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直上孤峰顶——戊戌西行访道记④

10月4日7点半左右,明心师兄和冯老师已经到楼下等我了。明心师兄计划的路线是舜帝陵、李家大院、后土祠或孤峰山。我说咱们走着瞧,能看多少看多少,这次看不完,正好下次再来,一切以轻松、不累为原则。

事实证明,明心师兄的安排恰到好处。

关于4日当天的行程,明心师兄当天就发布了,大家可以对照着看。【有时直上孤峰顶

首先去的是舜帝陵,用师兄的话说,“就在城里”,果然很近,感觉行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帝陵入口是一座巨大的舜帝雕像,端坐抚琴,仿佛在吟诵南风之歌,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觉。

在运城有句话“三千年王朝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虽然有点宣传的意味,但确实事出有因。尧舜禹文化正是中华文明从山西向河南、河北逐渐扩张迁移的过程。一般认为,舜都于蒲坂,即今山西运城永济蒲州镇,明心师兄是尧舜禹文化的专家,他说,舜接替了尧的禅位以后,应该就搬到尧的帝都办公去了,那应该是在临汾一带。

舜帝的陵墓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在湖南,永州宁远县,《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践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运城这个舜帝陵虽然最早修建于唐代,但无非是后人的纪念而已。但是不管是不是舜帝真的葬在此处,这里从唐代开始就开始修庙祭祀,自然有法界的信息存在。

【冯建东老师】

明心师兄一路讲解,胜过导游无数。他说,曾有一位大德来此处感应,说气场很强,你试试看。我说,我修行浅,感应不出来,我的感觉是“平”。但是,“平”并不是不好,而是平常、平和。铸鼎原,我感到的是向上升腾的气场,关帝庙的气场是“肃”,这里则是“平”。

【明心师兄王振川老师】

在陵墓后是舜帝的“寝宫”,供奉舜帝和娥皇女英二位妃子。院内两侧是青石凳,冯、王两位老师休息,我在此处打坐。他们担心石板清冷,我说我炼闭息鼓腹法,真阳升起,不妨事。

这是一遍完整的“闭息鼓腹法+金光神咒+指印通脉诀”,开始练功之后,感受到的气场除了平和之外,可以感到平和的气场变成了博大,既平且和而大。刚开始,有一点微微的不舒服,不管他,放松练功,在平和博大的气场作用下,不舒服变成了舒服,平和、喜悦。刚好,在最舒服的时候,练完收功,喜乐而平静,心中感恩,频频回向。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敤首祠,敤首是传说中舜帝的同父异母的妹妹,是绘画的始祖,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明心师兄显然对这些庙宇很熟悉,所以带我转了一圈,很多殿没有进去就出来了。对我而已,最重要的是来这里拜祭和感受,刚才有了那么好的体验,已经足够了。

明心师兄说,在这里最重要的是体会舜帝创立的“德孝文化”,我在打坐的时候,曾冒出来张玉仙老师的两首丹诀:“三鼎一足道,上元甲子日。炼道先行孝,五气自朝元。”“畅通丹气和,解悟自心态。放开说话音,自然漫漫好。”第一首是总诀中的一首,第二首是“无诀之诀”,明心师兄问我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也不知道。

门口有买甘蔗汁的,我进门的时候就看上了,出门时一人一杯,甜美甘醇,十分惬意。

明心师兄在哪里都是领导,上车之后说,该吃午饭啦,咱们去李家大院,顺便在路上吃饭。我说够土不?他说绝对是乡间的味道。地点是闫家庄村口,名字是“圆园源”。明心师兄说这里有一种菜很好吃,名字我当时就没听明白,现在更加记不得,我猜想大概是一种类似“冰粉”、“面鱼儿”之类的东西。

饭馆很好找,人家正在办酒席,但空桌有的是。不巧的是,明心师兄点名要的这个东西人家已经不做了,因为那是夏天才吃的东西,现在天凉了,就没有了。我说没关系,咱们吃别的。明心师兄点的有泡泡油糕、茴香锅盔、木须肉汤、蒸蛋羹、拌黄瓜。泡泡油糕最好吃,冯老师看我喜欢,把他的那一份让给了我。

很多人都觉得山西人还吃醋,其实晋南人并不吃醋,而是爱吃辣。锅盔要就辣酱吃,拌黄瓜的小辣椒也很辣。我已经很长时间不吃辣,但是吃起来还是很好吃,而且开胃。我们把饭菜吃的干干净净,当然辣酱除外,太辣太咸啦。

饭后时间还早,我们又吃的有点撑,就在乡间散步。这里属于万荣县,万荣苹果很出名,到处都是苹果园。我在路边摘了一个,又脆又甜,非常好吃,很想买一些,但是没有人卖。明心师兄说,这里家家户户都种苹果,卖给谁呢?

