,把自己推到了这个烈日下麦客的生活里,把自己的情感火花呈现出来:我不曾田间劳作,做县尉一年有俸禄三百石米,到了年底尚有剩余。“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愧”“不能忘”有如此情感的县尉大人,一定会做个体恤民情的好官吧!

赏读此诗时,我也是心潮起伏。农家一年的希望即在这最后的收获里。中间辛苦不少,乐趣也不少。

为了收获,全力以赴。其精神,其勇气,莫不是我们做事中所缺乏的?

我们常常这边朗声诵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边却毫不吝惜地抛掉手中吃剩的馒头,倒掉饭菜。面对那位抱子悬筐弯腰拾穗以求解饥的贫妇,又将做何感想?!

附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相关文字回顾:

【古诗词可以这样讲】小弟呀,你要学做一棵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