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哥事件反转了?

作者:脆皮先生

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1

3元拉面,卖15年不涨价。

10天,狂吸200万粉丝。

拉面哥程运付的人生,正从地上,走向云端。

拉面的短视频,让真诚善良的他成为了如今的互联网流量顶流。

对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来说,一夜爆红这件事似乎来得太猝不及防,快到还来不及做出应对,就被有心人钻了空子。

在之前的文章中,脆皮也写过,拉面哥现在有多红,被流量反噬得就有多快。

为了蹭他的热度,不少网红、主播,千里迢迢赶来拉面哥家门口,日夜不休的直播。

各种低俗的段子,各种毫无底线的直播,每天都在拉面哥村子里上演。

逼得拉面哥有家不敢回,有摊不能出,甚至数度在镜头前落泪。

看到这种情况,我唯有叹息。

人们对拉面哥的疯狂追逐,让我本以为,这又是一场流量时代里用完即弃的悲剧。

但没想到,几天之后,事情出现了变化。

面对这些整日把村子围得水泄不通的人,还有这突如其来的流量,一开始,村子的人都很懵。

但很快,村民和村干部们就反应了过来。

必须要用这些流量帮助村子做点什么。

他们开始全力支持拉面哥。

村里的老村长,带动村民开始修马路,做卫生,全面改善村容村貌,给大家展示更好的一面。

为了容纳更多粉丝,他们连夜加建6个停车场,并且为游客免费提供当地特产水果、矿泉水。

甚至还与大公司合作,投放了8辆摆渡车,免费接送游客。

三大网络运营商,都快速进驻到这个偏僻的村子里,拉上了5g网络。

村民们拉起了“好客山东欢迎你”的横幅,纷纷在村口的马路两边,摆起了好几公里的摊位,卖各种各样的小吃和娱乐产品。

最多的时候,每天有三四万人到访这座小山村,一些村民一天,就能赚3000多元。

可以说拉面哥一个人,带动了整个村的GDP。

但他们的野心还不止于此。

据了解,村长还想与其他公司合作,建设一个综合旅游项目。

设想以拉面哥家为轴心,建拉面馆、文化广场、游乐设施,还要将旅游路线延伸至附近的山上和水库。

更难得的是,村民们都在尽自己所能,保护拉面哥。

比如,有人看到拉面哥被网红们围困的场景,自发到他家门口维持秩序,提醒人们带好口罩,给拉面哥一点空间。

我们都不知道,拉面哥的热度还能持续多久。

但我们能看到,这个村子有多迫切的想要被人看见。

拉面哥所在的马蹄河村,三面环山,穷了很多年。

村民一直以种地瓜、花生,经营果园为生。

村里没有路灯,基本看不到楼房,从主路拐到“拉面哥”家的一段路,如今还是土路。

现在,住在这里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已经很少了。

拉面哥的爆火,让这个穷惯了的山东农村,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

他们虽然懂的不多,却也努力着,想把握住这次机会,改变整个村子的命运。

这对他们来说,或许是第一次在困苦的生活里,看到转机。

拉面哥也说,自己不直播不带货,就想为家乡做点实事。

在这一方土地上,连他们的淳朴和善良都如出一辙。

拉面哥的走红确实很突然,也照出了很多牛鬼蛇神。

但也让每个人都看到了帮助这个村子走出贫穷的希望。

这比什么都有价值。

2

拉面哥走红不久,另一个山东农民网红,也重新出现在大家视野里。

那就是大衣哥朱之文。

不久前,大衣哥和拉面哥两人,还来了一场视频通话。

视频时,大衣哥宽慰拉面哥,不要有太多压力,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

两人相谈甚欢,许久未曾在镜头前笑过的拉面哥,一直笑着说,要亲自给大衣哥拉一碗面尝尝。

朴实而憨厚。

而镜头前的我们,看到这个场景,多少是有点唏嘘的。

同样是一夜成名,同样是流量傍身,同样来自贫苦的山东农村,大衣哥和拉面哥两个人,乃至两个村庄的命运,都截然不同。

在大衣哥走红之后,我们看了太多在他身上发生的极其离谱的事情。

村民们每天围在他家门口直播,从睡觉吃饭,甚至上厕所都不放过。

赚了钱之后,大衣哥给村里修这修那。

不仅修了好几条路,连基础设施也增添了不少。

但,他们总嫌他做的不够多。

甚至还说,大衣哥就应该给村民每人买一辆小汽车。

所有人,都指望着从大衣哥一个人身上吸血,恨不得让他把自己赚的钱都拿给自己花。

没人想过,要怎么利用好大衣哥身上的流量,去做点什么。

时至今日,大衣哥火了这么多年,他所在的村庄,经济还是没有什么起色。

这样的情况,对比如今拉面哥的境遇,实在发人深省。

一个,想要先富带动后富,靠流量改变全村命运。

一个,只能被吸血围观,多年不得安宁。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流量当道的年代里,我们看到了普通人成名后最现实的两种命运。

没有谁对谁错,没有孰是孰非,只是不胜唏嘘。

3

流量和网红,其实原本不是什么贬义词。

但是现在,大家往往还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那样一群人。

从拉面哥和大衣哥两人的经历里,我们不难发现,流量是好是坏,其实全看别人要怎么利用。

是无情吸血,还是发散思维,脚踏实地。

在搜狐网的报道中,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组数据。

2018年,超过1600万人在短视频平台获得收入。

其中约340万人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区。

一个成功的乡村网红,可以借助其个性化IP和品牌效应,获得更大幅度的流量变现。

藏族姑娘“迷藏卓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她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有200多万粉丝。

通过拍视频,吸引观众,她已经把自己家乡的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

2019年,她与当地村民们成立的合作社在5个月的采摘季赚了300多万元,几百位村民从中受益。

其实,错的从来就不是流量,而是想要利用流量作恶的人。

我们不可否认,在利益的驱动下,会有很多人丧心病狂,为了逐利不择手段;

但更应该被我们看到的是,有无数个曾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想要利用流量的传播,改变自己乃至无数人的命运。

拉面哥的走红,是个意外。

尽管有的人不知道,他为什么而红。

尽管有人觉得,他想要改变家乡的心态,如同白日做梦。

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对这样的“网红”多一些宽容。

有位网友说的话很打动我:

“我们见惯了量产的虚伪,所以才对笨拙的真诚格外动心。”

当我们在捧红拉面哥的时候,所期待的,不也是善良的人能够因为我们的关注而得到回报,自己的流量,能够真正帮助有需要的人吗?

比起那些利用流量,不择手段为自己敛财的人;

比起不惜抛弃底线也要博眼球,博关注的人;

比起那些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地里却家暴犯法、没有下限的网红们;

我们为什么不多去看看那些积极一点,给真诚的人一些机会呢?

虽然财富之间没有区别,但我们还是希望。更有道德和更善良的人能够拥有它。

最近,有消息说,大衣哥开始走出家门,免费给大家唱歌,以此来吸引游客。

而他村子里的村民,也不再将长枪短炮,各种镜头对准他。

或许是被拉面哥的村子触动,大衣哥的村子,也学着让大衣哥和当地政府合作拍视频,来宣传他们的家乡。

但愿,这次,他们不会被流量反噬;

但愿还不算太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