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两汉经学》(剧本第四稿)
相关推荐
-
桓公六年(2):春,正月,寔来(二)
--- 01 --- 桓公六年,州公正式到曲阜朝见鲁桓公后,遥远的汉水流域发生了一件大事--楚武王兵临随国城下. 这件事只有<左传>记录了,<公羊传>和<谷梁传& ...
-
人人都懂得极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二):两汉
两汉(前202年-220年):前道后儒 汉初的黄老之治--无奈之举 汉高祖刘邦深知秦朝灭亡的原因,没有再沿用法家为主的治理逻辑,一直到后来的文帝景帝采用的都是黄老之治.之所以无为而治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 ...
-
安平秋 | 儒家、儒学及其历史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全国高校古委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 安平秋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儒家经典与<儒藏>编纂",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是儒家.儒学及其历史.第 ...
-
【乾元国学初级讲堂】
国学概说(一) 国学概说(二) 经部概说(一) 经部概说(二 ) 经部概说(三) 经部概说(四) 国学概说(一) --国学是什么 国学圈的第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国学是什么",当时就有 ...
-
谁人知是郑公乡
很久很久以前,齐鲁之地,孔孟之乡,有过这么一个人...我来讲给你听,他家的后人或许你认识... 近几年里,我大约写了十几篇这样的文字,陆续在当地的报纸刊发,也有些公众号推送过,如像风一样自由,如万物草 ...
-
《最动人的中国史》之第十六章:儒家和经学
汉武帝的时候,还有一件很可以纪念的事,就是儒家的学说,从此盛行,所谓经学在中国学术界上占了重要的地位. 儒家奉孔子为祖师.孔子死后,他们的门弟子虽没有能够尽量传布他学说的重要部分,仅仅注意于繁琐的礼仪 ...
-
历史纪录片的创作1——日记中的《中国通史•两汉经学》1
现在我正在写纪录片<中国通史>中的<两汉经学>剧本. 我已经分析了社科院专家的原稿,理清了写作思路,即摒弃了原稿中逐条归类的学术写法,那样观众不好接受,而且比较 ...
-
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总集剧本•文化部分
(全国很多中小学老师要学生们看这一集,但本集文字在配套书中无法找到,录此,以便更多的人受益. --张建安) [引子]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雄伟壮观的锦绣山河中,孕育着无限生机,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国家- ...
-
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总集剧本•执政部分
<中国通史>总集的第一部分是思想文化部分,这部分结尾时,以两句话承上启下:"中国的传统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儒法释道等各种思想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演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
-
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总集剧本•军事与战争部分
写战争必然要跳出战争,不仅要写战争的由来与经过,写出战争给国家与民族带来的改变,更要写出战争带来的道德.伦理.技术.制度乃至世界观.价值观的深刻影响与变革. 例如这些话:"战争不仅考验着指挥 ...
-
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总集剧本•对外交流与民族融合
"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这里生存.发展.交流.融合,整个中国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文明不断融合的历史."这个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从陆地 ...
-
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总集剧本•最后部分
从土地到文化到英雄,从思想到风骨到心态到精神追求到文化底蕴,再到风和雨.花与果,到沧桑变化.世事沉浮,而后通过各种各样的步履,转向过去.经验.无穷宝库,进而由"丰厚的历史财富"对应 ...
-
历史纪录片的创作2:除了解决问题,还有特别重要的 ——写《两汉经学》剧本时的一则早期日记记录
不断地琢磨.酝酿. 大的思路解决了,<两汉经学>讲的是经学. 如何将经学的诞生说清楚,如何将汉初各种思想并存的情况说清楚,如何将汉初治国者面临的各种矛盾说清楚-- 要知道法家在汉 ...
-
《中国通史》第四集:文明起源
《中国通史》第四集:文明起源
-
《中国通史》第十四集:列国变法
《中国通史》第十四集:列国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