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霁霞:过完“六一”过麦收

儿童节·麦收

作者:王霁霞

儿童节和麦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但六一儿童节惹得些中老年人羡慕,想回童年,于是就有了“放学以后割草,积肥,拾麦穗”的美好回忆。其实,美好不美好都是过往,童年的记忆只不过是岁月给人留下的痕迹,是时代的烙印,再不堪回首也是段人生经历,再美好谁也留不住。不管你想不想,反正谁也回不去。我的童年就是那割草积肥拾麦穗的年代。

每每过完“六一”,学校便放麦假了,最美好的事应当就是没作业,放了假的孩子们的任务也就是跟大人们过麦收,先是杠场,杠场的场景颇为壮观,人们热火朝天地干着,因为要担水泼场,所有壮劳力齐上阵,水桶叮当,扁担飞舞,麦秸翻飞,牛拉碌轴吱咛着转着圈,要半天才把场轧好,轧好的场在麦子没上场时是严禁孩子去场里折腾的。

接下来就是收麦子了,那个年代收麦子也算一条龙吧,披星带月老少齐上阵挥镰割倒麦子,然后捆成个子,再装到牛车上,拉到杠好的场里,再用铡刀把麦穗铡下来,用叉摊在场上,经过正午太阳暴晒,再用碌轴轧场,再翻场,起场,扬场一道道工序完成后,才有金黄的麦粒呈现在人们眼里。我童年的麦收,大人们几乎是二十四时连轴转的;所以回忆童年的麦收没觉得美好有趣,只是感慨时代进步,世界殊变,让农民不再超负荷的辛劳。

又是一年麦收季,进入小满节气,我们这一方水土上的小麦就进入了灌浆期,一渠清水映翠绿,吸足了水的麦穗由轻变重,麦粒由小变胀,天气也由微热转为暴暖,日光沐浴着麦田,热风劲吹麦田,麦田一天一个样变戏法是的变换着颜色,昨天还是绿漫双目,转天就呈微黄,绿波涌动着变成了金碧辉煌。节气不绕人,芒种即临,麦芒直尖尖的泛着微黄,扯一穗子玩于手掌,搓出来的麦粒鼓涨的像要爆裂似的,天佑百姓,愿今年的麦子不只多收三五斗。现在的麦收轻松得跟平常日子没什么区别,只待麦田金灿灿,机鸣人欢闹就是过麦收了。

芒种三天见麦茬,现在的麦收只消两三天便告捷,孩子们也不再放麦假,麦收对于他们也不过是几台收割机轰鸣于金黄的麦田里,无数三马子嗒嗒在田头道旁便已颗粒归仓了,我在想,将来现在的孩子回忆童年,记忆里有麦收的影像吗?大概是没有的吧,他们的记忆里应有的是儿童节里的歌舞欢娱,是父母陪伴成长的感恩,尽管六一、芒种相连,孩子们也只知儿童节而不知麦收吧。

牵强的把儿童节和麦收放一起是迂腐呢?还是想纪念一下自己的童年?亦或是给现在孩子留个笑柄,不得而知。只是不忘当初过完六一过麦收的那些年。

顶汪村王霁霞:杨树迎春

正月十三杂记(作者:顶汪村的刘町人)

王霁霞:约你去看麦青

王霁霞:今昔十八庙

扫码关注《独立疏篱》

投稿加微信

关于打赏

有关读者赞赏,发表后七日内二十元以上一半归作者稿费,一半归平台管理费用,不足二十元归平台管理费用。

——点赞是一种鼓励,分享是一种支持——

肃宁瞎咧咧

草根文学圈

(0)

相关推荐

  • 品读 | 杨建英: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 作者:杨建英 南方人喜欢吃米,一天不吃,腰疼. 北方人喜吃面食,一天不吃,腿软. 南方广植水稻,把能种好水稻的袁隆平,尊为"当代神农": 北方广植小麦,能种好麦子的遍地都 ...

  • 马西良丨麦收,飘香的季节

    节气到了小满,麦尖逐渐泛黄,布谷鸟开始不分昼夜的鸣叫,骄阳烘烤着旷野,浓荫遮蔽着乡村,桑葚已由红变黑,黄鹂.麻雀们在枝头唱着甜甜的歌,广袤的原野荡漾着金色的波浪,大地飘来了一股股麦子的香气,搓一把青麦 ...

  • 布谷声声麦飘香

    雨后初夏的清晨,清爽的风裹挟着一袭芳香从门窗缝隙挤进了我的卧室,在医院病榻之上躺了小半月的我,得以酣畅淋漓地呼吸这来自乡村四野的麦香,顿觉神清气爽. 早饭后,布谷鸟"布谷.布谷.麦子熟了:布 ...

