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喜雨亭记·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相关推荐
-
凤翔:苏轼仕途第一站
明代画家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部分),画中的苏轼俨然一位农夫,与我们平时见到的大儒形象颇为不同. 近期,故宫博物院推出"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qu ...
-
【鲁永利】每日心经 喜雨亭前怀苏轼
每日心经 喜雨亭前怀苏轼 每日心经 喜雨亭前怀苏轼 今年是苏轼诞生980周年.今天,宝鸡文理学院王渭清教授带领文理学院文传院的学生们专程来到凤翔东湖举行"面怀苏轼,继承传统"专 ...
-
苏轼:喜雨亭记
苏轼 (北宋文学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
-
喜雨亭记原文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 ...
-
东坡故事16:与雨有关的两篇文章,读出一个真性情的苏轼
自从苏轼到凤翔府任职后,居然两个多月没有下一滴雨,眼看麦子都要干死了,凤翔府的官员们经过紧急磋商,决定来一次求雨. 按照当时的习惯,求雨要到当地最高的山峰,而凤翔境内最高的山就是太白山.想当年,李白心 ...
-
(关于苏轼)一个人的东湖( 延安文学)(安杰)
2021-02-04 07:29:56 延安文学 2021年1期 安杰,甘肃灵台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阳光><飞天>等. 一 蜀中才子苏轼在北 ...
-
经典2文言文《观巴黎油画记》·原文·译文·赏析
[清]薛福成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 ...
-
经典文言文《说琴》·原文·译文·赏析
[明]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视其黟然黑,衺然腐也.其质不任弦 ...
-
经典文言文《原君》·原文·译文·赏析
[清]黄宗羲 原文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 ...
-
经典文言文《江天一传》·原文·译文·赏析
[清]汪琬 原文 一江一 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 ...
-
经典文言文《狱中杂记》·原文·译文·赏析
[清]方苞 原文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余叩所以,杜君曰:&quo ...
-
《喜雨亭记》原文及译文
<喜雨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趣的对话中 ...
-
苏轼《喜雨亭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 原文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⑥,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 ...
-
经典文言文《登西台恸哭记·》原文·译文·赏析
[宋]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陽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 ...
-
经典文言文《稽山书院尊经阁记》·原文·译文·赏析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