下午的第一站是李家大院,这个大院子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李家是有名的善人,所以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在“善”字前留影的游客】

有明心师兄做导游,只看老房子,所以很快就看完了。明心师兄上午见我在冰冷的石板上打坐,十分不忍,刚好李家大院有卖粗布做的衣服、床单、坐垫,就买了一个坐垫给我,我十分感激。

【一经楼前的合影】

师兄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两位老师做“护法”,我坐在新买的坐垫上打坐。这个坐垫是我坐过的最舒服的坐垫,回北京之后,我在坐垫外面做了一个半包围的粗布外套,底层加上一层塑料袋,这样既可以很方便的拿掉,也可以隔绝地下的潮气,以后出行,就带它了。

我在大院东边的一角,在水塘边炼了一遍“药师佛观修法”,并回向给两位护法老师。这次炼的感觉,也是出奇的好。大院游人很多,有音乐在响,两位护法在抽烟,烟味随风飘过来,身后有柳枝和蜘蛛网。但这不仅没有影响我,反而成了“助道品”,打坐中有一种出离感,和这个环境若即若离,非常美妙。

冯老师是书法家,他拍的这几张照片也是别致,后来发现,原来是他在拍水中的倒影。

离开的时候,明心师兄买了三把“戒尺”,分别刻有大学、道德经和大悲咒,让我们每人抽一把,我喜欢那个“大学”,果然抽中了。我说这个可以练剑,我就带上它,咱们去孤峰山练剑吧。

【孤峰山上,腰里插的是戒尺】

这个时候,我们已经自动放弃了后土祠,直奔孤峰山而去。孤峰山,原名孤山,在平地上孤零零地矗立着。当地人觉得孤山不好听,于是改成了这个名字。但是我觉得孤山也挺好啊,苏东坡有词,“小姑前年嫁彭郎”,说的也是孤山,怎么这么美呢?

此情此景,明心师兄想到的是“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这是唐人李翱赠药山禅师的诗句,他希望我豪气冲天一直开车冲上孤峰之顶,奈何我开车上山的技术不行,于是在山顶停车场就停了下来,坐游览车上山。游览车是个疯狂的小面包,坐在里面,感觉就像过山车。

很快到了山顶,这里有一处“法云寺”,我很喜欢这个名字。三人进去礼佛,我们的习惯都是拜佛随喜,却很少上香。庙中有一位尼师,面如满月,声音洪亮。看我们虔诚礼佛,热情接待。接引我们到大殿之上,为我们敲响法器,唱诵指引。礼拜完毕,尼师对我们三人赞叹不已,特别夸奖我的拜佛姿势“特别规范”,还问我平时都读那些经书,勉励我好好修行,“将来定能往生极乐”。我十分感激,欢喜赞叹而去。

在下山的时候,明心师兄说,你的姿势怎么就特别标准了?言下之意,“老王的姿势就不标准了吗?”我说,我的姿势特别标准,正是因为严格按照师兄发给我的拜佛礼仪修习的,然后看电影的时候看人家怎么拜佛,仔细修正……这番话既是事实又是高帽,拍的恰到好处,师兄也就默认啦,嘻嘻。

随后转到后面的“海眼”,实际是个火山口,以前有云气蒸腾,俗称“孤山戴帽”,“法云寺”由此得名,俗称“发云寺”。山顶有块很小的平地,面对稷王山,下面是悬崖,师兄说我们护法,你来打坐。

我这里坐的不到半个小时,效果却出奇的好。打坐中,感觉自己像一座山一样高大,又像一座山一样的大钟一样稳,巍巍乎高哉,洋洋乎大哉!

这些平时靠观想怎么都不能切实获得的感受,在特定的地点,一下就获得了,一得永得。怪不得古人都选择高山峻岭风水绝佳处修行,借助外界的力量,可以达到自身难以达到的效果。

当天晚上,明心师兄就把当天的行踪用微信发了出来。我转给了陈全林老师,老师后来回复说:“访道,当随时置身于天地万物之间,训练自己瞬间忘我入定的能力,与万物之气合一的能力,这就是修炼。天下名山多隐真,这些曾是道场今是道场的地方,有神话有传说的地方,信息好,能量好。”这句话,当是我以后访道的要诀。

从定中出来,不由得对两位“护法”由衷感激,我说晚上一定我请客,两位老师不要和我抢。不过,后来冯老师有事回家,只剩我和明心师兄两人而已。

从顶上下来,路过一处塔林,应当是法云寺高僧们的埋骨之处,急忙合十作礼。

回去的路上,明心师兄说,我们的路线刚好围绕孤峰山右绕一周,甚好。我觉得不只如此,在舜帝陵领略的是德、孝,李家大院体现的是慈、善,而法云寺则是普施济众,最后在孤峰顶而超越,这个参观路线正体现了完整的修行路径。善哉善哉!冥冥中自有安排!