  • 鲁北往事:麦收系列之“拾麦子”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251期 鲁北往事:麦收系列之"拾麦子" 文/杨传勇 小时候没有暑假,但放麦假和秋假. 那时我们都会背这样一段毛主席语录:"学生要以学为主,兼学别 ...

  • 当代作家‖【麦收季节】◆高烨

    作者简介 高烨,原名:高永友,小学教师,中共党员.<精短小说>签约作家.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青少年写作学院首批特聘写作导师.齐鲁乡村诗人协会会员.中华精短小说学会 ...

  • 麦收时节忆往昔,难忘那一年父亲带领大家......

    透过窗口南望,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已是六月收获季了.阵阵麦香似乎透过窗口,传到我的鼻息里了. 恍惚中,望见了父亲弯腰挥镰在收割着金黄的麦子,一铺铺麦子躺在了他的身后.望见了父亲挥舞着木锨,扬起了饱满 ...

  • 散文:麦收记忆

    作者:魏青锋 每到麦收季节,便不由自主的就回想起儿时的夏收经历,风拂麦浪.金色的麦秸垛.喜人的麦粒山--生动的画面若放电影般在眼前闪过,每一刻都让人难以忘怀. 轧场 随着不断抽取麦秸秆烧炕烧灶,麦垛越 ...

  • 王霁霞:我也是快乐的缝纫工

    我也是快乐的缝纫工 作者:王霁霞 肃宁针纺服装业享誉一方,万里镇是它的发源地,由此辐射周边村子里的服装加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家又一家,昔日那些"热炕头上纳鞋底,槐荫树下好乘凉" ...

  • 王霁霞:清明祭

    清明祭 作者:王霁霞 早晨没看见扑向窗户挤进屋的刺眼的亮光,却听到了窗外潇潇雨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古人的诗总有现代景,不知是雨应诗景,还是诗道流年,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气总有天阴雨湿相衬,让人心生悲凉, ...

  • 王霁霞:2020,元宵日记

    2020,元宵日记 作者:王霁霞 元宵节,中国传统节日,是和春节一样隆重热闹的.2020年的元宵也的确和2020年的春节一样,既不隆重也不热闹,冠状病毒这个恶瘟神侵蚀武汉,蔓延华夏,让本该祥和的中国年 ...

  • 王霁霞:2020,惟愿安好

    2020年,惟愿安好 作者:王霁霞 每年进入腊月,我便会忙碌起来,今年尤甚,因为今年的春节来得早,人们年货也备得早,我几乎天天朝七晚七的过日子,忙个昏天黑地,焦头烂额,带着一身疲惫把自个扔床上,看着咧 ...

  • 王霁霞:冬月十五浮光掠影

    冬月十五浮光掠影 作者:王霁霞 窗外麻雀的叽喳声叫醒了梦中人,习惯于第一件事拿手机看微信,早上六点多闺友微我:"的姐不容易,我也不容易,我已在出差路上,你仍在暧被中酣眠,你幸福地偷着乐吧.& ...

  • 王霁霞:43年前的7月28日

    7月28日这一天 作者:王霁霞 2019年的7月28号,天照例热,槐荫底下也挡不住汗流夹背,邻居家房前的太阳花却不惧炙烤的太阳,五颜六色挨挨挤挤比肩竞放,不见花容失色. 一望无垠的青纱也不惧热浪来袭, ...

  • 王霁霞:儿女论

    儿女论 作者:王霁霞 前言:我家住农村,三十年前,户主跟人搭伙开了家油坊,当时主要是给窝北.韩村粮站加工冷榨花生油,原料是农民交公粮的花生.但随着国有粮站的消逝,油坊也就慢慢歇业了.十五六年前为了糊口 ...

  • 王霁霞:写给爹娘

    写给爹娘 作者:王霁霞 街上一声高过一声的叫卖:谁要洋钱票,谁要烧纸.叫卖声告诉人们又到烧纸的日子了.一辆大三马子拉着一车的花花绿绿还有金银闪烁在村子里穿街串巷,那纸钱似乎是真金白银,真能让逝去的先人 ...

  • 王霁霞:今昔十八庙

    今昔十八庙  文/王霁霞 旧历四月十八,窝北一场盛会,万家飘着粽香.我想重走那条羊肠小道,似当年徒步走向庙会,道旁那碗水曾甜透心间,路上那些人曾手手相牵,一蹦一跳欢然前行.粗衣布鞋不比不攀,一件花衫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