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扒出的“退烧方”,流传1000多年,赶走高烧、肺炎
相关推荐
-
胡希恕运用麻杏石甘汤的经验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证 组成:麻黄6-12g,杏仁6-10g,炙甘草6-8g,石膏30-40g.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取一升. 条文: 1.发汗后,不可 ...
-
经方:麻杏石甘汤(肺炎第一方)
麻杏石甘汤[原文]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作者]张仲景[出自]<伤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五)
麻黄汤的病人不会烦躁,但是病人会恶寒怕冷,一个星期或者过了十天以后,这个麻黄汤证就有可能往深的地方进,病邪进入到里而化热,所以就会有外寒里热的症状.里热就会伤到肺的津液,当肺很热的时候,最容易转化成肺 ...
-
伤寒论中“丸、散”之方归类并用总结
理中丸 方组: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炙各三两 (蜜和为丸) 方用:1.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下利,腹满食少,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 ...
-
伤寒论中有关“四逆汤及附方”归类并用
四逆汤 方组:附子一枚生用 去皮 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方用:心肾阳衰寒厥证.四肢厥冷,恶寒蜷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呕吐腹痛,舌苔白滑,脉沉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四逆加人参汤 方组:四逆 ...
-
刘渡舟:伤寒论中的七个寒热错杂方
<伤寒论>所载的寒热之药并用方剂,概括起来有柴胡桂枝干姜汤.栀子干姜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乌梅丸.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一共八个方子.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已经讲过,栀子 ...
-
老中医:从医书古籍中悟出治白血病方,此方标本兼顾,可见一斑!
仲景老衷醫 公众号 学习老中醫养生知识 生生丹 作者/胡青山 组成 青黛(4/10),花粉(3/10),牛黄(1/10),芦荟(2/10). 功能 ...
-
伤寒论中“丸、散”之方归类并用总结【一点资讯】
方组: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炙各三两 (蜜和为丸) 方用:1.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下利,腹满食少,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 ...
-
赵匡胤问李煜:听说你很会写诗?李煜回复10个字,流传1000多年|宋太祖|李清照|宋太宗
在几千年的文学界中,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男人中有李后主,女人中有李易安",但是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实际上,明末清初的学者陈谦说了这句话,而且还有下半句.换句话说,李清照和李 ...
-
李白62岁坐船去扬州,写下很清丽一首小诗《夜下征虏亭》,短短20字流传1000多年
文/ 青 [引子] 今天来看一首小诗吧,李白的小诗. 许多人觉得李白的诗不适合刚入门之人,因为他思绪太过跳跃,意象也灵动清逸.这样的诗不太容易读懂,更不容易学.人要学唐诗,一般会推荐白居易.杜甫等诗 ...
-
上海闹市中的千年古镇,至今1000多年历史,免费开放风景不输乌镇
古镇一直都很受人们的欢迎,在古镇之中有深厚的文化,还有独特的古韵,以及古色古香的建筑,这些都是古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在我国有无数的古镇,风景秀丽的江南古镇,还有厚重的北方古镇,每一处都有独特的魅力. ...
-
柳公权鼎盛时期的一幅小楷,流传1000多年,骨力劲健
柳公权的书法,在书法史上是属于里程碑式的存在,他和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以骨力劲健见长,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在书法史上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