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1.图片展示在当今世界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比如,一条街隔离开的两个校区,一边是天堂,一边可以说是地狱。
2.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收入公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产生收入差距?这样设计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进课堂,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同时也可也为本框的重点知识“如何实现社会收入公平?”埋下伏笔,只有明白了为什么会产生收入差距,才能明白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对策。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回答“社会收入差距存在的原因”这一问题时,回答的都特别好,提出了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收入分配、职业收入存在差距、个人劳动禀赋的差异等原因,这为我们接下来的教学重点的突破找到抓手,根据同学们思考的收入差距的原因找实现收入公平的对策,几乎每一个对策都和原因对上了,从而启发了学生思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本节课的设计重在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这个问题?课本上先说明了收入不公平存在的现象,然后直接就提出了实现收入公平的对策,我认为课本的设计跳过了一个过程,那就是没有回答社会收入不公平存在的原因,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就专门设计了一个问题:社会收入不公平存在的原因?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才能顺利地过渡到具体的解决方法,这样就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本节课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让我比较有成就感的地方在于以下几点:
1.导入部分。在导入的时候很明显感觉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都被调动了。
2.设计“社会收入不公存在的原因”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把对策很自然地就引入了。
3.在思考两个同步的时候即: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收入同步增长;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昨天备课的时候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两个同步其实回答的不是一个问题,一个指收入,一个指劳动报酬。收入不一定是劳动收入,但是劳动报酬一定是指收入。重新发现了思考的乐趣。
在今天下午的上课过程中,在讲“效率和公平”的时候,发现讲的比较没有条理,跟自己昨晚的备课不够密切相关,昨晚备课的重点在于讲解:为什么会存在收入不公平的现象?如何实现社会收入公平?所以在讲解本框第一目的时候讲的比较轻松且有趣,在讲第二目“效率和公平”问题的时候讲的比较无聊。今后备课一定要备完整,对整堂课都要有个全盘的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