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选择材料 |《迷》李嘉怡

擂台作品

山东潍坊坊子区实验学校六五硕学院 李嘉怡
爸爸端坐在钢琴前,手指行云流水般在琴键上跳跃,身体随着音乐的节拍摇晃,一副陶醉享受的模样。【开头就把爸爸弹琴入迷的镜头亮了出来】可事实上,爸爸并未学过钢琴。【话锋一转,把一个谜抛出来,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
爸爸是什么时候迷恋上钢琴的?我不得而知。反正只要我练琴的时候,他都会搬个小板凳,一声不响地坐在旁边,轻闭着双眼,浑然忘我地享受着那黑白琴键奏出的音符。不仅如此,他还经常从手机上看钢琴演奏,别人可能大都是看搞笑视频、刷抖音消除工作后的疲惫,而他单对钢琴情有独钟。【“浑然忘我、情有独钟”这两个词语用得好,写出了爸爸初期对钢琴的迷恋是从“看我练琴”和“看钢琴演奏”开始的】
出门在外,但凡碰到与钢琴有关的事或是物,爸爸就拔不动腿了。【这一段话的中心句】这不,那天我们全家去商场给他买鞋,忽然一阵悦耳的琴声传来,他立马毫不犹豫地放下鞋子,寻着声音的方向大步流星而去。等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呆呆地站在那里,早已陶醉到忘我的境地,害得我们都不忍心叫醒他。【围绕中心句,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了爸爸入迷的程度】
终于有一天,爸爸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迷恋,决定学钢琴,而我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他的“老师”。每次下班回到家,他都兴奋不已地喊道:“闺女,咱们弹会钢琴吧。”【过渡段用得好,承上启下,爸爸从“听”到“看”再到“学”,对钢琴入迷的程度逐步加深】
你别说,爸爸学得可卖力了。起初,他不认识五线谱,就对着谱子反复记忆,吃饭时记,睡觉时记,估计走在路上也在记忆,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任何五线谱,爸爸都能信口读来了。练习的过程中,因爸爸手指太过僵硬,我不止“训”过一次,但他从来没有抱怨放弃过,而是一次次练习,一次次调整,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三天,日复一日。【这段话围绕“爸爸学得可卖力了”这个中心句,通过写爸爸学钢琴时如何克服困难,表现爸爸学钢琴的毅力,可见爸爸的入迷程度之深】
现在,爸爸不仅学会了弹钢琴,对各种钢琴曲更是如数家珍。我突然领悟到,如果做任何事,都有爸爸这份痴迷,焉有不成功之说?【结尾处的感悟是点睛之笔,文章中心得到升华。】
(指导教师 王玉兰)
“赛作文”点评

小作者写的这篇文章,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习作。这个单元的习作要素就是“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习作要求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确定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能力。

小作者的这篇习作《迷》整体来看,符合本次习作的训练要求,是一篇优秀习作。

小作者选取汉字“迷”,围绕中心意思“爸爸是个钢琴迷”,选取了爸爸的三个事例:“听钢琴”“看钢琴”“学钢琴”,表现了爸爸对钢琴的入迷程度逐步加深,非常真实有趣。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层次清晰。开头用几个词语“端坐、跳跃、摇晃、陶醉”,非常恰当地写出了爸爸弹琴入迷的神态,同时也点出了“爸爸是个钢琴迷”这一中心意思,紧接着话锋一转,把一个谜抛出来,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接着就用具体的事例逐步揭开这个谜团,最后结尾处小作者的感悟是点睛之笔,文章中心得到升华。

文章的2、3、5三个段落,分别写了爸爸“听钢琴”“看钢琴”“学钢琴”这三件事,爸爸从“听”到“看”再到“学”,对钢琴入迷的程度逐步加深,体现了“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不同的材料”这一习作训练重点。

同时,小作者在这三个段落中,每一段的开头都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每一段就是围绕这个中心句展开的,如第5段的开头“爸爸学得可卖力了”,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选取了爸爸学钢琴时如何克服困难,“不认识五线谱”“手指僵硬”这两件小事,说明了爸爸学得很卖力,从而让读者感受到爸爸学钢琴很有毅力,可见爸爸的入迷程度之深。这也是在每一段中运用“围绕中心意思写”这一表达方法,这正是小作者文章的精彩处之一。

文章精彩处之二,就是第4段,小作者运用了过渡段,非常好,承上启下,从第2、3段写爸爸“听得入迷”“看得入迷”,很自然地过渡到第5段写爸爸“学得入迷”。

文章的不足之处,就是对三个事例的描写,在详略处理上不够恰当,没有突出重点,建议选择一个重要的事例,如“爸爸手指僵硬,我是如何训斥的,爸爸又是怎么练习的”,写得再详细、具体些,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点评教师:王瑞荣)

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

文体不限

常规体、书信体、日记体、微信体

形式不拘

原文+点评

点评者是教师、作家

欢迎各学校、培训机构以及个人

不吝赐稿,踊跃点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