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翻译
相关推荐
-
东坡故事16:与雨有关的两篇文章,读出一个真性情的苏轼
自从苏轼到凤翔府任职后,居然两个多月没有下一滴雨,眼看麦子都要干死了,凤翔府的官员们经过紧急磋商,决定来一次求雨. 按照当时的习惯,求雨要到当地最高的山峰,而凤翔境内最高的山就是太白山.想当年,李白心 ...
-
(关于苏轼)一个人的东湖( 延安文学)(安杰)
2021-02-04 07:29:56 延安文学 2021年1期 安杰,甘肃灵台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阳光><飞天>等. 一 蜀中才子苏轼在北 ...
-
【觅苏记】凤翔东湖:初仕修湖(下)
关于陈希亮的死因,苏辙在<龙川略志>中载有一篇颇长的故事,此文名<烧金方术不可授人>,文中记载东坡在凤翔开元寺得到了炼金秘方,僧人嘱咐他不可将此方传给他人.此前陈希亮也听闻到僧 ...
-
【鲁永利】每日心经 喜雨亭前怀苏轼
每日心经 喜雨亭前怀苏轼 每日心经 喜雨亭前怀苏轼 今年是苏轼诞生980周年.今天,宝鸡文理学院王渭清教授带领文理学院文传院的学生们专程来到凤翔东湖举行"面怀苏轼,继承传统"专 ...
-
喜雨亭记原文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 ...
-
凤翔:苏轼仕途第一站
明代画家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部分),画中的苏轼俨然一位农夫,与我们平时见到的大儒形象颇为不同. 近期,故宫博物院推出"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qu ...
-
峡江寺飞泉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峡江寺飞泉亭记袁枚[清代]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 ...
-
观德亭记原文及翻译
观德亭记王阳明[明代]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躁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 ...
-
古文观止185:苏轼•喜雨亭记
苏轼于嘉佑六年(1061年)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今陕西凤翔)府判官.次年,开始修建房舍,并在公馆北面建了一座亭子,作为休息之所.这年春天久旱不雨,亭子建成时,碰巧下了一场大雨,民众欢欣,于是作者 ...
-
经典文言文《喜雨亭记·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宋]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
-
《喜雨亭记》原文及译文
<喜雨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趣的对话中 ...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完善 古诗文网APP客户端立即打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
-
古代散文名篇丨《喜雨亭记》《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 苏轼
<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志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 ...
-
苏轼:喜雨亭记
苏轼 (北宋文学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