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美学探索(十二)

(0)

相关推荐

  • 吴冠中关于“内容与形式”及“形式美”的主要见解...

    吴冠中认为: "要在客观物象中分析构成其美的因素,将这些形.色.虚实.节奏等等因素抽出来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这就是抽象美的探索." "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 ...

  • 新诗当俯身捧起故园热土||赵恺专栏

    新诗当俯身捧起故园热土 赵恺 一件有关诗歌的往事,对我产生过镂骨铭心的震撼.一次,在洪泽湖畔的农村公共汽车上,寂寞倦怠使大家切近起来.言谈间,邻座一位年轻母亲指着怀中两岁左右的孩子说:"我的 ...

  • 也谈诗词

    也谈诗词--我的一孔之见 文:好人一生平安 图:选自网络 最近几天,群里好几位群友对诗词的形式和内容都发表了看法,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我也得益匪浅.我不懂诗词,尤其对旧体诗一窍不通,但今天也想来凑个热 ...

  • 从孙晓云书法《赤壁怀赋》谈谈当代中国书法的突出问题

                 施政明    摘要:中国书法从明清行草书法达到顶峰后一直没有多大变化.明清朝之前,书家自撰自书居多,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已显雏形.明清朝及以后,很多创作者选择有意 ...

  • 诗之美学探索(二)

    肖旭 "美是文艺的本质"(列夫·托尔斯泰),也是诗的本质. 诗,揭示生活中蕴藏的美,开掘人民内心的美,表现人类世界中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它探索美,捕捉美,歌颂美,创造美. 诗当然 ...

  • 诗之美学探索(十)

    肖旭 美是人的本质在宜人形式中的显现. 审美意识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审美是人的自我观照,是人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马克思说:"-.人不仅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 ...

  • 七律•贺沿黄诗联学会成立十二周年

    ​贺沿黄诗联学会成立十二周年 歌满征途乐有缘, 遍传声誉赞声连. 新枝老树繁花灿, 宋韵唐音吟苑妍. 毫染黄河书雅意, 春来薪火付群贤. 风流最是骚人笔, 同绘神州锦绣天.

  • 【钟振振 宋诗新解】第二十二集

    云帆诗友会 作 者 简 介 钟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 ...

  • 王振江等——飞天重器惊寰宇,筑梦太空扬国威:战友诗赞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飞天重器惊寰宇,筑梦太空扬国威. 一一战友诗赞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一剪梅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有感 王振江(大连) 华夏英豪唱大风.飞度神舟,直上星空. 心怀夙愿志凌云.情满江天,笑 ...

  • 『诗画语文』十二 | 向语而生:你才是那个“高僧” | 诗画美文

    2005年5月的一天,我同往常一样在"人教小语网"上散步,突然看见新挂出的"国标"本五年级电子教材.我一眼就看中了教材最后的选学课文<木笛>. 图片 ...

  • 【钟振振 宋诗新解】第十二集

    云帆诗友会 作 者 简 介 钟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 ...

  • 诗之美学探索(十一)

    肖旭 风格,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作家的文学艺术走向成熟.达到成熟的标志.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作家的作品,不论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都有了不同于其他时代.民族和作家的独戗性和多样而又统一 ...

  • 诗之美学探索(九)

    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 没有个性,就没有世界. 没有艺术个性和艺术独创,就没有艺术,没有诗歌,没有文学艺术史. 如果每一片树叶都是一种形状.一样深浅,如果每一朵花都是一个颜色.一种香味,如果每一道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