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的崇高精神:牺牲自己、无私奉献
相关推荐
-
延安圣地大剧院里的眼泪
2021年3月5日11点,按照旅行团导游谢晓丽的统一安排,我们30多名游客准时到位于延安市枣园路的圣地大剧院,集体观看延安红色歌舞剧<延安保育院>. 据谢导介绍:延安圣地大剧院是陕西旅游集 ...
-
中年丧夫、晚年丧子,95岁的薛明对孩子们说:人生不幸,更要坚强
2011年8月31日,薛明逝世于北京,享年95岁. 当年延河畔青春少艾的青衣女子,走着走着就走到水穷处,成了新中国最后一位元帅夫人,人们多是这样称呼她的,贺龙元帅的夫人薛明. 但即便如此,薛明自身的光 ...
-
洗尽铅华却更光芒万丈,《啊摇篮》海清形神兼备还原丑子冈
打开网页检索姓名"丑子冈",偌大的页面只有寥寥数语. 丑子冈是在抗日战争年代,延安革命根据地开办的第一个保育院的院长,许许多多的革命领袖.战士们的孩子,都在她及保育院的战友们的哺育 ...
-
她25岁嫁48岁苏振华,给6个孩子当后妈,相伴19年丈夫离世
1955年,时任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的苏振华被授予上将军衔,对于14岁就革命的苏振华来说,这无疑是莫大荣耀,然而,这个时候,他的婚姻却出了状况,相伴将近20年,生育2女4子的妻子孟玮向他提 ...
-
《啊摇篮》:海清深情演绎丑子冈,亦师亦母彰显女性力量
回想起来,从前看过的那些讲述抗战历史的电视剧,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以男性视角进行叙事,其实这本身也无可厚非,因为血气方刚的男儿与残酷激烈的战争,这样的组合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 "身不得,男儿 ...
-
箫 声 / 文: 王涞田
箫 声 文/王涞田 暮色,渐浓. 徐徐晚风吹来,从河对岸缓缓飘来委婉动人的箫声,从容不迫.抒情而轻快.听得出,吹箫的人心境平和:那箫声因河水的滋润,也愈发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染力! 这箫声,让居住在辽D ...
-
革命熔炉‖抗大太行分校
太行分校于一九四五年春以抗大太行大队为基础组成,一九四五年冬并入"晋冀鲁豫军政大学"时结束,历时近一年.它是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培养干部的一所抗大分校. 太行山位于晋冀豫三省边界,千山 ...
-
自古英雄出少年 革命热血洒满神州大地
在抗战时期,曾有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革命志士主动前往红色根据地--延安,投奔革命,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 第一部分 唐丕光,原名义丕 ,1912年(民国元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道垦牧 ...
-
转载:延安——新中国的母亲
延安--新中国的母亲 延安 , 您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炬 延安 , 您谱写了中华民族的史诗 延安--新中国的母亲 鹏 鸣 今天 终于走进了延安 这孕育中国革命胜利的摇篮 当我站在神圣的宝塔山 泪水早 ...
-
历史上真实的中央托儿所,比电视剧《啊摇篮》更让人落泪
这部电视剧描述了诞生于战争年代的延安保育院,如何历经磨难,呵护养育数百名革命后代的感人故事,充满了博爱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催人泪下.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历史上真实的延安保育院,也就是中央托儿所. ...
-
海清出演《啊摇篮》保育院的院长,打破“国民媳妇”标签深度还原丑子冈
近些年观众对大女主的电视剧应该不会陌生,无论是古装剧还是时装剧,都产出了不少爆款,该现象能充分说明社会当下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然而,以建国前夕为时代背景的大女主戏却十分少见,刚刚收官的热 ...
-
革命熔炉‖抗大第六分校
抗大第六分校于一九四O年十一月底正式成立,至一九四三年冬结束(中间曾与总校合并八个月),历经新.老六分校两个阶段,前后办了三年,时间虽不长,但它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为坚持太行山抗日游击战争的一二九师及 ...
-
梦回大唐,情系延安
暑假期间,同家人一起去陕西旅游.早了解到陕西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于是就已迫不及待的整装出发. 首站西安.西安是陕西的省会,是拥有十三个古都的城市,算不上昌盛也算是繁荣之地,遥 ...
-
陶铸之女陶斯亮的晚年生活,父母接连去世:后半生,我要当作家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赠曾志> 她说,她叫曾志,她的一生,几乎经历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风风雨雨,她始终把家庭.子女.情感看得较轻.较淡. 她始终将自己的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