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敏:在哲学与诗歌之间歌唱

(0)

相关推荐

  • 波德莱尔诞辰200年:第一代“丧”青年如何直面自己的困境?

    200年前的今日,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来到世界.开启了现代派文学的波德莱尔,在进步主义高奏凯歌的时代,凭一己之力,发出了和主流迥异的哀嚎和抗议, 守护自己的内心感受的同时,直接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

  • 诗的“知音之悦”

    作者:林颐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镜中>被视为张枣的代表作,评论界认为它鲜明地亮出了张枣的诗歌方法论.用张枣自己的话来说,这种方法论就是&qu ...

  • 回顾 | “纯真年代·践诗之约”茅奖得主张炜长诗《不践约书》分享会

    △全程视频回顾 1:26:40张炜开始发言并回应提问 (感谢悦读咖为纯真年代书吧名家活动提供直播服务) 张炜<不践约书>分享会的精彩,可以用耳朵聆听 张炜(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

  • 书讯155·寇志明著、黄乔生译《微妙的革命:清末民初的“旧派”诗人》

    寇志明著.黄乔生译: <微妙的革命:清末民初的"旧派"诗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版 译后记 黄乔生 一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清末民初"旧派&q ...

  • 曹凌云:与友追忆唐湜先生

    今年是"九叶"诗人唐湜先生诞辰100周年,纵观唐湜先生的一生,是曲折.颠簸的一生.他1952年赴北京教书,后入中国剧协参加<戏剧报>的工作,是他人生大喜大悲的开始,他在 ...

  • 文艺批评 | 张松建:里尔克在中国——传播与影响初探1917-1949

    编者按 奥地利作家里尔克是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天才诗人,被誉为'自歌德.赫尔德林之后最伟大的德语诗人'"第一次使德语诗歌臻于完美".中国诗人从1922年开始,对里尔克由初步介绍到一系列 ...

  • 中国诗歌报:周瑟瑟| 变异的技术文明“蛇毒”

    [点击上方小字,关注中国诗歌报] 莫笑愚,<独立作家>专栏作家,<中国诗歌报>驻站诗人,卡丘诗歌成员.60后,用中英文双语写作,博士,康奈尔大学汉弗莱访问学者.祖籍湖南岳阳,旅 ...

  • ​哲学与诗歌之间的那些事儿

    再一次午夜梦醒,不对,这个用词似有不妥,因为从刚才的构思到现在的欣然命笔,我对是否因梦而醒,已经没有半点儿印象了,所以这是将近知天命的我养成的与写作配套的生活习惯--有灵感就随时写下来--只是此次思考 ...

  • 数学:在哲学与真理之间 或论数学的哲学形象

    马天俊 哲学园 2015-02-27 数学:在哲学与真理之间 或论数学的哲学形象 马天俊 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互动的,某一科学的兴盛和定型都对哲学产生影响,其成果.方法或舆论形象渗透到哲学之中,并引导 ...

  • 【望安山文学】特约诗人李国庆专栏(61)||海鸥的哲学(诗歌)

    海鸥的哲学 作者:李国庆     主编:非    鱼 把生命交给夜空里的波涛 或者波涛里或隐或现的 用浪花编织的火焰 或者火焰里蹿腾不息的希望 虚伪的人性 在弱肉强食的法则里 矫情着真实的虚伪 一边狂 ...

  • 诗歌:歌唱母亲 | 天风 朗诵 | 水墨丹青

    长风文化传媒集团 风起金源,长歌当酒 歌唱母亲          天风 妈妈呀 我不知该用怎样的语言 诠释您对我的抚养 只有用诚挚的回报 献上心中诗与歌的激昂 从我刚刚出生的时候 我就匍匐在您慈爱的胸 ...

  • 郑敏‖木棉花开(诗歌)

    春催青枝点翠 夏撑扬头绿伞 迎接希望的黎明 送别黑夜陪伴 傲然挺立的大树 绽放朵朵红焰 坚守扎根大地 顽强动地感天 壮怀英雄豪气 丽色传递温暖 吸引尘世的眼眸 滋养至味清欢 谱写美妙音符 流泻自然和弦 ...

  • 郑敏‖走向春天(诗歌)

    关闭进出的房门 推开希望之窗 释放沉闷的空气 会晤一米阳光 守护温馨家园 驱赶落寞怅惘 寻找曾经的拥有 充满信心和力量 春天已经来临 欣喜如花绽放 天地不再冷清 重现多彩的模样 烟花三月新草绿 柔风吹 ...

  • 潘秀兰【诗歌】歌唱青龙湾 ​(外一首)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歌唱青龙湾 (外一首) 文//潘秀兰(河北三河) 青龙湾堤顶儿上 ...

  • 科学、哲学与常识之间的同构性(连载五十六)

    常识化视角下,任何物种仅靠个体生命都无法独立维系种群的延续,人作为社会性存在,在本能层面延续了物种下意识维系种群生命的潜意识理性,那么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之后,人又该如何用自我意识所内涵的终极理性的营造 ...

  • 人,生而先天分裂——哲学核心概念之间的一致性解析连载之一

    人的产生,以清晰的自我意识形成为标志,与此同时,人也要以我与非我的分裂认知开始知行合一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人生旅程--就本体论视角而言,人之为人后,人,生而先天分裂,这是任何人正确认识人本身的认识论的方 ...