这时,一只长尾花喜鹊从车前飞过去,十分吉祥。

回去的路上,我加了油,洗了车,还买到了苹果和梨,只是拿到北京后,怎么都没有那天吃的那颗苹果好吃。

晚上,和师兄一起吃的荣河蒸菜,两个小菜,两个蒸菜,蒸茼蒿、蒸菠菜,两个菜卷,两碗疙瘩汤,美味的不得了。从郑州开始怀念的蒸菜终于满足了。现在想起来,真想再吃两口,但当时只勉强吃完。

饭后,“运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协会”的杜映瞳老师从珠海归来,于是师兄带我去协会参观一番。我此行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捐书,如果没见到“上书房”的负责人,总是一个遗憾。

师兄其实是协会的重要负责人,拿着捐赠证书,和我合影留念。

此时,河东之行,圆满收官。

【翌日另有奇遇,别走开,未完待续】

附:

1、2016年河东之行

丙申西行漫记【十首】

2、明心师兄的记述

有时直上孤峰顶

近期相关链接

1、参拜关帝 学书丘园——戊戌西行访道记③

2、练气铸鼎原——戊戌西行访道记②

3、秋风落叶故园情——戊戌西行访道记①

4、某同学的辟谷日记【下】

5、某同学的辟谷日记【上】

(0)

相关推荐

  • 红尘炼心师兄说

    征稿邀请 "文始法脉"公众号, "红尘炼心"栏目, "师兄说"专栏, 等待师兄您的参与. 希望有能力的同道.师兄.老师, 群策群力,积极投稿 ...

  • 孤峰独秀就对峰,两峰对中空,

    ​孤峰独秀就对峰,两峰对中空, 若是三峰对中峰,三台出相公. 台州螃蟹吐沫地, 泉眼堵住妇孺死. 乐平徐家驸马地, 千年传闻在风中. 朝山辩识风水讲座, 听之定有收获.

  • 皇帝小说《快刀斩》中国著名作家小说家皇帝 第104集 刀仙

    作者:皇帝(笔名) 第104集 刀仙 就在这生死之间,李夫人突然挥手从袖中射出一只响箭-- 只听空中传来一阵女声:"闭月"."羞花"."沉鱼" ...

  • 七日来复一周天——戊戌西行访道记⑦

    回到家,一阵熟悉的香味飘过来.桂树开花了,好像在欢迎我回来. 连续跑了6天,回家躺在床上,似乎还在路上飞驰.晚上写了几句诗,很不满意.半夜忽然醒来,灯下修改一番,可以做个总结.既然是修行访道,最后一个 ...

  • 黄粱古观祖师来——戊戌西行访道记⑥

    10月6日,计划中返程回京的一天,应该是没啥事的,但是还有一个没有想到的惊喜在等着我. 早上,在乔家客栈醒来,阳光从窗帘中透过来,好像回到了农村的老家. 打坐练功.洗漱完毕,然后到院里打拳. 昨天刚来 ...

  • 广府古城访太极——戊戌西行访道记⑤

    10月5日,虽然昨天已经与明心师兄话别,但离开运城的时候,仍然就像刚刚和师兄分别一样,依依不舍. 练完早上的功课,7点半开车,一路顺利.大约2点的时候,终于到了此行的另一站--邯郸广府古城.这里是名副 ...

  • 参拜关帝 学书丘园——戊戌西行访道记③

    我住的亚龙宾馆在黄河边的芮城县,已经是运城地界了.一想到很快就可以见到明心师兄和冯老师,心中喜悦,早早出发. 10月3日的行程很简单,上午去解州关帝庙拜关老爷,下午去运城投店住宿,看望明心师兄和冯建东 ...

  • 练气铸鼎原——戊戌西行访道记②

    10月2日,早上6点起床,先练了药师佛观修法和闭息鼓腹法,7点半出发,一路往西,经洛阳.三门峡,过函谷关,直奔灵宝铸鼎原. 路上一路可以看到众多带有历史印记的地名:虎牢关.渑池等等,让人想起无数的英雄 ...

  • 秋风落叶故园情——戊戌西行访道记①

    从节前两周,我就开始计划假日期间的行程.我觉得自己憋闷的太久了.在<中国水利报>供职的时候,虽然经常外出,但那是公干采访,既不自由,也不轻松.尤其最近读了陈全林老师很多关于如何外出访道的文 ...

  • 竖直上抛运动基础题两道

    竖直上抛运动基础题两道

  • 徒步青城访道记(后山篇)

    青城后山距前山十六七公里,山脚有泰安古镇,镇西便是青城后山出入口.泰安古镇已有千余年历史,重山四围,味江绕镇过,受地形限制,户不过千.镇子虽小,却是川西名镇,昔为茶马古道必经地,也是进入令清政府梦魇数 ...

  • 【诗词曲赋】石家庄·康永恒(七律选辑) ▏孤峰顶上看朝霞

    诗词曲赋 第七十一期 责任编辑/李伟亮 王红娟 图文制作/林看云 康永恒 作者简介 康永恒,号抱犊散仙.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人.当代"联坛十秀"之一,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