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诗词写作中的语言使用
相关推荐
-
律诗对仗浅探
程宜文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一些<对韵><启蒙>类的工具书籍,都载有这样一些内容,只是文词.形式各有稍异.这是古人对诗词.楹联等文体关于对仗方面 ...
-
王建民‖试述对联的不同词性对仗
试述对联的不同词性对仗 试述对联的不同词性对仗 王建民 1.前言 此文是本人<试述对联的同一词性对品>一文的姐妹篇,是针对<联律通则>第二条词性对品中的第二种情况--" ...
-
《联律通则》100题(运城市楹联学会)
<联律通则>100题 (运城市楹联学会) 1.什么叫楹联?怎样张贴? 楹联,是对联的雅称,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木.柱上的对偶句.联的张贴和悬挂,上联在右,下联在左(面向对联 ...
-
诗词写作中的语言使用
诗词写作中的语言使用 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引起对诗词写作中语言使用的关注.我们不妨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先做些病例分析,提高关注度,然后再做些归纳梳理. 首先申明,分析中所涉及到的病例,仅仅是为了借鉴,无 ...
-
关注诗词写作中的字词句
首先申明,分析中所涉及到的病例,仅仅是为了借鉴,无意滥说他人之短,要正确理解.诚如袁枚老夫子所言:"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如郑板桥有句"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
-
视听嗅味触,从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中,看诗词写作中的五觉
前言 前几天回到回答了一个关于白居易<夜雪>的问题.这首小诗如下: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是每个句子都是复杂句,更需要注意的是,这首&l ...
-
诗词写作中的炼字、炼词和炼句
首先申明,分析中所涉及到的病例,仅仅是为了借鉴,无意滥说他人之短,要正确理解.诚如袁枚老夫子所言:"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如郑板桥有句"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
-
试论诗词写作中的“高华”与“蕴藉”
诗词学堂 第一节 学诗有年,在与众诗友交流时,我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来评判一首诗究竟好不好? 对于"好诗"的判断,有没有基本的标准?如果有,那么这个基本的标准又是什么? 由于本 ...
-
写作中的语言再生——“阅读与写作”手记(2)
与孩子们共读<红楼梦>,其中人情世故自不必说,细部描写更是妙不可言,此处姑且先说说俯拾皆是的曹公自创词句. 当林如海为贾雨村写下荐书一封,北上盘缠一并安排妥帖之时,雨村打恭而谢不释口.这里 ...
-
诗词写作中的入声字大全
一.入声字三字口诀表 六伯黑,不白皙,忒龌龊,没出息. 贷谷麦,织竹席,毒剥削,逐什一. 啬吃喝,食苜蓿,恶服饰,益积蓄. 欲窃物,掘穴窟,昨日暮,跖入屋. 猝突兀,魄觳觫,怕失色,匿帛幕. 急雀跃 ...
-
诗词写作中的格律思维运用
在诗词写作中过好格律关,实际上就是要学会在写作时运用格律思维的问题.要写好诗词作品,就要将格律思维和形象思维同时结合运用好,二者缺一不可.这样才会产生既符合传统诗词格律,同时又具有意境的诗词作品.如果 ...
-
汉语格律诗词写作中字数限制造成的瑕疵及其对汉诗英译的启示 ——以许渊冲的翻译为例
刘英凯,廖艳平 (此文最初发表在<深圳信息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作者选入<刘英凯学术究文集>,2020年9月) 摘要:汉语格律诗词写作中由于格律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