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从一位目不识丁的樵夫,到著名的禅宗六祖,他凭什么?

(0)

相关推荐

  • 李四龙:禅宗为何会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本土化宗教?

    宗教的传播,从来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是原典化,主张要在最初的宗教经典里找到准确的文本依据:二是本土化,注重宗教经典在当地的演化与转型,重视经典的思想而不甚重视经典的文本.玄奘与惠能,恰好代表了 ...

  • 《坛经》学习记录

    《坛经》学习记录

  • ​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是一个汉语词汇,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 禅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禅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一首诗如何掩盖了历史的真相?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上面这首充满禅宗佛理的诗的创作者是佛教南禅宗的创始人六祖慧能,相信很多人都在杂志或书籍中看过这首诗的背后的故事,相传达摩祖师圆寂以后,将佛教的顶级法 ...

  • “菩提本无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能助力六祖慧能得到禅宗衣钵?

    佛偈之争,是指禅宗六祖慧能与神秀大师兄的正位之争. 禅宗五祖为了考察接班人,让弟子们提诗明法.呼声最高的大师兄神秀写了"身似菩提树",而大字不识的烧火僧人慧能则写了"菩提 ...

  • 六祖悟道后,为何还要躲在猎人队伍中十五年?

    六祖慧能(也称惠能),是唐朝著名的佛教改革者,中国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 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他虽然目不识丁,却在24岁时,以行者之身,成就佛道,因遭人追杀,被迫隐姓埋名15年,以待时机成熟出 ...

  • 佛说:人呀,真正的大幸福大安祥不是“有”,而是“无”

    剧照 最近,经网友推荐,观看了根据<六祖坛经>改编的28集电视连续剧<三更月明>.虽然此剧掺进了不少诸如男女私情之类的媚俗内容,但整个剧情还是比较生动地阐释了禅宗要义,给人理出 ...

  • 复旦 王德峰《坛经》与禅宗的智慧 演讲全文 8

    所以连说了五个何其,这是个很了不起的表达. 弘忍法师听他说完五个何其之后,就知道慧能悟了. 于是跟他说,我现在决定把衣钵传给你. 但是汝得此衣钵,命若悬丝. 性命交关. 此地不可停留,你 要连夜出走, ...

  • 惠能是不识字的樵夫,后来成为禅宗六祖,为何六祖过后衣钵不传呢

    惠能本是一位目不识丁的樵夫,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禅宗六祖,他奠定了禅宗的主流地位,更是让佛教中国化,成为了我国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他的<六祖坛经>,是唯一一部不是佛祖所说的佛经,可谓是前无古人 ...

  • 中国禅宗的传承和流派

    禅起源于印度,并不是佛教专有,佛祖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学习外道禅,证道成佛之时,就是对禅的开悟.禅宗传入中国,是在南北朝时期.公元520年前后,南印度僧人菩提达摩航海来到中国,入北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 ...

  • 游世界中的“无字真经”,在现实佛教中存在吗?它也是好的吗?

    (博士论西游第七一一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41)第九章――观音努力之谜) 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经历了千辛万苦来到西天的唐僧,本应该享受"功到自然成"所带来的成就感 ...

  • 李彬||礼佛妙觉寺

    记得很久以前听说过,白水县城区西南角学校操场上搞基建,挖出一座青石塔,石塔里面套了一个镀金银塔,再里面有只金盒,装着佛骨舍利子.不过当时说的人就没说清楚,所以听的人更没听明白.但是这件事和流传已久的白 ...

  • 孙悟空做弼马温也是有出处的

    大家跟着一起怀一下旧吧. 然后再跟着我一起探讨一下<西游记>和<坛经>的关系. 吴承恩的<西游记>被列入四大名著,必有其特殊之处. 有人说,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